世界冠军熊国宝妻子 通讯:夫妻世界冠军及其“一家两制”

2017-10-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新华社南昌3月24日电 通讯:夫妻世界冠军及其" 一家两制"     新华社记者 刘菁     有这么一对夫妻:两人都是前羽毛球国手,两人都曾作为主力单打,为中国捧回了沉甸甸的汤姆斯杯和尤伯杯.正是这对夫妻,双双从国外回到故乡江西,致力于羽毛球后备人才的培养.     更有意思的是,夫妻俩选择了两条不同的培养体育人才的道路:丈夫熊国宝带起了一支俱乐部制的羽毛球队;而妻子钱萍则进入江西省羽毛球女队,当上了"正牌军" 的主教练.    即使到今天,江西人仍以这块

    新华社南昌3月24日电 通讯:夫妻世界冠军及其“ 一家两制”     新华社记者 刘菁     有这么一对夫妻:两人都是前羽毛球国手,两人都曾作为主力单打,为中国捧回了沉甸甸的汤姆斯杯和尤伯杯。

正是这对夫妻,双双从国外回到故乡江西,致力于羽毛球后备人才的培养。     更有意思的是,夫妻俩选择了两条不同的培养体育人才的道路:丈夫熊国宝带起了一支俱乐部制的羽毛球队;而妻子钱萍则进入江西省羽毛球女队,当上了“正牌军” 的主教练。

    即使到今天,江西人仍以这块红土地孕育了熊国宝、钱萍这对世界冠军而引为自豪。

家乡人依然记得,那是1986年的汤姆斯杯决赛,熊国宝以战胜印尼名将林水镜而一举成名。

作为主力单打,他连续三届与队友一道为中国队捧得汤姆斯杯。在当年的羽坛,熊国宝与杨阳、赵剑华并称为“中国三剑客”;而钱萍则在1984年20岁时作为主力单打,与队友一起夺得尤伯杯,她还是1986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的女子单打亚军。

    对羽毛球事业的热爱,促使两人从运动员的角色转换为教练。1994年,熊国宝结束在泰国的打球生涯,回 南昌办起了江西国宝体育用品有限公司,4年后成立了国宝体育俱乐部,纳首批8名专业羽毛球队员、50多名业余队员于麾下。

    俱乐部8名专业队员训练期间的吃、住、场地、器械,都由俱乐部提供,这种保障来自熊国宝先后创办的两家企业。

集公司董事长和羽毛球队教练、领队于一身,熊国宝这样概括自己的初衷:“培养体育人才应该有多种模式,我只想做个探路人。”     熊国宝对俱乐部灵活的机制所能创造出的活力充满信心。

他列举了几条理由说:由于有企业提供经费的保障,俱乐部队员出省、出国参加比赛的机会更多。本月底,应泰国吞里羽毛球俱乐部邀请,他将率队员前往泰国参赛;而俱乐部在管理上没有太多的“婆婆”,教练必须对训练负完全责任,他们的责任更重、积极性更高,更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钱萍坚持走“正规渠道”,因为她和熊国宝都是从这里成长为世界冠军的。

钱萍称,“正牌军”不仅有国家固定的财政拨款保障,在训练安排、队伍管理上也早已形成一套可行的办法。与俱乐部相比,她可以“心无旁骛”,只管训练,别的用不着操心。但钱萍也不回避靠国家养运动员的不尽人意处:国家给的经费毕竟有限,出外参赛受到钱的限制,去年她的队只参加过两次全国大赛。

而且,她的队员拿着国家的训练补贴,少数人未必有太高的训练积极性。     培养体育人才的渠道应该拓宽,建立俱乐部制是一种新趋势,但体育俱乐部在中国还处在尝试阶段。

目前,羽毛球后备人才不足,主要原因是输送渠道单一和不畅通。中国羽协积极倡导筹划羽毛球俱乐部赛制。

在广东、山东等地,目前都出现了俱乐部制的羽毛球队。在江西,熊国宝甘为探路人的举动得到了体委的支持。南昌市东湖区体委副主任何景风甚为赞赏这种形式,并把自己的双胞胎儿子送到了熊国宝手下。     两种培养体育人才的模式,通过这对夫妻进行着优势的较量和互补。

钱萍自认为俱乐部的生成与她的队形成了一种竞争,一种良性的竞争,两者可以相互促进,取长补短。而熊国宝则期盼着有更多的社会力量来扶持羽毛球俱乐部的发展。

    谈起“一家两制”,熊国宝说:“虽然我们夫妻俩选择了两种不同的模式,但我们目标一致,那就是带出一批优秀的羽毛球队员来。”(完)     (播发时间 1999-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