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廷锴后代 蔡廷锴在南昌起义后拉走了自己的队伍 令起义失败

2018-04-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蔡廷锴早年在粤军中任职.1922年5月,孙中山在韶关誓师北伐,攻赣州城十日不下,此时任粤军第1师连长的蔡廷锴率敢死队100余人,向守军部队发动猛烈进攻.并很快将敌阵攻破,占领了赣州城.第2年5月,在攻打肇庆时,蔡再次被选为敢死队队长,率地雷队将东城城墙炸开一个缺口.冲进城内,全歼守敌,克复肇庆城.此后,在历次战斗中,他都是冲锋在前,因而有粤军猛将之称.由于蔡廷锴屡立战功,1925年被提拔为国民革命军第4军(铁军)第10师团长,1927初,又被升为第10师师长.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时

蔡廷锴早年在粤军中任职。1922年5月,孙中山在韶关誓师北伐,攻赣州城十日不下,此时任粤军第1师连长的蔡廷锴率敢死队100余人,向守军部队发动猛烈进攻。并很快将敌阵攻破,占领了赣州城。第2年5月,在攻打肇庆时,蔡再次被选为敢死队队长,率地雷队将东城城墙炸开一个缺口。冲进城内,全歼守敌,克复肇庆城。此后,在历次战斗中,他都是冲锋在前,因而有粤军猛将之称。

由于蔡廷锴屡立战功,1925年被提拔为国民革命军第4军(铁军)第10师团长,1927初,又被升为第10师师长。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爆发。时任武汉国民政府主席汪精卫得此消息后,非常恐慌,急忙召集诸将前来庐山开会。可是武汉方面虽然军队很多,但汪精卫却根本指挥不动他们。统兵将领都想保存实力,不愿与起义军作战。命令下了,但都无动于衷,但只有蔡廷锴一个人例外。

蔡廷锴与叶挺是同乡,两人交情很好,叶挺曾以“把部队带回广东,脱离汪精卫,自己打天下”为掩护试探过蔡的态度。但蔡不急于表态,不露声色,让叶始终对自己抱有幻想。

南昌起义爆发当天,蔡廷锴正在随汪精卫在庐山开会。听到自己的第10师也被叶挺带到南昌参加起义。顿时坐不住了。他非常着急,散会后连夜赶往南昌。当然,他这次去南昌的目的不是为汪精卫“平叛”,而是打着“同情革命”的幌子,去拉回自己的部队。

蔡廷锴来到起义部队后,说是来参加革命,周恩来,贺龙,刘伯承,叶挺,朱德都表示欢迎。唯有谭平山任为蔡“态度暧味,立场模糊”,应乘机将蔡扣留。而叶挺是个仗义的人,当场表示反对,为蔡大包大揽,还认为随便扣留来参加革命的人,会造成不良影响。周恩来觉得叶挺说的有道理,就采纳了叶挺的意见。

当时蔡廷锴握着周恩来的手说:“起义为什么事先不叫上我?”并说自己此次怱怱赶来就是为了投身革命,哪怕是当一小卒,为大家牵马堕镫也心甘情愿。一席话还真的把诸位都感动了。周恩来对他完全信任,任命蔡为左翼总指挥,进入军事委员会。并成为7个委员之一。第10师仍交给他指挥,这使他暗暗庆幸。

随后,起义部队南下广东,让蔡廷锴做开路先锋。这真是天逐人愿,蔡廷锴正愁他的第10师被夹在其他起义部队中。没有脱身机会,如果轻举妄动,势必引起怀疑,现在,机会终于来了。当他的部队8月3日起程,8月4日进入贤县时,蔡见前后左右再无其他起义部队时,机会难得,便立即与心腹密谋,将部队中的共产党员“礼送出境”后,就一溜烟的带着部队弯往福建方向逃去,投奔蒋介石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