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维民孙中山 3D实拍的《国徽》中 孙维民“细”演周恩来

2017-08-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在北京门头沟区古老的戒台寺,CCTV电影频道出品的3D电影<国徽>剧组要拍摄一场周总理接见民主人士的戏,戏中扮演周恩来的就是大连话剧团的特型演员孙维民.   孙维民:二十多年了,大概演了将近五十部周恩来的影视剧.  但是,在3D立体影视剧中饰演周恩来,这对孙维民也是第一次.   在探班中,记者发现,出演过五十次总理的演员孙维民,戏里戏外和一个字较上了劲——"细".化妆"细"    小编在片场第一眼见到孙维民,他已经是周总理中年的形象,能完成这个造型,

  在北京门头沟区古老的戒台寺,CCTV电影频道出品的3D电影《国徽》剧组要拍摄一场周总理接见民主人士的戏,戏中扮演周恩来的就是大连话剧团的特型演员孙维民。   孙维民:二十多年了,大概演了将近五十部周恩来的影视剧。

  但是,在3D立体影视剧中饰演周恩来,这对孙维民也是第一次。   在探班中,记者发现,出演过五十次总理的演员孙维民,戏里戏外和一个字较上了劲——"细"。

化妆"细"    小编在片场第一眼见到孙维民,他已经是周总理中年的形象,能完成这个造型,孙维民已经细细的化了多半天。   孙维民:将近两个小时   为了每次出镜都能尽量的接近周总理的形象,孙维民在自己的脸上做足了功夫。

  孙维民:当时总理是五十多岁,还很年轻,眉毛这个型,要一根一根挑,要粘很大的双眼皮,总理的眼睛非常大、非常双、非常有神。胡茬要画,用笔一根一根点,那种有立体感。   眼睛、眉毛、胡须点滴之处下足功夫,不过只有形象接近,孙维民并不满意。 孙维民:有点像,那只是有点。

  服装"细"   候场时间,孙维民穿白衬衫,开始走戏,孙维民穿中山装,实拍开始时,又加了一件。   孙维民:下雪天,总理外出总要披一个大衣。   衣服的颜色和款式等细节符合历史环境,顺利过关,可接下来关于大衣怎么穿,又成了孙维民和导演较劲的细节。

  孙维民:是穿着好,还是披着好。因为他就上毛主席那里去,总理离主席驻地那很近,他是临时的,因为走得很仓促,就披上了。   经过不断的争论和磨合,导演同意了孙维民的意见,于是我们看到一个披着大衣快步走来的周总理形象。   孙维民:这样就显得更生活,更接近生活。

道具"细"   做了二十多年特型演员的孙维民曾经花很多时间研究历史上的周恩来,小到一支钢笔,大到内景当中的书架,对比戏里的陈设和西花厅总理办公室的细节,孙维民更是沉着在胸、兴致盎然。   孙维民:西花厅整个门一进去,有一个长条桌,写字台是冲着窗户,书架比西花厅的书架高大多了。

  说完了书架,讲照片。看到墙上挂着的几幅照片,孙维民老师随即娓娓道来。   孙维民:(这是)在南京,周恩来在梅园办公的时候。这是在重庆。   看孙老师这如数家珍的神情,完全就是研究总理的半个专家了。孙维民说正是靠着这些小细节拉近了他和伟人的距离。

台词"细"   电影《国徽》中周总理出厂两次,台词总共308个字,可就是为了这几句台词,孙维民还是做了细心的设计。   孙维民:总理说淮安话,包括加普通话,一般有一点尾音的乡音的普通话。

  靠音处理,孙维民完全无障碍,可没想到接下来出现的一个成语又让孙维民细细的研究上了。   导演:粱,是指粮食;稻,也是指粮食。   孙维民:那个字不对啊。   经过个导演多次讨论台词处理方法,终于取得了统一。   台词:不光应该有麦穗,还应该有稻穗,为稻粱谋嘛。

  虽说这已经是孙维民第五十一次饰演周总理,我们看到孙维民不管在动作还是在台词的处理上依然是一丝不苟。   孙维民:扮演总理这个角色,我是一生的追求,必须每一次都要很细致,每一次都要作为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