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佳代表 全国人大代表瞿佳在“两会”上积极发声 引发媒体关注
3月1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我校全国人大代表瞿佳在参会期间积极发声,与全国近3000名代表一起商国事、谋发展。瞿佳今年所提交的议案、建议主要围绕他自己长期关注的教育、医疗等领域,他的这些“两会声音”同时受到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青年报、健康报、浙江日报等各级媒体的关注和报道,他本人还应邀在新华网就“推进遗体捐献法出台”和“培养基层全科医生”两个主题做了专题访谈。
应对“儿科医生荒” 源头培养是治本之道
由于人难招、人才流失严重等原因,各医院要么不开设儿科门诊,开设的也人满为患……近年来,“儿科医生荒”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全面二孩政策又对儿科医生提出了更为迫切的需求。“缓解‘儿科医生荒’,要解决人才培养的源头问题。
既要以恢复儿科学专业为契机,逐步扩大本科层次儿科医学人才的培养规模,也要在研究生教育中开展‘5 3’一体化儿科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实现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专业学位教育的有效衔接。”瞿佳在接受人民日报、健康报等媒体采访时说。
多年来,瞿佳一直通过各种渠道,呼吁恢复开设儿科学专业。今年,国家教育部批复国内8所高等院校恢复儿科学专业招生,温州医科大学成为浙江省唯一一所恢复该专业的高校。“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特别指出,要加快培养全科医生、儿科医生。
”瞿佳对此感到激动和鼓舞,他说,“这是一个开始,解决儿科医生短缺的措施不仅是恢复招生,更要靠各级政府、尤其医疗卫生主管部门进一步重视儿科的发展。培养人才一方面要开源,另一方面还要节流,解决好人才发展的环境问题,减少人才流失。各级政府和卫生主管部门等要高度重视并扶持儿科专业建设,关心儿科医生职业发展,建立有利于儿科医疗人才‘招得来、留得住、用得好’的政策环境。”
解决“号贩子”现象 需加强基层医疗力量
春节前一段女子怒斥号贩子的视频,刷遍了社交网络成为网络热点,而打击医院“号贩子”的话题也一直延续到了全国“两会”。在瞿佳看来,供需矛盾是“号贩子”存在的原因之一,因为好医生是稀缺资源。“对‘号贩子’的违规违法行为坚决打击的同时,要思考根源所在。
”瞿佳在接受中新社、浙江教育报的采访时指出,“过去几年我一直在提‘国标省统、县管乡用’的基层全科医生培养模式的建议。目前,医院分级诊疗没有做好,要治本就是要培养合格的乡村基层社区全科医生。”
李克强总理曾指出,“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是新医改工作的重心。“当专科、全科不是水平高低的问题,而只是专业分类的问题,医生能够达到我们所说的同质、均质,医改就可以说是成功了,真正的分级诊疗就可以实现。
这样,看病难、一号难求、看不到名医等问题才能解决。”瞿佳建议,探索和实践从在校培养到入职使用、再到在职培训的基层全科医生“国标省统、县管乡用、规范培训”队伍建设模式,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解决全科医疗人才 “下不去”和 “留不住”的问题,建立规范化和长效化的全科医生培养体系,提升全科医生的专业知能与影响力。
同时加快立法步伐,完善我国全科医生的法律法规体系。以“国标省统”为指导,建立订单式定向基层全科医生培养模式,以“县管乡用”为模式,建立以县级医院为主导的一体化用人机制。
连续三年递交《遗体捐献法》议案 30多位代表联名附议
今年已经是瞿佳连续第三年向全国人大提交《遗体捐献法》议案,这份议案得到了包括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委员朗胜,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等来自教育、法律、医疗、基层一线等领域30多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附议。
当被问到为何如此执着时,瞿佳的回答是:遗体捐献不仅有利于医学教育、医学研究、医学临床事业,同时有利于推动殡葬改革、移风易俗,有利于弘扬无私奉献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在医学教育过程中,按教学大纲要求4~7名学生解剖一具尸体,而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在校生平均20人才能解剖一具尸体,甚至没有尸体供学生解剖。瞿佳在应邀参加新华网的专题访谈中谈到,遗体捐献立法有紧迫性、必要性、可行性。
经过数十年的实践,我国已初步具备遗体捐献管理体制,不仅有相应条件的机构、经费来保证遗体捐献工作的开展,法律关系性质、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责任、权利义务等也已基本获得一致意见,这也为遗体捐献立法奠定理论和物质基础。
他表示,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制定《遗体捐献法》,规范遗体捐献程序、遗体保存与管理制度,确定遗体捐献性质,落实捐献和接受双方权利义务等,解除人们的顾虑,保障捐献者的权益,以确保捐献的遗体能真正用于教学、科研和社会公益事业。
别让政策拖了干细胞研究“后腿”
干细胞是一类特殊的细胞,可以“变身”为人体任何细胞,并且作为源头细胞可以大量增殖。当前,国内外对干细胞非常关注,因为干细胞治疗是解决诸多人类难治疾病最有前景的方法。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统计资料,全球已开展数千项与干细胞(包括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相关的临床研究。
开展临床研究的国家主要在欧美,加拿大、澳大利亚开展临床研究也较多;但亚洲地区相关临床研究较少。当前国外干细胞临床研究最优先选择安全性高、有效性好的器官和疾病,如眼科疾病等。
虽然我国在干细胞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不少成果,但临床转化方面仍面临很大的困境,其中的原因之一是虽然国家卫生计生委员会和国家药监总局于近年制定了《干细胞临床研究管理办法(试行)》和《干细胞制剂质量控制和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试行)》,然而具体的实施方法仍然不清,医学和科研人员无法开展正规的干细胞治疗人类疾病的临床试验。
为此,瞿佳在“两会”上建议,在国家层面推动相关部委,加快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干细胞临床研究相关法律法规、配套政策等,避免我国干细胞临床研究被发达国家拉开差距。
“干细胞再生医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我国与发达国家基本处于同一起跑线,差距不大,很有希望在此领域掌握一定的国际话语权。”瞿佳在接受科技日报专访时说,干细胞再生医学是解决当前无法治疗的诸多疾病的唯一途径,尤其是老年性和先天性疾病。我国人口基数大,老龄化加剧,加快推进干细胞临床研究,关系着今后国民医疗支出等重大国计民生问题,必须加大投入,重点推进。
把“青年之声”带上两会 建立适合国情的医学伦理审查制度
在今年的两会上,瞿佳带去的其中一份建议显得与众不同,这份建议的内容是关于政府重视医学伦理审查制度的建设,来源于温州医科大学7名学生的调研报告。
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学研究的开展,引发了一系列复杂的伦理问题和法律争议,以及一些严重侵犯受试者权益的事件。温医大学子叶洋带领他的团队,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研了20家单位和普通民众后,写出了近5万字的研究报告。
他们在报告中指出,伦理审查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医学伦理委员会行政色彩浓重、独立性不足、委员专业素质良莠不齐、医学伦理审查浮于形式,公众对医学伦理委员会的认知率相当低下等问题令人担忧。研究成果分析问题到位,提出建议合理可行,瞿佳对叶洋团队的研究成果留下了深刻印象,并为他们参加大学生“挑战杯”竞赛写了推荐信。
在征得同意后,瞿佳把同学们的研究成果修改补充成了今年的建议,带到了全国两会上。“这是孩子们用脚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调研报告,非常扎实有意义,我应该把孩子们的心声带到两会。”瞿佳在接受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采访时说。
他建议对医学伦理审查这个“舶来品”进行“改造”,构建中国特色的医学伦理审查治理模式,即建立健全《生命伦理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伦理审查行为;建立社会第三方平台,促使政府购买服务;加强宣传教育培训,提高意识及能力;在制度建设上,融入中国文化的元素,创造一个结合社会保障体系、法律救济体系,且兼备人性温暖的适合中国国情的伦理审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