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林编译 亚欧翻译论坛专访李瑞林教授:讲好中国故事离不开翻译
摘要: 6月17日,第八届亚太翻译论坛(APTIF)在古城西安盛大开幕。本次论坛是由国际翻译家联盟(FIT)、中国翻译协会(ATC)联合主办,西安外国语大学承办。针对本届论坛,李瑞林认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可以说翻译在其中应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6月17日,第八届亚太翻译论坛(APTIF)在古城西安盛大开幕。本次论坛是由国际翻译家联盟(FIT)、中国翻译协会(ATC)联合主办,西安外国语大学承办。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的400余名翻译界专家学者、业内人士及知名企业代表参会。
本届论坛的主题为“亚太地区翻译的明天”,旨在以论坛为平台,汇聚各国翻译工作者共同探讨,在全球化和以云计算和大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环境下,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技术应用、标准化、理论化和创新模式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促进亚太地区翻译文化与翻译行业的发展,为亚太地区经济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提供基础性支撑。
在活动期间,作为本届论坛“牵线人”之一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教授、前西安外国语大学高翻学院院长李瑞林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对于本届论坛最终花落西外,李瑞林介绍说,第八届亚太翻译论坛最早是在2013年开始设计,现在回想起来,西外能够承办此次论坛,体现了国情、省情和校情相互影响的作用。
他认为,近几年来,我国一直在积极地推进“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而亚太翻译论坛的举办即体现西外响应“一带一路”的战略要求,积极参与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建设。
其次,西安作为丝绸之路的起点,其历史地位和文化地位是不言而喻的。与此同时,陕西历史文化底蕴丰厚,为西外举办此次翻译论坛,中外学者围绕“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这一主题进行深入交流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机。第三,对西外而言,能够承办此次高规格、高层次国际论坛,也有我们自身的优势。
西外高翻学院在翻译教学与研究方面,在全国而言起步早,层次高,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所以,三方因素综合起来,促成了西安外国语大学顺利承办第八届亚太翻译论坛。
针对本届论坛,李瑞林认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可以说翻译在其中应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翻译是大传播中的重要一环。文化的交流,经济的合作以及技术的国际牵引都离不开翻译贯穿始终的支持。在如今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中国文化走出去,我国要在国际舞台上具有话语权,对我们而言即是机遇也是挑战。
我们更多的还是要加强文化、语言和社会差异性的研究,最终有力达成认知的共同性。翻译本身就是尊重文化差异性、达成认知共同性的一项事业,翻译人才的培养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与中国的国际化进程和文化传播是并行的事业。
此次论坛将涉及的“一带一路”文化传播问题、翻译人才培养问题都是在为中国文化走出去做奠基工作,因此这次论坛的召开意义不言而喻。
在本届论坛中,多个分论坛讨论了新技术与翻译的关系。李瑞林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就此表示,大数据和语言服务相结合,代表了当今和未来的一种趋势。翻译是人类的知识和经验在国际的传播和共享,没有这种跨界的传播和共享,人类就无法实现长足的进步,这也是翻译存在的前提。
在云计算和大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环境下,知识和信息的交流,传播的速度以及巨大的翻译需求都达到空前的水平,人工翻译能解决的问题是很有限的。而技术具有集成性,可以将不同的个体的知识集成起来,连接个体的智慧,同时技术的运算速度和效率可以集大成,机器翻译或计算机辅助翻译是未来翻译的发展方向。
在两天的活动中,有一个环节是关于“陕西文学的特色与国际传播”,这也给本届论坛加入了陕西的本土色彩。陕西作为文化大省,但是陕西文学的翻译历来都是“说得多做得少”,很多文学作家如贾平凹、陈忠实,他们的作品被翻译的数量很少。
记者就此询问李瑞林的观点时,他建议说,陕西文学走出去,是中国文学走出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作品实际上是文化形态的直观体现,贾平凹、陈忠实、叶广芩、路遥这些作家从不同的视角反映了陕西省厚重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性,“一部陕西史,半部中国史”。陕西文学极具代表性,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关注陕西作家文学作品的外译会对中国文学走出去提供很好的范例,所以陕西文学的外译具有重要的文化战略意义。
他建议建立一个由政府出面,作家与译者共同参与的机制,依照国际惯例,有组织、有计划、有目标地将陕西文学进行外译。但是他坦言,要建立这样一个共同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