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哲琴莫文蔚 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亲善大使朱哲琴的民族文化理想
新华网北京1月28日电(记者姬少亭、桂涛)“对于传播中国少数民族文化来说,这是一个全新的机遇。”刚刚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任命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亲善大使的著名歌手朱哲琴说。
朱哲琴,又名达达娃,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因为《阿姐鼓》等藏族风格歌曲一举成名,将世界目光聚焦到了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之上。
成名之后,朱哲琴不满足于现状,开始了为期十年环游世界的行吟生活,让自己的双脚带领思想和音乐去更多更远的地方。今年,她加入了联合国的两年行动计划——“世界看见——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亲善行动”。
“这将是十分忙碌的两年。”她说,“我的行程已经被旅行、记录、展览和论坛挤满了。”
这位年轻的汉族歌手出生在广东沿海城市。“那是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城市,但是我却有一种强烈的文化缺失感。这就是为什么我愿意将所有的时间都用来了解各种文化。”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当整个中国流行音乐界都忙于模仿西方音乐的时候,朱哲琴是第一个将西藏元素融入自己歌曲的歌手。
“现在人们非常乐于在自己的音乐中加入少数民族文化元素,不仅仅在中国,在世界上也是如此。”她说,“可是,我们还有那么多文化不为人所知,甚至正在消失。”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行动计划由“中国少数民族音乐保护与发展”和“中国少数民族手工艺保护与发展”两部分构成。这个计划还会把朱哲琴带到很多地方:云南、西藏、新疆、内蒙古和青海等少数民族聚居地。
朱哲琴打算在这两年内出一张双CD唱片,一个内容是纯粹的记录,收录少数民族原生态音乐;另一个内容是融入了少数民族音乐的歌曲。她的团队将不仅仅记录文化,还要发展文化。“一方面我们希望能够保存少数民族音乐最原生态的样子,另一方面希望能够赋予它们新的生命。”
朱哲琴希望将这张唱片带入国际领域,能与一些国际知名的音乐家合作,这些音乐家在制作民族音乐方面都有一定的经验,比如英国的彼得·加布里埃尔、美国的昆西·琼斯、日本的坂本龙一、德国的“谜”(Enigma)、中国的谭盾与何训田……
“如果这些音乐家参与进来,那可能是中国当代音乐历史上的一次梦幻合作。”她说。
除了音乐,朱哲琴还将民族手工艺纳入到计划中来。她将在当地推动举办一些展览和论坛,邀请世界顶级设计师和艺术家到那些小山村里去。
“对于那些相对贫困的地区,文化就是他们的资本。”朱哲琴相信,手工业能够使这些地区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并吸引更多的世界目光。
朱哲琴微笑着说:“我希望能够把少数民族文化带到更远的地方去,然后等待它们生根、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