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开萍老公 关注乡村教师:徐开萍 大山里的跆拳道老师(图)

2017-07-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徐开萍老师(右)带领学生练习沙袋,而这个简易的沙袋是由一根竹棒和几件厚衣服制成的. 记者 梅垠 摄綦江区石壕中学,徐开萍老师(中)指导学生练习跆拳道. 记者 梅垠 摄綦江区石壕中学,徐开萍老师与几位家长谈话,希望他们支持孩子继续学习跆拳道.记者 梅垠 摄徐开萍怀孕了.今年9月开学不久,当这个消息在学校里传开的时候,徐开萍的学生们都有些紧张:"徐老师现在这个样子,还能继续带领我们训练吗?"作为綦江区石壕中学的一名体育老师,徐开萍带领学校跆拳道队刚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今年5月举行的重庆

徐开萍老师(右)带领学生练习沙袋,而这个简易的沙袋是由一根竹棒和几件厚衣服制成的。 记者 梅垠 摄

綦江区石壕中学,徐开萍老师(中)指导学生练习跆拳道。 记者 梅垠 摄

綦江区石壕中学,徐开萍老师与几位家长谈话,希望他们支持孩子继续学习跆拳道。记者 梅垠 摄

徐开萍怀孕了。

今年9月开学不久,当这个消息在学校里传开的时候,徐开萍的学生们都有些紧张:“徐老师现在这个样子,还能继续带领我们训练吗?”

作为綦江区石壕中学的一名体育老师,徐开萍带领学校跆拳道队刚刚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今年5月举行的重庆市青少年跆拳道锦标赛上,石壕中学队拿到了乙组39公斤级的冠军和乙组42公斤级的亚军。

在一所闭塞的农村学校,开展跆拳道训练本身就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而在好不容易取得一点成绩之后,徐开萍怀孕的事情自然成了学生们关注的焦点。训练,还能正常继续下去吗?

9月12日,在石壕中学的跆拳道训练馆里,瘦削的徐开萍双手叉腰对训练中的学生训话:“都别想偷懒,我不动,也能练趴你们。”回应她的,是一阵哄笑。

为了圆自己的跆拳道梦想,两年前,徐开萍从重庆主城区辞职来到这个乡村学校。如今,她意识到,这个梦想不仅仅是她的,也是学生们的。

1、为了圆梦,“武林高手”到了偏远的农村中学

今年28岁的徐开萍是个“武林高手”,她10岁开始习武,2006年从成都体院毕业的时候,已经是国家武术散打二级运动员、跆拳道国家二级裁判。大学毕业之后,她先在重庆一个跆拳道馆做了一年的教练,后又成为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的聘用制司法警察。

家住南岸,工作又在主城区,在旁人眼里,徐开萍的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不过在徐开萍自己看来,这样的生活还差点什么。

从师范专业毕业的她,经常和同学在一起聚会。由于当体育老师的同学很多,每到这个时候,聚会往往变成了教学探讨会,徐开萍根本插不进去话,所以每次聚会之后,她心里都有小小的冲动:“什么时候我也能体验一下当老师的幸福?”

2010年,徐开萍回母校参加同学聚会。聚会上的焦点话题,是某某同学通过努力,带出了一位跆拳道亚洲青年赛冠军。这个消息让一向好强的徐开萍大受刺激:“如果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我同样有可能取得成功!”

当一名老师,到学生中去选拔队员,然后把他们培养成才。这个想法就此在徐开萍脑海中定型,挥之不去。

2011年,徐开萍毅然辞去了旁人羡慕的警察工作,通过了綦江区的公招考试,成为了石壕镇万隆学校的一名体育教师。

报到的那一天,是原单位的同事开车送徐开萍来的。徐开萍万万没有想到,学校所处的石壕镇与贵州接壤,距离綦江城区有2个小时的车程。从繁华都市来到偏僻小镇,那种景象与心理的落差,让这个满怀梦想的“武林高手”一时难以接受。

要不是校长赵强的一句话,徐开萍可能就在这种巨大的落差前“逃跑”了。求贤若渴的校长真诚地告诉她:“小徐,你先在学校待着试试,训练方面有什么需求,我会尽力满足;你什么时候想走,我亲自送你。”

既然来了,就不能轻易放弃。就这样,徐开萍留了下来。

2、招生不易,她像妈妈一样,精心呵护着这些孩子

按照徐开萍最初的想法,在城里面,家长都是拿着钱送孩子去学跆拳道,到了乡村,自己免费教孩子,而且学校还有一些补助,招生肯定不成问题。很快,她就知道自己错了。

石壕镇附近有近10所中小学,为了能选到好的苗子,徐开萍把这些学校跑了个遍。但是,就算有了中意的对象,孩子家长的意见却往往是拒绝:“什么跆拳道,没有听说过。书都还没有读好,去学那东西干嘛?”特别是女孩子的家长,说话更直接:“女娃学啥子跆拳道哦,成天打打闹闹的像个疯子。她训练去了,家里的活谁来做?”

为了做通这些家长们的工作,每一个周末,徐开萍都会搭乘校长赵强或者副校长袁海龙的摩托车,在周围的乡场、山林中穿梭,目的就是通过家访给家长们做工作。

“有一次到马村家访,骑着摩托车,来回用了3个小时。在回来的时候,徐老师直接靠在我的肩膀上开始打盹,要不是我及时察觉到叫醒她,说不准她就跌下车去了。”袁海龙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至今还有些后怕。

经不住徐开萍他们的一再劝说,渐渐地,在半信半疑中,有些家长同意让孩子先试试,“要是孩子受不了,就赶快别练了哈。”就这样,徐开萍终于有了一支8个小队员的跆拳道队。

深知招生不易的徐开萍,像母亲一样,精心呵护着这些孩子。每个周末队伍训练,她都亲自买菜下厨给孩子们加餐;每天晚上,她会去寝室查房,根据天气预报叮嘱他们注意别感冒;而为了让孩子们开拓眼界,每年寒暑假,她都会把队员们带到合川、沙坪坝、大足等地开展交流训练和学习,其中的大部分费用,都由她自己悄悄垫付。

2011年深冬的一个晚上,徐开萍在查房时发现学生穆俊杰突发高烧,马上强忍着腰疼背着他就往卫生院跑,找大夫、拿药、喂药、看护他输液,等回到学校,已经是凌晨5点。事后,穆俊杰哭着对她说:“老师,你比我爸爸妈妈还好,我一定会努力训练,决不让你失望。”

徐开萍的付出,学生们都看在眼里。如今,每次徐开萍从重庆返回学校的时候,总有学生提前给她打电话,或告诉她哪里因为修路而难以通行;或“老师,你到哪里了?东西多吗?今天我和爸爸在石壕附近,我们接你一起回学校吧。”

每次,接完这样的电话,徐开萍心里总是暖洋洋的。

3、“看到这些朴实善良的山区孩子,我就很想帮帮他们”

在今年5月份举行的重庆市青少年跆拳道锦标赛上,石壕中学代表队以黑马的姿态出现——唐双双获得乙组39公斤级冠军,李玉红获得乙组42公斤级亚军,此外,还有好几个第三和第五。

学生们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徐开萍很开心,但是她也知道,大家都为此付出了许多。就在去年,为了改善训练条件,她带着万隆学校的部分队员来到了条件稍好石壕中学。在此之前,万隆学校只能提供一间狭小的教室作为他们的“跆拳道馆”,训练只能在硬邦邦的水泥操场上进行,磕绊见血,对学生来说是常事。

如今在石壕中学,虽然有了一间像样的场馆,但是很多训练设施也都还不完备——例如训练中要用到的“木人桩”,就是一个水泥墩上面插一根竹竿,然后在上面绑上旧衣服。

“孩子们练得都很刻苦,我自己真的也付出了很多。不夸张地说,如果是在城里面,按照我现在投入的精力,肯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徐开萍说。

除了训练条件之外,乡村里的孩子练跆拳道,还受制于对手的有限。他们不可能像城里的孩子一样,有各种各样的交流和比赛机会,往往只能和有限的队友们过招,一旦出去参加比赛,见到陌生的对手,就有可能怯场,影响在比赛中的发挥。

对于这些,徐开萍都很清楚。但是现在最令她为难的,还是选苗子的问题。“农村里的孩子,因为营养等问题,身体素质本来就不算突出。一旦好不容易发现有像样的好苗子,又很可能马上被送到其他更好的学校去,我们去招生,根本就没有任何竞争力。”说到这个问题,徐开萍不住地摇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