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铎军魂 李铎:墨润军魂 艺澜人生
将军李铎 书法大家 少年正名 苦心练书 军旅生涯 惜时修书 兵法爱国 倾力写书
“公则生明,廉则生威;恕则情平,俭则用足;理明如镜,人可鉴之”这是我在采访李铎时,李老为《艺术镜报》首创刊写的寄语词,以此表达他对“镜报”的一份希望和勉励,同时也是对每个人的勉励!
“学书自古勤为本,笔洗南塘水一湾。夜听山风吹劲草,临书兴尽月中天。”78岁的李铎,银发已丝丝可见,但他的书作更含筋骨、力度,更趋古拙、沉雄与苍健,渐入“人书俱老”的佳境。线条笔墨游离于心智之间,李铎已将主体意识和内心情愫投射于翰墨篇章之中,游于心,发于手,达于笔,展示着生命的瑰丽色彩。
字魂 初蒙 笔墨回顾 幼年学书
1977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文艺晚会上,当代书画大师启功、李铎等五位书法家为全国电视观众现场挥笔泼墨……这是李铎平生第一次上电视,短短的几分钟却让他在春节过后忙得不可开交,几乎每天都收到观众来信。只怕是当年只有5岁的李铎做梦也没有想到的,自己会有今天的情景!
1930年4月出生于湖南醴陵市新阳乡易家渡村的李铎,3岁会背《三字经》,5岁进私塾。父母给他请了一位72岁的前清秀才当启蒙老师。
小时酷爱书法的他,在上学途中经常用右手指在左手心里描字,或直接按门口对联上的字比划笔法。每次挑水经过李家祠堂时,看着上面的牌匾、对联,时常望得出神,并用手指沾上水在扁担上照着比画。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间,再加上老师的鼓励,让他在学习上更加发奋,看了不少《三字经》、《大学》、《左传》等中国古典名著,这些为他在以后的书法道路上铺就了一条红地毯。
字魂 求索 少年正名 苦心练书
1943年,李铎13岁,由于日本鬼子进村等原因不得已停学。
1945年日本投降后,15岁的李铎从寒窑漏壁,回到了一贫如洗的家中继续苦读。
1948年考上县城湘东中学,但因家贫,上了两个学期后辍学。
1949年8月,解放军来到醴陵,带来了好消息--中南军政大学湖南分校招生。军校招生的条件是高中毕业,而他那时连初中还没读完。
招生办的同志问他有什么特长?他说:没别的特长,就会写字、刻匾。于是老师们记下了他的名字--李铎。
“李铎”的本名叫李青槐,取名李铎原因有二:读起来响亮、有份量;另外,“铎”有唤醒民众之意。揭榜那天,李铎果然被“顺利”录取了。“李铎”之名由此而起,并一直沿用至今。
1953年李铎被选送到河南信阳步兵学校深造,节假日常到书店读书,老板见他喜欢店内的一张拓片,便索性送于他。回去后,他便把拓片挂于案头,眼看手临视为至宝。晚上怕影响别人休息,就拿到洗漱间用毛笔蘸着清水在墙上练字。后来到北戴河时,走到海滩上看到细腻、晶莹的白沙,更增添了他“挥笔”的兴趣。
手指痛了,换上木棍;腰酸了,躺会,继续再写……李铎就是靠着这样的恒心、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才练就出自己现如今的笔功。练字,没有捷径可走!办法就是“临”,态度就是“勤”。
字魂 成就 军旅生涯 惜时修书
50年代末,李铎被选调进京,到军博工作后,身处文化艺术的海洋,对于已具有相当功底的他来说,无疑又打开了广阔天地。
西单的一家旧书店是他当时常去的地方。为了攒钱,他经常从军博步行前往西单。一次看书时,被年长的营业员认了出来:“又来了,我知道你喜欢书法,刚进的好字帖!”他不好意思地说:“实在对不起,过些日子再说吧。”那位老同志领会了他的苦衷,说:“学书法是要临帖的。这样吧,你先拿回去看,钱以后有了再给。”并向他推荐了王羲之的《兰亭序》和《圣教序》。只有六毛五分钱的李铎,买回了这两本对自己书法上影响颇深的书籍。
在部队工作繁忙的时候,李铎就利用中午和晚上的时间练字。中午吃饭时,他用杯子盛一杯清水,用笔蘸着清水写,写完再拿抹布擦干,久而久之桌子上的漆都掉了。冬天,大雪纷飞,军博前面的广场上洁白一片。他不顾严寒跑出来拿着扫把,冒着雪在地上挥舞练字。洁白的雪地上被画出一个个“大”字,雪地里脱了棉袄练字,值班的同志都以为他是在扫雪,等走近才知他在用“如椽之笔”写字!
“大字写起来十分过瘾、痛快!”从闻名中外的华山石匾“劈山救母”,到全国著名的风景名胜都有他题写的匾额,特别是在悬崖峭壁上刻。这种驾驭大字的功力与那段雪地里练书是密不可分的。正是持之以恒、勤学苦练的心志造就了今日的书法大家。
字魂 力作
兵法爱国 倾力写书
“书道犹兵”:兵法讲造势,厉兵如猛虎,勇往直前,势如破竹,不获全胜决不收兵;书法讲究书势,任情恣性,乘兴挥洒,字字如飞,龙腾虎跃,非尽兴尽墨而不可罢笔。
军旅书法家李铎1995年7月推出了他的书法力作《孙子兵法》。《孙子兵法》共6000余字,以现代通行的宋本为蓝本,参照汉墓竹简及其它版本比较进行创作,中间有大量的重复字和相近语句,为了避免出问题,老伴用尺子压沿对比,说一句写一行,写一张校一张。挑灯夜战数日,终于写完158张,总长220多米。长卷完成后,由河南洛阳镌苑碑林依原貌刻制成长碑。长期矗立,供社会参观。
李铎用书法写就的《孙子兵法》,将中国最精美的书法与兵学圣书内容,实现完美的最佳壁合,这种通过很高的书法艺术来表现最精美的内容,做到书文并茂,还属历史上第一次。古典圣书,名家书写,为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史料。
字魂 乡情
温情回顾 一生爱书
1987年,李铎和老伴李长华回到养育自己19年的家乡,亲自为乡亲们书写春联、条幅和牌匾。乡亲们也早就知道他是有名的书法家,格外热情。李铎也想借此机会表达他的思乡怀土之意,笔耕不辍写到凌晨四点多,直到大家满意。
2005年9月底,文职中将李铎为母校醴陵市一中捐献50万元稿费。母校以李铎的名义,设立了“李铎奖学助学基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2006年4月28日,李铎再次捐献50万元稿酬给母校,将“李铎奖学助学基金”本金增加至100万元。李铎将军说,家乡、母校始终是他魂牵梦绕的地方,报答家乡、报答母校始终是他的愿望。寄语为证:“尺璧非真宝,寸阴宝更佳。青青诸学子,莫负好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