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防王德文 大连龙王庙边防派出所创建新机制纪事化解矛盾纠纷
大到政府行为引发的占地纠纷,小到邻里之间鸡毛蒜皮的小事,在警官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调解下,一个个郁结在老百姓心中的疙瘩被解开。这是走进大连市边防支队龙王庙边防派出所矛盾纠纷调解室的感受。
这间只有十几平方米的矛盾纠纷调解室,室内模拟法庭庭审现场设置,主持人、当事人、参加调解人席位错落有致,墙壁上悬挂着"和为贵、平为福"的大幅标语和各种流程图、工作制度,使这里显得庄重简洁,温馨大方。
为什么要建立这样一个调解室,龙王庙边防派出所所长宋永伟讲起了它的创建始末。
龙王庙边防派出所位于大连市金州区友谊街道,近年来,随着大连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以房地产开发、服装加工、家具建材为主导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有力地带动了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来自黑龙江、吉林、山东、河南等地的外来务工人员汇集于此,高峰时,这里的流动人口达到2.
5万人。2007年至2008年间,涉及群众矛盾纠纷引发的各种警情400余起,由小事大动干戈,进而引发打架、斗殴甚至流血事件,逐渐成为长期影响辖区治安秩序的主要问题。
面对这种新情况、新问题,龙王庙边防派出所领导班子认识到:群众之间的纠纷大多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正是这些小事,如果处置不及时,很可能使矛盾恶化升级,进而造成严重后果。2008年初,在组织官兵参加的一次法庭民事纠纷调解现场观摩时,庭审现场庄严的氛围、述辩双方据理力争的态度以及法官在参与调解中的斡旋作用,给官兵们极大的启发。
为何不引进这种工作模式,模拟法庭庭审现场置景,使调解工作更加规范化;同时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的前提下,让民警依据法律政策,在调解中扮演"老娘舅""和事佬"的角色,让调解工作更加人性化呢?
2008年3月,一个集"法庭调解""同步录像"功能于一身的"矛盾纠纷专用调解室"应运而生。新型矛盾纠纷调解室的建立,对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促进治安稳定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家住龙王庙村金家屯的王德文和张元厚是20年的老邻居,在2002年的时候,张元厚在翻盖厢房的时候无意中占了王德文家半尺的土地,遭到了王德文谩骂指责,张元厚也拒不"服软",在互相指责谩骂中,两家人争争吵吵了6年,矛盾越积越深。2008年3月,派出所警官将两个老人请到调解室,在警官的调解下,两人将多年来憋在心中的话一吐为快,相互摒弃了前嫌,解开了心中的疙瘩。
尝到了新型调解室在化解群众积怨工作中的甜头后,联想到辖区因征地补偿、搬迁改造、转产就业等问题引发集体上访事件较多,对此类问题调解起来比较棘手的实际,警官们又动起了脑筋。很快,一个以调解室为依托,以派出所、驻地各部门、村民组长、中心户长(楼长)为主体的多层次、多方位的联调工作四级平台诞生了。
在龙王庙村村委会,治保主任胡德兴讲述了他在参加调解中的经历。
2009年2月,某建筑单位在村内张家屯施工,因工程建设需要,村里承包给部分村民的土地需要征用。然而,少部分村民对施工单位征用土地给予的补偿金额不满,虽几经调解,但双方始终未达成协议,工程一度受阻。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矛盾也渐渐激化。
3月19日,十几名村民带着铁锹、镐头等工具围聚在施工现场阻止施工,现场气氛十分紧张。派出所警官火速赶赴现场,耐心为村民讲解政策法规,缓解群众激动情绪,控制现场局势,同时将当事双方请到了派出所调解室,并邀请土地管理局、村领导共同参与调解,经过反复5次的调解,最终,双方达成了共识,困扰双方3个多月的烦恼得到了圆满解决。
有了矛盾纠纷调解室建设的成功经验,几年来,龙王庙边防派出所又大胆创新,相继创建了"外来流动人口管理协会""法律咨询站""农民工之家""外来儿童入学办""农民工工资发放大厅"等一系列服务外来务工人员、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的窗口平台,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至今,该所累计化解矛盾纠纷540起,调解成功率达到了100%,无一起民转刑案件的发生,辖区连续4年未发生一起因动迁改造引发的群众上访事件。目前,龙王庙边防派出所创建的化解矛盾纠纷新机制,已在大连市边防支队全面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