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生双一流 陈宝生详解“双一流”:中国特色 世界一流
"‘双一流’是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它的定性就是八个字——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标准是中国特色和世界一流的有机融合,它不是‘985’‘211’的翻版,也不是升级版,更不是山寨版。"
3月12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介绍了建设"双一流"大学和学科的内涵和原则。
针对当前民间有关"双一流"的一些解读和猜测,陈宝生解释称,"双一流"是2015年以后,我国产生的一个新的词汇,它是一个全新的计划,是在"985""211"基础上,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事业在新历史潮流下推向前进。
2015年年底,国务院发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前不久,教育部等三部委下发了实施办法,至此,"双一流"建设顶层设计、配套制度、工作方案、遴选标准、遴选机构、工作程序都已具备。
陈宝生认为,"双一流"大学建设过程中需要消除一系列弊端。在明确"双一流"的遴选范围方面,他说,"双一流"的遴选范围对部属高校和地方高校是平等的,建不了一流大学的可以建一流学科。
"而在公平竞争方面,则不能跟过去一样,一个学校一个学校搞评估,最后确定谁上谁下。"他说,"按照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标准,需要第三方评估,需要专家委员会评估,切实做到竞争优选、专家评选、政府比选、动态筛选。"
具体来说,所谓竞争优选,就是无论是一流学校,还是一流学科,都是竞争出来的,"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专家评选就是组建专家委员会,委员会主要由一些战略专家组成,由他们根据标准进行评选;政府比选,就是专家评选之后拿出一流学科建设、一流大学建设的初步名单,由政府根据服务于国家战略来比选确定;动态筛选,是指"双一流"是有周期的,不是终身制、固化的,有进有退。
陈宝生透露,目前教育部正在组建专家委员会,在专家委员会基础上,确定标准进行遴选,争取上半年完成这个程序,公布第一批建设学校和学科的名单。
此外,为了遏制高校间的恶性人才竞争,教育部还将引导各高校形成联盟,制定公约,在薪酬等条件大体做出规范。"人才竞争是遏制不了的,但恶性竞争是必须加以管理的。"他说,"从教育部的角度讲,也要改变一些评价机制。用这些评价机制作为指挥棒,使高校下功夫练内功,自己培养人才,从海内外吸引人才,而不要浪费人才,恶性引进人才,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