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庙旧书市场】上海文庙书刊市场迁址正式启动 周日旧书市场仍在

2017-05-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核心内容:上海文庙旧书市场,文庙是上海的一个地标.这个地标和城隍庙.南京路.东方明珠这些地标都不一样,文庙永远不会成为一个旅游景点,却是许多上海本地人始终惦念的一块地方--这是上海为数不多的一块原生态文化地标,小时候,谁都在文庙逛过几圈,淘回来的小人书.香烟牌子.三国演义已经不知道扔到哪里去了,但记忆中一直不会缺少那泛黄的.纸香味的脉脉温情.忽然惊闻文庙书市要搬了.带着惋惜,我们的记者四方求证.还好,要搬的只是书刊交易市场,一周一次的旧书市还是得以保留.但是曾经占到上海书刊批发市场将近九成份额的

核心内容:上海文庙旧书市场,文庙是上海的一个地标。这个地标和城隍庙、南京路、东方明珠这些地标都不一样,文庙永远不会成为一个旅游景点,却是许多上海本地人始终惦念的一块地方——这是上海为数不多的一块原生态文化地标,小时候,谁都在文庙逛过几圈,淘回来的小人书、香烟牌子、三国演义已经不知道扔到哪里去了,但记忆中一直不会缺少那泛黄的、纸香味的脉脉温情。

忽然惊闻文庙书市要搬了。带着惋惜,我们的记者四方求证。还好,要搬的只是书刊交易市场,一周一次的旧书市还是得以保留。

但是曾经占到上海书刊批发市场将近九成份额的文庙书刊交易市场的搬迁,是否又一次证实了实体书商的溃退?而曾经热火的旧书市场虽得以保留却显然已经式微,再不负当年盛况,我们记忆中那泛黄的纸香味又该如何安放?

于是我们的记者在文庙驻足许久,询问、探讨、怀念。

提到上海文庙,很多上海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应该是文庙内外的书刊交易市场。二三十年来,淘书、买书、看书已经变成了文庙的代名词。

可如今,它要搬走了。上海市长信箱7月3日在回复市民要求保留文庙书市的致信时表示,文庙交易市场合同协议到期,严重威胁文庙文物安全,当地居民、区人大代表都要求搬迁,媒体报道文庙脏乱差。“文庙书刊交易市场原有业态相对较为落后,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信中写道。

看来,文庙书市的离开已经是板上钉钉。

交易市场已陆续搬迁

连日,记者多次走访了位于上海老城厢内的文庙书刊交易市场,这个弥漫着书香的市场,在一条名字特别好听的老街上,梦花街128号。

烈日下,这条仿清式街坊内热闹非凡,人来人往。“没几个是来买书的。”门口保安师傅说,这些人大都是第一批将要搬走的商贩雇来搬运的工人,还有些趁着商店搬迁来淘书的买卖人,真正来买书的,寥寥无几。

对于市场内的书商来说,搬迁不是一个好消息。和这个市场相处了20年的老张,是上海本地人,戴一副黑框眼镜,说起话来文质彬彬。在他的书店里,摆满了各种艺术和学术类的书籍。20年前,他和妻子一道来到当时还只是书市的文庙练摊,之后便搬入了文庙书刊交易市场。虽然书市搬迁的消息传出许久,但老张一直不舍得搬。

20年来,他在这个小店里结交了好多朋友,遍及全国各地,甚至还有海外大学的教授,他们每次到上海,都会到老张的书店里逛一逛,聊聊读书心得,顺便买上几本心仪的书。老张说,这个小小的书摊“根据地”保不住了,他还没想好该搬去哪里。

文庙书刊交易市场已经接到搬迁通知,第一批商户的搬迁从7月6日开始,商户将正式迁址至位于闸北区大宁路1139号的上海书刊交易市场经营,那里有更完备的硬件设施和配套设备,可以弥补文庙设施陈旧、硬件不足的缺失,除了给客户创造良好的购书环境,也能整体提升上海书刊交易市场的经营规模和品质。

不过,老张说,他更想留在文庙附近,“可能会在周边找一个小店面,老顾客来了还能找到我。”

旧址作何用暂未知

建于1993年的上海文庙书刊交易市场,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现有本市及外地出版社开设的几十家销售点,以书刊批发为主,图书品种达万余种,是上海大型书刊交易市场之一。最热闹的时候,此市场发行面遍及全市90%以上的个体书报亭,成为上海图书报刊市场的“龙头”。如今,20年过去了,虽然曾经的繁荣场面已经难得一见了,但作为上海一个老牌书刊交易市场,文庙书刊交易市场究竟为什么要搬离呢?

记者从市长信箱中查阅到了有关部门对市民“上海文庙不再留住书香”一信的回复,其中谈及三大原因,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文庙书刊交易市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信中明确表示,上海文庙书刊交易市场地处老城厢,由于历史原因,周边人口密集,住房以二级旧里为主,道路狭窄,在交通、停车、仓储等方面存在诸多困难,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

同时,市场内易燃物品众多、人员较为复杂,消防安全存在严重隐患,被列为区级火灾隐患督办单位,严重威胁比邻上海文庙书刊交易市场的文庙(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安全。为此,老西门社区的居民多次通过多种形式要求上海文庙书刊交易市场搬迁,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曾多次联名提出提案,要求上海文庙书刊交易市场实施搬迁。

加上如今图书发行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国家对图书市场进一步放开,特别是随着网络和数字化出版的日益发展,上海文庙书刊交易市场原有业态相对较为落后,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随着上海文庙书刊交易市场的合同协议和场地使用合同业已到期,搬迁成了必然的结果。

上海文庙书刊交易市场商户迁址经营工作已经正式启动,至于商户搬迁后,市场原址将会作何用途,目前还是未知数。

周日旧书市场不搬

对于淘书爱好者来说,最关心的问题是,文庙内的周日旧书交易市场会搬迁或关闭吗?

其实,文庙内外确实有两大书市,一个是此次搬迁的文庙书刊交易市场,这个市场位于文庙以外,以批发各类期刊为主,营业时间为周一至周六;另一个则是文庙旧书交易市场,每周日在文庙内的露天广场上设摊一天,以各种旧书交易为主。

文庙书市搬迁消息传来,让旧书交易市场内的书贩也心头一紧。“我们肯定不搬。”上海文庙管理处张忠书记明确表示,周日的旧书市场会继续保留下去。

听到这个答复,在文庙旧书交易市场摆了近20年摊的陈钢伟松了一口气。20多年前,他开始收集连环画,经常到文庙来淘书,淘着淘着,自己也开始卖书。如今,他经营的主要是连环画,还有一些具有收藏价值的签名本或绝版书。

几乎每个周日一早,他就在文庙架好了摊位,陈钢伟的摊位在屋檐下,要80元一个,“那些露天的摊位只要40元,但是没有遮阳,也不能避雨。”不少来淘书的都是老顾客,也不需要陈钢伟招呼。连着两个周日,记者在书市发现,前来淘书的顾客并不多,大多都是四五十岁的中年人。

陈钢伟感叹道,如今看书的人少了,以前还有些顾客来淘常用书,如今大多都是冲着收藏书来的,看书的人少了,收藏书的人就更少了。“而且,现在什么书网上买不到?”陈钢伟说,现在来旧书交易市场的,大多都是老淘客了,花一块钱门票来书市,是周日的一种习惯,会会老朋友,看看书,嘎嘎三胡,消磨点时光,“买书不是主要目的。”

文庙旧书交易市场的红火年代似乎也已经过去了。文庙管理处的老员工赵维明告诉记者,2001年至2002年左右,每周日文庙旧书市场的客流量可以达到8000至9000人,熙熙攘攘,很是热闹。当年共设了250个摊位,仍然供不应求,为了抢一个摊位,书贩们要连夜排队。

近几年来,周日书市的看客少了,近几周来每周日的客流量仅为1300人左右,摊位也减少到了90个左右。“看书的人少了,年轻人也不来这样的地方淘书了。”赵维明颇为唏嘘。

据“中国上海”政府网站消息,7月8日上午,上海黄浦区政府副区长程霄玉主持召开专题会议,正式启动上海文庙书刊交易市场商户迁址经营工作,并就推进时间表以及有关部门责任分工就行部署明确。区法院、区新闻办、维稳办、信访办、法制办、老西门街道、公安分局、工商分局、税务分局、消防支队、城管大队等单位分管负责人与会。

程霄玉副区长指出,上海文庙书刊交易市场在文庙地区已经经营了20年,迁址过程相对较复杂,需全面、系统、综合的加以分析,力求平稳、规范、安全、有序地完成商户迁址经营工作。

他要求:一要高度重视,强化部门通力合作,主动承担起各自的工作责任;二要充分发挥媒体舆论导向作用,对迁址进行专题报道,形成社会舆论的浓厚氛围;三要采取针对性强、可操作、有效果的措施,落实专班专人跟踪督办,确保迁址过程的消防安全。 不过,对于很多书友关心的文庙旧书市场的问题,有很多网友表示“周日旧书市场应该还在”。

微博网友@舍得691H1:据我所知,文庙书刊交易市场并未拆除,只是迁址经营,搬到大宁路上海书刊交易市场,这叫资源整合,文庙周日的旧书市场仍然保留的。另外旧书市场是上海的特色市场,和文庙书刊批发市场的性质也不一样。 微博网友@獨孤島主:此处所说是“文庙书市”,应该是梦花街的批发市场吧,文庙本身不可能拆除,所以一周一次的旧书市应该保留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