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伶官传序 伶官传序教学反思(3篇)
本周二下午第二节课,我在高二二班完成了《伶官传序》的课堂教学。作为本次全过程评优活动的“同课异构”,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和课件的确是费了一些心思的,自己感觉收获不少。
首先,这次选了一篇文言文来上公开课,本身就是一个挑战,因为文言文难以出彩,容易陷入到对文言知识的梳理,对文意的讲解中,使课堂沦为一言堂。老师细细讲,学生快快记。课堂会很传统,甚至死板。所以,我想将教学重点放在写作方法上,引导学生分析文章,领悟主旨。
但是,若直接引到分析层面,又显得像是空中楼阁。学生没有对文意的理解,如何赏鉴写作手法呢?思考了好几天,也查阅了大量资料(包括十几种教案和近十种课件资料),最后我决定采取“课前预习 学生自学 课堂检测”的方式来处理。实践证明,这种做法还是有效果的。既保证了课堂环节的严密,有使得时间分配更合理、教学重点更突出。
其次,汲取了去年的教训。去年的公开课,我的时间把握上出现了问题,导致课堂前松后紧,效果不佳。当时我认为是因为只带一个班的课,没机会先试一遍的原因。后来才想明白,无论哪个班的学生都不是给你用来试验的,只能说我的教学设计不够严密。所以,这次的教学设计我自己事先默练了几遍,并将各环节时间标注上。实际上课过程中时间的把握也基本到位。
第三,一定要充分了解学生,相信学生。一开始,我对于在理科班上这样一节文言文的公开课心里是有点忐忑的。但由于预习要求的明确、自学方式的指导,学生在这节课上的表现我个人很满意。我也感觉到,其实教学氛围的好坏,教学效果的好坏,都与教师备课中的细致深入与否密切相关。真的是要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教师进教室前,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否则不仅是对自己不负责任,更是对学生不负责任。
第四,这次的课件制作花了些心思。首先是画面的选择力求与本课内容切合,不花哨也不死板;再者是各环节都用一句诗文名句点缀,凸显语文学科特点;第三是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整体设计思路清晰,结构较为严密。
同时,我自己也对这次课感到两点不足:一是教师讲解仍然显得偏多,学生参与的程度仍显不足,未能完全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课改理念;二是各环节的衔接语言存在不够精细的地方,可能给人以较为随意的感觉,同时各环节的时间分配上还可以再作调整,“练”的环节应给学生更多发挥的空间。
总之,教无定法,教无止境。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愿意在教学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付出更多的思考。有心——用心——精心,才能把课上得自己都觉得顺心。我相信,只要自己常怀对教学的满腔热忱,我的教学水平也会不断得到提升。
作为一篇高二年级下学期选修教材中的文章,本文在字词句的理解上问题不大,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基本能做到准确翻译,但在分析文章论证的过程及结构方面会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把对文章结构的分析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另外,把准确翻译文言句子,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涵,能概括并评价文中的主要观点并形成自己的认识,对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需要给予恰当的引导及方法指导。
因此,结合以上原因,特制定出本课学习目标如下:
1、 结合课下注释参考工具书,能解释本文“……所以……”、“其”、“函”、“至于”、“抑”、“举”等重要文言词语的用法,能指出“岂……欤?”及状语后置句等文言句式并翻译,准确翻译文中重要语句。
2、 熟读课文,独立探究,能概述庄宗得失天下的过程和原因。
3、 熟读课文,小组合作,找出本文中心论点并说出文章是用哪些论证方法来论证的。
4、 通过学习本文庄宗得失天下的故事,结合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限于40分钟的课堂时间,本课大概需要1.5课时完成,目标1在第一课时完成2、3两段(全文共4段),目标2在第一课时完成,目标3在第一课时完成,目标1中的1、4两段在第二课时完成,目标4在第二课时完成。
本次《伶官传序》的讲课是我对诵读课的一次初步尝试,也算一次对自己小小的突破。以往处理这篇文言文时,总是我讲得太多,学生读的太少,对课文结构分析过于复杂,人为的造成学生理解上的障碍。
本次授课,在教学设计上突出以学生诵读为主,以诵读带动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作者情感的把握。本次授课,学生诵读的比较充分,诵读的形式也做到了多样化。学生的诵读很好带动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在对课文结构的处理上,不做过多的纠缠,概而言之,这样也给学生留下了清晰的印象。对文章主题的处理,我联系《水浒传》中“花石纲”的故事进行拓展深化,也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遗憾也有很多。在学生“写”的方面,没有涉及到,是一种缺失。其次,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提出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最后,课文的详略安排、文章材料的取舍,都是值得探究的问题,然而都没有涉及到,也是一种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