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卓的老公 看冯卓在法国怎么教华裔儿童的汉语
冯卓 两年前,我来到法国昂热这个中国人很少的小城市。我曾毕业于中国的一所师范大学中文系,并从事过多年的文字工作。不过,当3 个月前,我接收一位5 岁的亚裔小女孩戴尔菲准备教她中文时,却也着实苦思苦想了一番。
能够教好这位一句中文都不会说的孩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呀!孩子聪明可爱的样子,父母渴望急切的话语,使我暗下决心:一定尽力教好她,让我们的下一代都了解中国的文化,将来能够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尽管就目前来说,我只教这么一个小学生,一周两次,每次只有一个半小时,但每次教学我都提前认真构思、备课、复印教材,可谓煞费苦心。
当看到孩子能够说上几句中文,背上几首儿歌时,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下面,我就将教中文的体会、感想写出来,希望得到同行朋友的指点,与大家进行交流。
一、自编教材,图文并茂,内容多样。出国前,我从国内带了一些小学中文教材,当我发现这些教材并不适合教在国外出生的孩子时,便毅然决定自编教材。
考虑到戴尔菲初次接触中文,必须要用新奇感去吸引她,以引起她学中文的兴趣。因此在编教材时图文并茂,内容多样。例如:第一课教材,我设计了5 个内容:①看图认拼音ɑ、o 、e 。(目的在于练习中文的发音)。
②看图认人,认读爸爸、妈妈、弟弟。③看图认动物。选择常见动物先学,猫、狗、兔等。④看图识数:1 、2 、3 、4 、5 。⑤简单儿歌:1 、2 、3 ,拍拍手;1 、2 、3 ,好朋友。由于教学经常变换内容,而且每个部分都配有插图,儿歌部分也简单顺口,合辙压韵,所以,第一次教学她全部掌握,而且兴趣极高。
二、每课教材内容尽量贯穿一致,便于儿童记忆。例如第十六课教材,第三部分是看图认物,有糖、面包、巧克力,那么在第四部分看图说句子便学说,我吃糖、我吃面包、我吃巧克力。
(此处可增加替换词:你、他、爸爸、妈妈等,练习说句子)紧接着在第五部分儿歌里,我选择了和上面内容相关的词句:巧克力、甜甜甜,天天吃,好香甜。
这样教过后,她很快掌握,而且记得比较牢。在编教材过程中,我还尽量注意把发音相近的东西归纳到一起教。例如:书、书包、书架;电视、电话、电冰箱、电灯。这样教过后,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三、根据儿童接受能力,随时变换教学方法。
例如第十二课教材,第三部分看图认物部分,我把手、手套、手绢、手表归纳到一起教她,但她发“绢”这个音很困难,后来就不想再接着学了,我便把这个词去掉。待以后再学。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学中文”专栏,给我很多灵感和启发,借鉴它我改编了许多首儿歌,编进了我的教材。
例如:“小蜜蜂,嗡嗡嗡,飞到西,飞到东。”有时,我自编的儿歌,她学了很多遍也背不下来。这时候,我就认真查找原因,如果是因为字音不顺口的关系,那么在下一次的教材中,我便注意改进,让儿童始终保持学中文的兴趣。
四、每次授课录音。在国外学中文的孩子有两个不利条件,一是没有中文环境,二是书面教材、音像教材缺乏。为了弥补这一方面的欠缺,我每次授课,都录下教学的主要部分,以便她回家去听。
另外,课堂录音也可激发她的兴趣。课堂上,她就经常要求我打开录音机给她听。当她听到自己说的中文时,非常高兴。另外,每当我授完2 0 课时,我便把这2 0 课的所有内容单独录到一个磁带上,以备孩子在家里复习。 我教戴尔菲仅仅3 个月,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还会继续尽我最大努力去摸索经验。 (写于法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