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大熊思东 熊思东 苏州大学新任掌门熊思东 原来是个这么有故事的人
2003年,熊思东成为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他的议政建言从专业切入,乙肝自然成了一个重要话题。熊思东通过对比研究发现,得慢性肝炎的人比不得慢性肝炎的人患肝癌的概率高560多倍。预防慢性肝炎,接受疫苗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办法。
那时候,乙肝尚未列入我国计划免疫范围,为此熊思东通过提案、会议发言等形式不断呼吁将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 经过多年努力,乙型肝炎疫苗最终被列入国家计划免疫目录。这使我国的肝炎形势得到迅速好转。
“十一五”前期的2006年,我国的乙肝病毒感染率超过10%,经过疫苗接种,到“十一五”末的2010年,降到了6%左右,目前,已降到4.5%以下。乙肝不再是我国的头号传染病,与此同时,我国肝癌发病率也显著下降。
“作为一名生命科学医学的研究者,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对提升我的履职能力大有裨益。同时,我又是一名民主党派干部,不断提升参与党派建设和管理的能力,也是委员履职能力的重要方面。”作为民盟江苏省委副主委,虽然是兼职副主委,熊思东却常说“兼的是职务,不是职责,兼职也要全责。
”他积极参加民盟组织的各项活动,这些活动也为他议政建言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面对丰富的素材,“宏大问题细微切口”是熊思东的选题标准。
他选择了加强医务人员的人文精神教育作为讨论医患关系的视角。 熊思东在全国政协会议多次提交提案,建议加强在校医学生的人文教育,培育学生关怀天下的人文精神。这个提案得到了教育部和当时的卫生部等相关部门的重视。
随后,全国医学生的课程里增加了人文社科课程的教育,执业医师考试中也增加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内容。 由医学出发,熊思东的目光发展到社会领域。雾霾来袭,从雾霾对人体的影响开始,他了解了雾霾的成分与燃煤密不可分,而燃煤主要用于发电。
熊思东想到,如果远距离送电,对燃煤集中处理,不让小火电遍地开花,就可以减少雾霾的发生。 然而对于电力问题,熊思东却是门外汉。他积极向苏州电力系统的专家们请教。先后就特高压输电、智能电网建设等提出提案。超脱电力系统,没有利益纠葛,他更加公允的建议得到了承办单位的高度肯定。一些建议已经在国家发改委等部门的政策措施中得到采纳。
(本文原刊登于2015年7月21日的《人民政协报》,文章原题为“熊思东:教育情怀家国视野”,由记者江迪采写)
苏州大学是所怎么样的大学?
苏州大学坐落于古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1计划”首批认定高校,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其主要前身为创建于1900年的东吴大学。
作为全国最早创建的现代高等学府之一,苏州大学曾创造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的若干个第一:第一家以西式办学体制举办大学、第一家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最早授予硕士学位、第一家开设法学专业教育、第一家创办大学学报等等。
1982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更名为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目前,该校拥有各类在校生五万余人,其中研究生14460人,本科生25733人,留学生2169人。教职工5263人,其中两院院士6人、外籍院士1人、“千人计划”入选者12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3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7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8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22人,具有副高职称及以上人员2461人。
苏州大学官方网站的现任校领导中,苏大的领导层为:党委书记1人、校长1人、党委副书记2人、副校长8人。在8名副校长中,熊思东排在第五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