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向荣王二妮 王向荣作品展示二:杭州湘湖
湘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的西南部, 2004年4月,多义景观赢得了面积464ha的湘湖启动区块规划方案的国际竞标后,被委托完成启动区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一些局部区域及部分建筑的设计。
湘湖曾被称为西湖的姊妹湖,但由于长期以来自然和人为的影响,大部分水面被填埋,水域面积减少。在规划时,启动区块中只是几处因砖瓦厂挖掘湖泥取土形成的大水坑和一条河道,湘湖已是名存实亡了。
规划的核心是湘湖水域的修复、区域生态系统的完善和游览休闲系统的组织。在完成这三个主要的目标中,我们考虑的是这片有着深厚历史的环境如何与现代人的生活、现实的社会有机地连结和融合?如何使地域的历史得以延续?如何使地域特征得以充分展现?如何使曾经影响着这片土地的有意义的元素和信息得以再生?如何通过我们的规划设计使所建成景观是属于这片土地的,是自在生成的?
在经过一系列综合复杂的分析确定4.50m湘湖的常水位后,也就基本确定了湘湖湖体的整体轮廓形态。为尽量恢复湘湖的早期自然状况,将湘湖水域深入到两侧山体的山谷之中,使水与山相连。这样在山坡下形成了多个小的水面,与湘湖大水面相连并增加水体空间的变化,小水面也起到汇集山上的雨水的作用,减少泥沙落叶对大湖的污染。
湘湖现状的部分湖体是由于历年来为烧砖而挖泥形成的,在这些深达20余米的水坑之间是一些为运输湖泥而保留的土堤,多年的人行车轧使这些土堤已极为结实牢固。规划中为了增加景观层次,沟通湖南北两岸的联系,我们有选择地保留了一些现状堤作为未来新湘湖的交通和景观堤,而没有为了追求图面上的构图效果在数十米深的水面中重新堆砌河堤。对现状环境的尊重不仅减少了工程量,也是对湘湖历史的尊重,并且使湘湖具有独特的景观面貌。
在较浅的湖中或设置了岛,以增加水面层次,加强水体空间感,或种植水生植物,形成湖中湿地景观,使湘湖自然古朴的气息得以再生,同时也丰富了湘湖水域空间。
挖泥所形成的现状湖底不做大的改动,高低不同的湖底标高也使湖水有不同的深度变化,创造出多样的水体生态环境,满足对水深有不同要求的水生动植物的生存条件。
现有的植被被整体保护,在湖边和被拆迁的村落中模拟当地的植被群落重新种植植物,在植物生长不良的区域适当改造现有林相,提高物种的多样性,完善并丰富林地的生态结构和季相变化。面积广袤的绿色林地将构建形成湘湖的良好生态系统,吸引大量的动物在山林中栖息生存。在整个区块中规划了多种动物的栖息地,它会引来多种多样的鸟类和动物。水滨通道也会给动物提供迁徙通路,从而在启动区块内形成完整的生物生存系统。
区域内积极的历史、文化和地域信息是湘湖最重要的特征之一,这些信息对于今天的社会仍然有一定意义,它们属于这片土地,蕴含着湘湖特有的地域、社会和人文内涵。所以规划对于现在仍存在着的、有着积极意义的各因子进行最大程度的保留,这也是对于地域的尊重。
这些信息不仅包括文物遗址,更包括看似平常,但记录着湘湖历史的各种信息,如文物遗址成为博物馆和历史教育的基地,旧民居改建为各种服务建筑,砖瓦厂变为展览馆和茶室,海军仓库改造为住宿度假建筑,被拆除的村落中的道路、房基、院落、水塘等可形成各种植物花园。
这些信息与新湘湖的社会价值结合起来,转化成新的使用用途,它们将在湘湖被传承和发展,历史与今天、地域与文化在此对话,这也正是湘湖的魅力所在。
经过1年的建设,湘湖的水域和主要道路系统已经建成,部分植被也已种植。规划和设计对如此大的区域在某些方面只是一个控制,施工过程遇到许多在设计阶段无法预料的问题,如一些老宅和砖厂建筑因为各种原因没有保留下来,村庄的拆除更是一项无法控制的工作,利用村庄的肌理建造的一些花园也因此无法实现。
不过由于浙江省湘湖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细致、耐心以及创造性的工作,湘湖还是达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待植被完善后,特别是水生植物生长起来,湘湖的景观将更为理想。
项目名称:杭州湘湖规划
项目位置: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
项目委托单位:浙江省湘湖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杭州市萧山区建设局
设计单位:北京多义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
面积:464ha
设计主持人:王向荣、林箐
主要设计人员:王向荣、韩炳越、董璁、郑小东、蔡凌豪、张晋石、侯晓蕾、李飞、余凡、周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