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军打黑 王立军是如何炼成的 王氏刀法:打黑治警和包装
53岁的王立军毫无疑问是中国最知名的警察。他曾经权倾一时,有过众多显赫的头衔,却又在一夕之间沦为阶下囚。
他曾被媒体和网民奉为“打黑英雄”,“中国十大杰出民警”。曾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重庆市人民卫士”、“全国公安战线一级英雄模范”、“2010当代中国十大杰出人物”等殊荣,内心却崇拜戴笠,行为上暴虐成性,并和数名女性发生和保持不正当关系。
他号称“法医专家”,身兼真真假假多个硕士、博士和EMBA学位,还担任29所大学和研究机构的教授、博导、研究员,他的名下甚至有一百多项专利,却被讥为两个“合不拢”:“嘴巴合不拢,解剖的尸体合不拢。”他不懂英语,不会上网,即使是网上的新闻,也必须打印成纸质件才能给他看。
他号称“唯一活着的公安一级英模”,被黑社会悬赏500万元买命。但被他打掉的所谓“黑社会团伙”却屡屡鸣冤叫屈,有的已经平反昭雪。
他至少有四个名字。第一个是众所周知的“王立军”;第二个是带着神秘色彩的“乌恩”,暗指他简历里的蒙古族血统;第三个是极少有人知晓的笔名:莅銞(“立军”的谐音),这个生僻的名字大多出现在《警察文化沙龙》、《视界》等内部报纸、画册、书籍、贺年卡、明信片等总策划总编辑的位置上,显示他的“文化修养”;第四个名字是他在书法作品上的题字“龙山书人”。龙山即龙首山,是他发迹的铁岭市的一座名山。
【巧包装】
重庆高级警官称见王立军是“上朝”
打黑,是王立军一生“功业”的基础。
追溯历史,王立军打黑始于1994年铁岭打黑,发展于任职铁岭、锦州期间数次被抽调到外地当“打黑灭火队”的经历,最终在2008年调任重庆后“登峰造极”。纵观这些打黑过程,王立军的秘诀在于:全民动员的“运动式”打黑;一插到底的专案组模式;异地用警和武警介入;异地关押和刑讯逼供。
“王式打黑”,刀锋所向,人挡杀人,佛挡杀佛。2009年重庆打黑高峰时期,三百多个专案组按ABC三类分级管理,以“091”等16个重点专案组为先导,主控了从文强到李庄的所有大案要案。当时,安徽、山西、广西等外地警方纷纷组团前往重庆学习取经。“王氏打黑”套路开始被许多地方争相效仿。
对外是打黑,对内则是治警。
王立军对传统的警队体制展开了雷霆般的冲击。在辽宁,他搞“查摆剖析”,搞责任倒查机制和就地“扒皮”,搞交巡警体制改革。到重庆后,这些措施继续被放大,警察一律就地先免职,再全员竞聘。冲击之大,超出人们的想象。王立军主张“不要潜规则,要元规则”。
完成人事洗牌之后,王立军举办“警营文化沙龙”,言必称“文化承载力”,声称“文化承载力决定警务生产力”。并且,他还喊出建设“亚洲最大警局”的口号,斥资数百亿元,打造近三十个大工程和“警察人民公社”。
王立军把市局政治部和纪委两个部门当成自己的“两大抓手”,实行“双轮驱动”。前者掌握帽子,后者掌握棍子。“问责”一出,闻者色变。
短短三年间,王立军在重庆警界树立了说一不二的权威,警察们称他是货真价实的“王”,一些高级警官称去见他是“上朝去”。“包装”,是王立军的第三条路径。
辽宁时期的王立军就深谙“包装”之道。他个性中的演艺人格和夸张的行事风格,很容易成为媒体猎奇的焦点。他展示给公众的形象,早期是持枪跃马的“小马哥”,中期是“英雄热泪”,晚期是“铁腕打黑”。
重庆打黑后期筹办的“打黑展”吸引了国内外数以万计的重要客人前往,成为重庆最为重要的外宣平台。一时之间,上午听书记介绍“五个重庆”,下午到重庆市局看打黑展,晚上到大会堂唱红歌,成为“重庆一日游”的必备三部曲。
刻意筹建的女子交巡警特勤支队和遍布重庆的近500座交巡警平台,是王立军对外展示的另外两个重要平台,也是不惜血本的形象工程,这两个工程赚足了公众的眼球。
他对“形式”有极高的要求。无论是抓捕现场,还是春节团拜会,都是警车摩托车直升机一齐出动,钢盔闪亮警灯闪烁,人山人海,整齐划一,极具“画面感”。他还违反警务条例,为女子交巡警修改了警服和警车样式。重庆市公安局的底楼车库也依据他的审美趣味,被改造成“全球警察博览”。
王立军迷恋学历和学位。他只有初中学历,却通过自考和成教,先后获得中专、大专文凭。他通过在某校学习、进修、开会,或洽谈合作的机会,摇身一变,成为该校荣誉教授,甚至成为世界级刑侦与法医专家。
【怀恐惧】
感叹自己如口香糖 随时可被抛弃
2008年,王立军挟三套“王氏刀法”南下重庆。在重庆,他三年之内连升四级,其实际权力堪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2011年5月升任副市长后,若非尼尔·伍德案这个小概率事件,已经没有多少人怀疑摆在他前面的就是一条金光大道了。
但即便是在仕途最顺利的时候,王立军自己也未必乐观。在东北打黑时,他时常感叹自己就如同领导嘴里的口香糖,随时可能被抛弃。在重庆期间,他也有强烈的不安全感,于是产生了被迫害的妄想症,从而转化成对更高职位、更大权力的渴求。
【登神坛】
操控媒体神化自己 各地警察争相投奔
除了王立军的个人性格与行事风格等因素,不正常的干部人事任命和管理体制,也是王立军能成为王立军的重要原因。
在重庆,王立军获得了地方主要领导的绝对支持。主要领导频频到市局视察,甚至直接介入局党委班子成员分工;市财政首先保障公安,对“警务大跃进”的投入不计成本。
警权过大的格局,更使得王立军如虎添翼。重庆打黑高潮时期,王立军虽然并未在政法委和市政府担任职务,却以一个公安局长的身份,号令数百个专案组,并指挥检察院、法院等司法部门。在这种情况下,劳教、窃听等技侦措施大行其道,铁山坪等地成为令人毛骨悚然的刑讯“基地”。
针对有微词的普通市民,王立军的办法是直接劳教,导致“一坨屎”案、大学生村官任建宇劳教案等层出不穷。针对中高级干部,他采用“特别手段”——王立军公开宣称“在一些干部的裤腰带上绑上了定时炸弹”。前不久被曝光的雷政富案件似乎就是一个诠释。
此外,值得反思的还有警媒关系。由于一些媒体不够专业、不负责任、不加甄别的“包装”,王立军在铁岭时期就已登上“神坛”,成为不容质疑的“标兵”和“模范”。王立军内心深处的自大与自得开始膨胀。到达重庆之后,他有了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便开始操控媒体。
很多媒体盲从于重庆警方提供的信息,听其指挥,为其粉饰,成为他的“道具”。2010年至2011年,王立军的形象到达顶峰。重庆一时之间成为全国警察一心投奔的“圣地”。
在过去三年中,除了王立军自带的“东北帮”之外,从江苏、湖南、黑龙江、安徽、江西等地调往重庆的各地警察不在少数。即使是在王立军出走美国领馆之后的2012年“两会”上,时任重庆市委书记薄熙来仍振振有词地对媒体说:“王立军的‘打黑英雄’称号不是市委封的,是媒体和网民、群众给的。”
【诡异事】
13年前曾称要去美领馆“避难”
1998年10月14日,在开原市,三轮车夫张贵成拉着一对母女,横过十字路口时,被一辆汽车撞倒。驾车者就是时任铁岭公安局局长王立军。王立军不但拒绝承担责任,还痛打张贵成,并以妨害公务为由将其送进看守所关了6天。张贵成出去后起诉王立军,终因“证据不足”而败诉。
有媒体称,1999年王立军接到法庭传票时,脱口而出说了一句话:“我要去美国领事馆申请避难。”
没想到一语成谶。13年后,王立军竟然真的以这样一种方式结束了自己的警察生涯。
无论是那些现在陷于尴尬境地的来渝警察,还是曾经拥戴过王立军的重庆本土中高级警官,现在已经开始痛苦地反思。“个性化官员”之类的以前让他们兴奋不已的称呼,现在闻之惊悚,思之哀痛。他们感叹,“现在觉得,所谓保守未必天然坏,所谓改革未必天然好”,“原来‘元规则’就是强者制订的规则,还不如‘潜规则’有底线。”
今年9月24日,王立军被以滥用职权等四个罪名判刑15年。他的部下、副手正在被陆续送进监狱。更有讽刺意味的是,他身边庞大的文宣班子“蓝精灵”应他的要求所做的详尽的“起居注”,以他所未能想到的方式,进入历史封存,成为研究样本。
现在,在重庆市公安局内,王立军题名“剑”“盾”的硕大圆石已经被磨去字样,毛主席诗词墙上的老鹰也被去掉。“警营文化沙龙”正在改头换面,所有王立军的照片都被取下。标志性的“三面旗”已被换成“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民警核心价值观。“红梅赞”烈士墙也早已卸下,正门内两侧的高校与警局科研合作的四块基地铭石也早被搬走,“世界警察博览”也被还原成本来的车库。
与此同时,近千名被错误处理的警察已经平反,数以千计的劳教与打黑案也在甄别之中。此前狂飙突进的“警务大跃进”各大项目大都已被喊停。女子特勤支队和交巡警平台这两块打着王立军烙印的样板工程的调整,已经提上日程。
从某种意义上讲,重庆公安正在进入“后王立军时代”。踏雪无痕,润物无声,“后王立军时代”更深刻的变化还会陆续到来,更深的内幕也会逐渐暴露。但是,如果对把王立军推上“神坛”的因素不做认真的检讨,对“王立军模式”不做彻底的反思,对现行干部人事制度和警权过大的司法体制不做变革,那么,酝酿和产生下一个王立军的气候仍将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