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山水画作品欣赏】钱松嵒山水画作品欣赏

2017-10-0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名人山水画作品欣赏]名人钱松嵒山水画作品欣赏,山水画就是中国的风景画,但又不是简单的描摹自然的风光,而是画家的精神的诉求与流露,是画家人生态度的表达,是画家人生追求的体现.风水师认为水代表财富:客厅摆设山水画时,就必须注意画中水流的方向不可以朝门口.屋外,而水流的方向最好是主卧房.屋内.而尤其是卧房内不要摆放"万马奔腾"."猛虎下山"的画作,否则容易破坏夫妻和谐.[名人钱松嵒资料]钱松嵒(1899年-1985年),我国著名国画家,并长于诗词和书法.又名松岩.松嵒,

名人山水画作品欣赏】名人钱松嵒山水画作品欣赏,山水画就是中国的风景画,但又不是简单的描摹自然的风光,而是画家的精神的诉求与流露,是画家人生态度的表达,是画家人生追求的体现。风水师认为水代表财富;客厅摆设山水画时,就必须注意画中水流的方向不可以朝门口、屋外,而水流的方向最好是主卧房、屋内。

而尤其是卧房内不要摆放“万马奔腾”、“猛虎下山”的画作,否则容易破坏夫妻和谐。

名人钱松嵒资料
钱松嵒(1899年-1985年),我国著名国画家,并长于诗词和书法。

又名松岩、松嵒,五、六十年代中国画大变革时期第一代山水画家主要代表之一,小名松伢,笔名芑庐主人,宜兴杨巷镇人。

师从胡汀鹭,同时博览和临摹历代名画,融会贯通,自成一格。与傅抱石等江苏画家公认为“江苏山水画派”或称“新金陵画派”,在60年代初与“长安画派”、“岭南画派”成鼎足之势。

【中国山水画简介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

游山玩水的大陆文化意识,以山为德[imghttp://p5.qhimg.com/dr/200_200_/t011c4e752f47bffd98.

jpg、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咫尺天涯的视错觉意识,一直成为山水画演绎的中轴主线。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集中体味中国画的意境、格调、气韵和色调。再没有那一个画科能像山水画那样给国人以更多的情感。

若说与他人谈经辩道,山水画便是民族的底蕴、古典的底气、我的图像、人的性情。

【中国山水画起源]
中国山水画较之西方风景画,起码早了1000余年。

它所呈相的图义,实际上是一部中国思想史。早在7000多年以前,先古的觉醒便以图案方式纪录下来。新石器的河姆渡文化,已用线刻表达着观念性文化的内涵,定居的农耕文明起源,不仅让人认知了工具美,亦让人于器之上认知了形上美。

艺术不但是一种征服自然的想象,还是一种征服自然想象的象征。先古与自然一开始便用艺术的方式对活,逻辑的发现与艺术的鉴赏推演着人们的双眼,让一个天人合一的中国图式由混顿而至清晰。


自仰韶文化起,人与自然的关系便具有了象征性。在几何装饰的手法中,对称、运动等构成概念己明显地运用于时空的表现之中。特别让人感动的是《稷神崇拜图》。在以农立国的背景上,祭祀稷神一直成风。

而这幅图中的禾、田、人的关系传达了先祖对生命意义的一种素朴理解。在沉淀了人与动物、植物的自然关系认知的基础上,社会意识又成为最为关键的文明起源。沧源文化的《村落图》,用岩画形式记述了人类对农耕定居的“家”的理解。

这幅画最有视觉趣味的是以村落为中心的道路关联,以及押俘、赶畜、祭天、跳神等场面围绕正面中心的梯度延深,平面中的深度己在这幅画中得到有力的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就这样伴随着艺术的看,不断地深化与发展。


最早的山水画】
现存最早的山水画:中国画从创作题材来看,出现最早的是人物画,最初描绘的山川
风光是作为人物画补景出现的,后来发展成为独立的画科——山水画。

我们现在能见到最早的山水画是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

【山水画的确立】
现今,用“确立”二字来正名山水画的众说是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和《女史箴图》。
在这类摹本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峰、石、云、水、树的复杂表现。

这位“发前人所未发,开后人之师承”的艺术家,第一次将山水搬上了中国美术的表现舞台,他的《画云台山记》可算山水画论的开山之作。虽然文题中心是赵升舍命从师的故事,但其环境刻划部分却成为中国山水画的后来观照。


这一模板作用的确立,主要源于以下几点:
a . 山有受光面、背影,水有倒影,祥云可成为东与西的重要观照,水天的“空青”可托出有太阳的天气。


b . 按照东西的顺序排置远近山峰,营造一个高峻险绝的境地。
c . 中段布局主要讲求取势的“对峙”,具有相对意义。
d . 东、西、中三段山要用“紧凑性”将长卷关联起来。

在山的三分之一以上部位,做清气使之分为两重。

【名人山水画作品欣赏】
顾氏的理论之所以重要,在于他提出了行云流水的线性形状,鸟瞰呼应的重叠形式,三段山、三分位的空间模式。


被称为中国第一篇山水画论的是宋宗炳的《山水画序》。宗氏提出了著名的透视法则:“竖画三寸,当千刃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远”。与宗氏同代的王微,亦是纵情丘壑的人物,他在《叙画》中提出了“望秋云,神飞场;临春风,思浩荡”的怡情说,和“一管之笔,拟太虚之体;以判躯之状,尽寸眸之明”的尺幅千里说。

可以讲,至魏晋以降,中国山水画的远取其势、近取其质的核心认信已确立了逻辑起点,而空间视觉原则也得以逻辑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