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陵宋氏家族的历史名人
□王常青乐陵宋氏家族是明初永乐年间由河南商丘迁来乐陵的。当时,商丘有宋姓同胞四兄弟,老大叫宋宣,老二叫宋申,老三叫宋宏,老四的名字无人记起。他们四个一同参军, “靖难之役”后脱离军籍,永乐元年 (1403)被安排在天津静海县屯田。
因静海靠海土地低洼盐分大不易耕种,于是老大、老二和老三于永乐二年 (1404)又先后南迁乐陵。其中宋宣、宋申在乐陵城西 “付家寨” (今宋家集)安家,宋宏在土河崖 (今称 “大宋家”)定居。
数十年间,宋氏三门分出七支,下延17支谱系。经过数百年的繁衍生息,宋氏家族到二十世纪中期,已是遍及乐陵四境,并且有的迁往外地,有的远迁异国他乡。明朝末年,该家族因宋槃出仕而卓然崛起,跻身于名门望族之列。明末至民国,该家族先后走出宋槃、宋飞彪、宋哲元三位历史名人。明末伉直能臣宋槃
宋槃 (1574-1633),字念莪,号懋吾,乐陵宋氏家族的六世传人。祖宋应麟,山西忻州训导,性笃孝,其父病逝后,庐墓三年,朝夕哭奠,以致于墓侧卤井突变甘冽。流贼至,被劫后以刃抵其颈面色不惊。贼骇,叹曰: “此孝子也”,戒群贼勿扰其乡。父宋之洞,勤学好义,不论亲疏远近,只要振臂一呼,响应者不可胜计。他经常与儿子宋槃论断今古,教导宋槃以忠孝为做人之本。
宋槃考中万历二十八年( 1600)举人,万历二十九年(1601)进士,授山西长子县知县。期间,他惠政及民,案无停牍,既能劝民赈饥,又能设法完成国家下达的赋税任务。为父守制后,起用补直隶魏县,缉捕盗贼,教化民众,减除旧税300余款,深得县民拥护。因政绩卓著,升任南京陕西道御史。
上任不久,奏 “储讲久虚,贤良远摈,榷使殃民,封藩非法”等十事,皆切中时弊。吏部尚书郑继之,忌其伉直,以年例出宋槃为陕西按察司佥事。按照旧例,御史年例外转,应是吏部与都察院协议确定。但此时,郑继之以私意报复宋槃,都察院并不知情。
御史孙君相据法力争,不报。宋槃抵任,值岁侵,城兼崩圮,募饥民之壮者给粮修埤、浚濠;设粥厂以济妇子老幼;平市价、招商贾,禁交际、杜幸窦,使陕西道很快度过灾荒。他平时尤留意军事,汰疲冗,厚健卒,明赏罚,严操练,纪律焕然一新。
史书称他 “运筹决策俱极精慎”。也有人说他是 “运筹于五慎,决策于四机”。后升迁为靖边参议,再晋榆林副使,加布政司参议衔。任内,条上 “核交代、裁内丁、清占役、易总镇”四事,请巡抚奏之。后奉旨严行,著为令。他积极工作,安抚辑绥,一如其故。曾以响水之捷钦赏银两,以边功擢右佥都御史,巡抚陕西。是时,魏忠贤窃权兴大狱,罗织和迫害东林名士。
宋槃因是东林党人,遂请告归。崇祯改元后,重新起用为兵部右侍郎。后为母亲守制,期满转左侍郎署印务。这时的他,供职维勤,夙夜匪懈,增修戎备,慎选将才。每次应对皇帝问话,皆能博得皇帝欢心,所奏无不允者。当时辽东浓济桥、马邮山连奏大捷,又值陵工告成,他多次携带赏银代朝廷颁赏,心劳成疾,后以疾要求解职归里。
他出仕30余载,于己,淡泊明志,无异寒素;对人,宽宏正直,不识机巧,不设雌黄。教子不治产业,惟要求他们对别人关心关怀。去世后,家中仅余图书数卷。崇祯六年 (1633)卒于家,享年59岁,赠兵部尚书,赐谕祭,荫一子。著有: 《林下草》,顺治《乐陵县志》收有其 《枢部胡岳立传》一文。 (市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