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柱烈士 抗联英雄师长血洒东北

2017-12-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吉林省防军第13旅第63团第3营举旗抗日,建立吉林国民救国军.1932年2月,在该救国军中任参谋长的共产党员李延禄,主持建立了自卫军补充第1团.1933年1月4日,根据中共绥宁中心县委的指示,李延禄在救国军瓦解之际率补充团脱离救国军,成立了反日游击总队,队长李延禄,参谋长张建东.同年1月下旬,李延禄联合救国军王毓峰.冯守臣等部,在宁安南部的孟寡妇屯召开大会,宣布成立抗日救国游击军,共800余人,李延禄为军长,辖一.二.三团及步兵营.骑兵营.游击支队.2~3月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吉林省防军第13旅第63团第3营举旗抗日,建立吉林国民救国军。1932年2月,在该救国军中任参谋长的共产党员李延禄,主持建立了自卫军补充第1团。

1933年1月4日,根据中共绥宁中心县委的指示,李延禄在救国军瓦解之际率补充团脱离救国军,成立了反日游击总队,队长李延禄,参谋长张建东。

同年1月下旬,李延禄联合救国军王毓峰、冯守臣等部,在宁安南部的孟寡妇屯召开大会,宣布成立抗日救国游击军,共800余人,李延禄为军长,辖一、二、三团及步兵营、骑兵营、游击支队。2~3月,进行了团山子、八道河子等战斗。

根据中共吉东局的提议,为便于联合其他部队共同抗日,救国游击军于1933年7月改称为东北人民抗日革命军。

密山反日游击队:

在中共密山县委领导下,l934年3月20日建立了密山反日游击队,张宝山(后朱守一,朱牺牲后张奎)为队长,崔成浩为副队长。

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

l934年10月,中共密山县委扩大会议决定,密山反日游击队与人民抗日革命军合并组成抗日同盟军司令部,李延禄为总司令。不久即正式建立抗日同盟军第四军,共230余人,李延禄为军长,何忠国为政治部主任,胡伦为参谋长,辖一、二、三团及独立营、卫队连。

从1935年春起,第4军联合当地抗日武装,积极主动开展游击活动,部队又发展到7个团,1800余人,游击区域扩展到穆棱、勃利、依兰等近10个县境。

1935年9月,东北抗日同盟军扩编,饶河反日游击队加入四军序列,为第四团,扩编后李延禄任军长,罗英为代理政治部主任(后叛变),胡伦为参谋长,辖一、二、三、四、五、六、七团及独立第五旅。年底,挫败日伪军冬季大“讨伐”,取得二道河子、猪蹄河等战斗的胜利。

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

1936年3月,抗日同盟军第四军正式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全军2100余人,李延禄任军长(1936年3月李延禄奉调入关,李延平代理,1937年李延平正式接任军长),胡伦任参谋长,黄玉清任政治部主任,辖一、二(原四团改编)、三、四师。

一师下辖一、二、三团。二师下辖四、五团。三师下辖六、七、八团。四师下辖九、十团。第四军继续向宝清、富锦等县开辟新的抗日游击区,并在宝清县大叶子沟建立了密营。同年冬,第四军一部随第三军远征铁力、海伦。

1936年11月,二师正式编为抗日联军第七军后,四军遂将原三师改编为第二师,辖第四团,另以原三师七团为基础,建立新三师,一、四师建制不变。

1937年春夏,参加了攻打依兰县城和二道山子战斗。1937年9月,第四军编入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11月缩编为2个师。年底,日伪军向佳木斯地区大举“讨伐”。为跳出日伪军包围,第四军主力在军长李延平、副军长王光宇指挥下,随第二路军西征。

7月,突破松花江右岸三道通封锁线,经由四道河子、三道河子,越过老爷岭,12日攻占苇河县(今属黑龙江省尚志县)楼山镇。在跨越中东铁路(哈尔滨—满洲里—绥芬河—大连)突向五常的途中,遭日伪军的围追堵截,至年底第四军弹尽粮绝,军长、副军长牺牲,主力全部损失。留守在富锦、宝清地区的部队编入第二路军总指挥部。

1937年9月18日,在吉林富锦(今属黑龙江)国强街基与伪军潘大牙谈判时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