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丕显撤职 与总政治部主任一职擦肩而过的陈丕显

2017-08-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是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领导下,负责管理全军党的工作和组织全军进行政治工作的最高统率机关.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岁月以及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总政治部的地位.作用都十分突出.毛泽东.王稼祥.博古.任弼时.刘少奇.罗荣桓等人都先后担任过总政治部主任.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当年中央苏区的"红小鬼"陈丕显曾经与总政治部主任一职擦肩而过.本文结合陈丕显的不凡履历,着重披露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解放军历史上最年轻的兵团政治委员陈丕显,1916年3月生,福建上杭人.19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是在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领导下,负责管理全军党的工作和组织全军进行政治工作的最高统率机关。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岁月以及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总政治部的地位、作用都十分突出。

毛泽东、王稼祥、博古、任弼时、刘少奇、罗荣桓等人都先后担任过总政治部主任。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当年中央苏区的“红小鬼”陈丕显曾经与总政治部主任一职擦肩而过。本文结合陈丕显的不凡履历,着重披露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

解放军历史上最年轻的兵团政治委员

陈丕显,1916年3月生,福建上杭人。1929年起,他开始在中央苏区从事共青团工作,和胡耀邦、谭启龙等是中央苏区著名的“红小鬼”。毛泽东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时,陈丕显在中央苏区任共青团中央儿童局书记。

他们的办公地点离得不远,毛泽东常常过来与陈丕显等“红小鬼”聊天,使得陈丕显有幸直接聆听毛泽东的教导。那时,包括毛泽东在内的中央苏区领导人都亲昵地称陈丕显为“阿丕”。1935年初,陈丕显任少共赣南省委书记。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他跟随项英、陈毅等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

1937年抗战爆发后不久,陈丕显被调到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后改为东南局)工作,任青年部部长、青委书记。后随军东进,参与创建了苏中抗日根据地,历任苏中区党委副书记、书记,新四军苏中军区政治委员。在担任苏中区党委书记兼苏中军区政治委员期间,他领导苏中军民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根据地。

到抗战胜利时,苏中根据地面积扩大到2万多平方公里,人口800多万,拥有4个纵队的兵力。解放战争时期的4支部队第二十军、第二十三军、第二十四军、第二十九军均来源于这个地区。抗战期间,陈丕显在苏中地区充分展现了他的领导才干,逐渐成长为一个重要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

解放战争时期,陈丕显历任华中野战军第七纵队政治委员,华中工委书记,苏北兵团、苏北军区政治委员等职。1947年夏,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陈丕显所在的华中内线部队与山东兵团相呼应,发动了强大的攻势,形成两只拳头左右夹击,有力地支援了其他部队的外线作战。

1948年3月,为便于作战指挥,华东野战军将所属部队重新编组:以第一、第四、第六纵队组成第一兵团(亦称粟裕兵团,粟裕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以第七、第九、第十三纵队和新建的渤海纵队组成第二兵团(亦称山东兵团和许谭兵团,许世友任司令员,谭震林任政治委员),以第三、第八、第十纵队组成第三兵团(亦称陈唐兵团,陈士榘任司令员,唐亮任政治委员),以第二、第十一、第十二纵队组成第四兵团(亦称苏北兵团,韦国清任司令员,陈丕显任政治委员)。

陈丕显作为兵团负责人,能与上述人物并列,也充分反映了他在华东军区和华东野战军中的不凡地位。

苏北兵团组建后,苏北、苏中、淮北、淮南的地方武装统归苏北兵团指挥。韦国清、陈丕显率部在苏北战场连续歼敌,有力地配合了中原和山东战场解放军的作战。放眼全军,陈丕显也是解放军设立兵团建制后最年轻的兵团政治委员,时年32岁。与陈丕显同龄,1955年授衔时最年轻的上将萧华任兵团政治委员时的年龄比陈丕显大了几个月。

之后,陈丕显随军参加了淮海战役。身为华中工委书记的陈丕显领导华中支前司令部,仅在华中地区就动员了民工107万人,其中随军民工22.5万人,供应粮食达5500万公斤,有力地支援了淮海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