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积仁股份 东软股份CEO刘积仁:决不做中国微软

2017-11-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刘积仁的本事"了得"."小提琴.二胡.吉他,带响的都能来几下",他木刻了100多个毛主席像章,能把铁板打磨成匕首,在房间里画满英雄人物头像.刘积仁师从一位失了业的大学老师,学会了修手表.收音机.照相机.摩托车,还做过电工.煤气工,会摄影.放电影.刘积仁赶上了工农兵大学的"末班车",但也从此"别了,我的爱好们!"他很快实现了从倒数几名到尖子生的"突变",后来成为我国第一位计算机应用专业方面的博士.1988年,

刘积仁的本事“了得”。“小提琴、二胡、吉他,带响的都能来几下”,他木刻了100多个毛主席像章,能把铁板打磨成匕首,在房间里画满英雄人物头像。刘积仁师从一位失了业的大学老师,学会了修手表、收音机、照相机、摩托车,还做过电工、煤气工,会摄影、放电影。

刘积仁赶上了工农兵大学的“末班车”,但也从此“别了,我的爱好们!”他很快实现了从倒数几名到尖子生的“突变”,后来成为我国第一位计算机应用专业方面的博士。1988年,因为科研经费匮乏,他被迫与两个同伴以“三个三(三个人、三万块钱、三台微机)”在东北大学一间破教室里开启了东软的事业。

学者?商人?

人们热衷于品评或者猜测融二者于一身的刘积仁这个教授CEO如何驾驭商与学“冰火两重天”的冲突。想当初,他可是拿敬爱的王选院士“说事”:“王选教授都能够下来做企业,我怎么不能做呢?”

他与软件巨擘比尔·盖茨同年生,也被媒体戏谑为“中国的盖茨”,他的东软软件园也被视为“东方硅谷”。但是,东软“决不做中国的微软”。

分析家说:“简易制胜。选定任何切入口,然后扎扎实实地做好文章,就可以直通罗马。”对于东软和刘积仁所处的软件业,以人为本理所当然。除了对非重复和非致命错误的宽容、对员工进行培训、辅助职业规划、职工股权、优雅的办公环境和休闲配套福利等在今日看来“不过如此”的做法,刘积仁还说:“我们要尊重每一个员工对物质的追求。

一个年轻人刚到企业,面临成家、买房、回报父母,最需要的可能就是钱。过了这个阶段,他更大的需求可能是事业的成就感。”

刘积仁具备了这样的心理基石和眼界,他就完全有底气“不服气”这样的质疑—“好的教授不一定是好的企业家”。的确,刘积仁是技术出身,出来做企业也“迫不得已”,“有点像恩格斯出来做自己厌恶的厂长”,一位分析家说。

就像中国众多的企业家一样,除了在干中学,刘也大量阅读了各种管理书籍,也“天生地”敢于实践“用人不疑”。他如此概括“东软思维”:“时刻围绕着自己的能力,你能在这个市场上画多大的圈,你就先画多大的圈,然后再一点儿点儿扩大。”

三次战略调整,走从通过硬件卖软件之路,再到把软件工程师从“艺术家”“谪贬”为“蓝领工人”,从学微软到学IBM,无一不精深地根植于刘积仁对自我的清楚认识:“东软的成功主要是对软件业有正确的认识,尤其是能把这种认识同自身能力及资源结合起来。

”“大家的商业智慧都差不多,比拼的确实是执行力。”还有,“从战略到执行,最重要的是正确认识自我。当一个人对自己认识不清时,战略就可能为别人制定,很多人在这个问题上走入误区。”

刘积仁在许多场合说自己是“幸运的机会主义者”,但“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人”。有人写道:“善谋略者往往观芽而舞。”机会尚在襁褓,已被机敏者紧擒于双手。看东软的发展历程,“很多事情已提前做好了准备”,东软的“数字圈地”运动如火如荼,也是因为如此:“例如,电信业的‘圈地’,(我们)已经有七年的准备投入。”不过,“一件事如果大家都认为有机会,机会已所剩无几;如果一件事大家都认为没有机会,机会最大。”

正是这种清醒,他才理直气壮地面对各种质疑,上数字医疗项目,定位解决方案提供者,才能义正词严地说:“外包是否是创新,完全取决于接包方的能力”,“充满空想的组织既缺乏执行力,又难以让团队不断获得成功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