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刚 梦圆共青城市
推介赞言:他让激情岁月的青春梦想,在21世纪的市场风雨中找到新的归宿——随着中国版图上这个最年轻的县级市的诞生,首任市委书记的他注定走进了历史……
2010年12月28日,作为中国最年轻的县级市——共青城市正式挂牌成立。共青城市的成立标志着共青城几代人的梦想和努力得以实现,也标志着共青城的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
“设立共青城市,有利于理顺管理体制,解决开发区机构不健全、行政管理不到位、依法监督缺位的问题,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功能,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有利于做大做强共青城,充分发挥其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建设中的示范作用,加快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这一国家战略的实施。”李晓刚说。
李晓刚,现任中共九江市市委常委、共青城市市委书记。作为全国唯一以共青团命名的城市,共青城有着特殊的政治影响。1993年,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的胡锦涛同志视察共青城时提出:“要把我们共青城建设成为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开发区”。
2002年5月,时任九江市政府办公厅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的李晓刚赴任市长助理、共青城开放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八年来,他克服“不沿江、不近城,缺资金、缺资源、缺人才,债务多、包袱重、体制不顺”等困难,同共青城干部群众一道,牢记胡锦涛总书记嘱托,艰苦创业,攻坚克难,负重奋进;大力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2002年以来,共青城各项经济指标以年均50%左右的速度增长,城市面积扩大了3倍,老百姓的收入增加了7倍多,建成区面积达30多平方公里,全市基本实现了从艰苦创业到开拓创新,从农垦经济到工业经济,从农村城镇到新型城市的跨越。实现了共青城的二次创业。
作为一个新兴城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共青城人立足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城市,按照中等城市规模,最终确定了建设纺织服装城、休闲旅游城、教育高新城三城合一的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同时,共青城坚持“产业强区”战略,把争创名牌产品与产品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有机结合起来,使该区的纺织服装产业实现了由“数量经济”、“质量经济”向“品牌经济”的跨越。如今“中国的鸭鸭,世界的朋友”这句广告语已经叫响海内外,珍藏在许多人的记忆深处。
到目前为止,全省服装类“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国家免检产品”等国字号品牌全部在共青城。江西省首家纺织服装生产基地,全区现有纺织服装企业262家,区内企业拥有中国驰名商标四个、国家免检产品三个、中国名牌两个,其他自主创新服装品牌40多个,基本形成了纺织、染整、绣花、拉链、服装生产一条龙的产业链。
同时,共青城出台《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惠办法》,新引进了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新型节能环保项目,新能源产业、新型空调制造业开始呈现出集群发展的态势。华航太阳能、苏州光电、天美高新、LED电子等新能源产业项目正在快速推进,与之配套的风电控制器等项目相继落户。同时文化旅游产业也是共青城着力发展的新兴产业。
“建市后的共青城,将牢记胡锦涛总书记的嘱托,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打造现代化、国际化、低碳化共青城为目标,决战工业,项目带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重点抓好全国青年创业基地、中芬数字生态城、中加绿色经贸合作开发区、文化旅游项目、共青城与德安县相向发展、城乡统筹发展等建设,为将共青城打造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示范点、实现跨越崛起打下坚实基础。”
如今的共青城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一张跨越崛起的宏伟蓝图已经展开。正如江西省委苏荣书记所指出的:“共青城是全省快速崛起的雏形,是赶超进位的典型。照此干下去,总书记的希望一定会变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