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观古诗词鉴赏 黑龙江特岗教师招聘:古诗词鉴赏典故意象解析八

2017-09-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屈原的<离骚>说:"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鹈鴂一叫,说明春天已经归去,百花的芬芳也就停止了.因此这种鸟在诗词中就常被用来表现岁月蹉跎.年华虚度.众芳衰歇.青春迟暮的悲哀.在古代诗词中,鹈鴂.鹧鸪.杜鹃这三种鸟的叫声还包含有特殊的意义.鹈鴂.鹧鸪.杜鹃都是在暮春时节啼叫的鸟,叫声都很悲切.阮籍的<咏怀>诗说:"鹈鴂发哀音".而鹧鸪的啼声好像在说:"行不得也哥哥."在古人诗词当中,这也是常常引动客愁的鸟,如唐代李

屈原的《离骚》说:“恐鹈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鹈鴂一叫,说明春天已经归去,百花的芬芳也就停止了。因此这种鸟在诗词中就常被用来表现岁月蹉跎、年华虚度、众芳衰歇、青春迟暮的悲哀。

在古代诗词中,鹈鴂、鹧鸪、杜鹃这三种鸟的叫声还包含有特殊的意义。

鹈鴂、鹧鸪、杜鹃都是在暮春时节啼叫的鸟,叫声都很悲切。阮籍的《咏怀》诗说:“鹈鴂发哀音”。而鹧鸪的啼声好像在说:“行不得也哥哥。”在古人诗词当中,这也是常常引动客愁的鸟,如唐代李涉的《鹧鸪词》诗说,“唯有鹧鸪啼,独伤行客心。

”杜鹃,又名子规,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杜甫的《杜鹃行》诗说:“其声哀痛口流血。”这里,三种鸟的啼声可以看作是送别之情的引发。与亲人离别,心情已经十分悲苦,而这离别又是在暮春时节,悲苦又加深了一层。同时耳中又听到这三种鸟的凄苦的啼叫,此伏彼起,更令人愁苦不堪了。

2.燕子

惜春伤秋、渲染离愁、寄托相思、感伤时事;表现春光的美好,表示喜庆,传达惜春之意。

(1)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以此成为表现春光美好的象征,传达惜春之情。晏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2)燕子素以雌雄颉頑,结伴飞行,以此成为美好爱情的象征,传达思念情人之切。如晏几道《临江仙》“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

(3)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社巢,以此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如“旧社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文天祥《金陵驿》

(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如唐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宗:《寄夫》“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年不归。时任宗在荆州,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感泣而归。

(5)同时还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间,如“年年如新燕,漂流瀚海,来寄修橼” 周邦彦《满庭芳》“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苏轼《送陈睦知潭州》

3.乌鸦:小人、俗客庸夫,哀伤、衰败荒凉之兆。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有时比喻小人或凡夫俗客。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4.庄周梦蝶:《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胡(蝴)蝶,栩栩然胡(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蝴)蝶与?胡(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以此说明物我为一,万物齐等的思想。后来文人用来借指迷惑的梦幻和变化无常的事物。如陆游《冬夜》诗云:“一杯罂粟蛮奴供,庄周蝴蝶两俱空。”

5.逐鹿:《汉书·蒯通传》:“且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颜师古注引张晏曰:“以鹿喻帝位。”后来用逐鹿比喻群雄并起,争夺天下。魏征《述怀》:“中原初逐鹿,投笔事戎轩。”

6.鸡口牛后:《战国策·韩策》:“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比喻宁愿在局面小的地方当家作主,不愿在局面大的地方任人支配。

7.执牛耳:用“执牛耳”指盟主。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每人尝一点牲血,主盟的人亲自割牛耳取血,故用“执牛耳”指盟主。后来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左传·哀公十七年》:“诸候盟,谁执牛耳?”后常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黄宗羲《姜山启彭山诗稿序》:“太仓之执牛耳,海内无不受其牢笼。” (太仓,人名)

8.白衣苍狗:亦叫白云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出自杜甫诗《可叹》:“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古往今来共一时,人生万事无不有。”人事变化,犹如浮云,一会儿像白云,一会儿像灰狗。宋刘克庄《沁园春?和吴尚书叔永》:“笑是非浮论,白衣苍狗,文章定价,秋月华星。”人生是是非非如同天上白云,变化无常,难以逆料,只有“定价”文章如“秋月华星”,光照人间。

9.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10.鱼:自由、惬意。

11.莼羹鲈脍:指家乡风味。典出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或《晋书·张翰传》)。“(张翰)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归。”菰菜羹:菰菜、莼羹。后来文人以“莼羹鲈脍”、“莼鲈秋思”借指思乡之情。例如,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意倦须还,身闲贵早,岂为莼羹鲈脍哉?”徐自华《慧僧先生解职归见》:“转瞬西风又起,忽摇动莼鲈乡思。”

12.双鲤:鲤鱼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敦煌曲子词·鱼游春水》:“凤箫声绝沆孤雁,望断清波无双鲤。云山万重,寸心千里。”字面上好像是清波上无双鲤跳跃,其实是指千里之外,烟波浩淼,音信全无。清人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写的也是睹物(双鲤鱼)思人。

13.玉:高洁、故地重游、脱俗。

14.昆山玉:比喻杰出的人才。语出李斯《谏逐客书》:“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指随侯珠与和氏壁),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吴国名剑),乘纤离(骏马名)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tu ,扬子鳄之类的动物,皮可制鼓)之鼓……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客者逐。”后来就以“昆山玉”比喻优秀人才。例如刘禹锡《送李中丞赴楚州》:“忆君初得昆山玉,同向扬州携手行。”

15.珍珠:美丽无瑕簪缨(冠):官位名望。

【更多黑龙江省教师招考信息请关注中公黑龙江教师考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