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作孚与民生轮船公司

2017-06-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民生轮船公司是近代中国最大的一家私营航运企业,原名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由著名实业家卢作孚于1925年发起筹办,后迁重庆.卢作孚任总经理,陈伯遵.黄云龙任协理.    1925年是卢作孚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此前,他是一个纯粹的书生,始终没有离开过教育和文化领域,之后他变成了一个商人和企业家.这一年,他怀着兴办实业的打算从成都回到了家乡合川.最早给予他支持的是他的老师陈伯遵和同学黄云龙.黄云龙和卢作孚一道去重庆,对重庆当时所有的轮船公司及其船只,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查.从调查中发现,长江上

    民生轮船公司是近代中国最大的一家私营航运企业,原名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由著名实业家卢作孚于1925年发起筹办,后迁重庆。卢作孚任总经理,陈伯遵、黄云龙任协理。

    1925年是卢作孚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此前,他是一个纯粹的书生,始终没有离开过教育和文化领域,之后他变成了一个商人和企业家。这一年,他怀着兴办实业的打算从成都回到了家乡合川。

最早给予他支持的是他的老师陈伯遵和同学黄云龙。黄云龙和卢作孚一道去重庆,对重庆当时所有的轮船公司及其船只,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查。从调查中发现,长江上游的航运几乎完全由外国轮船公司垄断。中国轮船虽有二十多只,却分属于二十几家轮船公司,那些公司处于破产倒闭的边缘。

在重庆与宜宾之间竞争已经是白热化,江面上触目可见英、美、日、法、意、瑞典、挪威、荷兰等国国旗。但是从合川到重庆,却从来没有运行过轮船,卢作孚于是决定开辟一条从重庆到合川的短途航线。

    1925年10月,在师友的大力帮助下,公司进入筹建阶段,议定由发起人分头招募股金2万银元。但是愿意入股的多半和卢作孚一样是清贫的文人,商人士绅显然对这个书生的事业不抱乐观。

最后合川县长出面,募集到了资金8000元。卢作孚带着这笔钱到上海,打算订购一艘载重70吨的小客轮。但是一询价才知道这样的一艘客轮造价3.5万银元。卢作孚困顿数日,最后做了一个决定:用5000元买了一台发电机和一台柴油机,先在合川办一个小型电灯自来水厂,一方面使股东不至于完全丧失信心,另一方面则可以用赢利支持轮船公司的筹备;另外3000元作为定金,与造船厂签下了合同。

    这个大胆的行动无异于一场赌博。好在电厂顺利建成了,使合川成了四川第一个用电灯照明的县城,股东对卢作孚的压力略有减轻。最后,陈伯遵挪用了8000元教育经费,加上从其他地方挪借,勉强凑齐造船的费用。1926年6月10日, “民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一桩崭新的事业艰难起步。

    民生轮船公司成立后,先从上海订购了一艘载重为70吨的小轮船,并将其命名为“民生”号,定期航行于重庆至合川之间,以客运为主,客货联运。过去需要两天的路程,现在顺水只需4小时,逆水9小时,旅客四处宣扬,连连称便,民生的声誉很快传扬开来。

    和旧式的轮船公司不同,民生从一开始就提出明确的服务宗旨,将服务质量视为公司生命,如安全、迅速、舒适、清洁等等,颇令人感觉气象一新。卢作孚还经常亲自搭乘“民生”轮,以便了解和改进。

此外,卢作孚取消了自洋务运动以来船运盛行的层层分包的买办制度,代之以经理负责制;他还坚决反对高级船员只能由外国人担任的做法,并率先在本公司实行高级船员均由中国人担任。对中、普级船员,实行招考录取、专业培训、考工考绩、奖惩并用等制度,并革除当时沿袭外轮“买办”包办的陈规陋习,船上各项业务由公司统一管理,表现出企业的进取精神,增强了在中外同业竞争中的地位。

    1927年,出于对民生公司的前途以及川江航运大局的考虑,卢作孚出任川江航务管理处处长。卢作孚担任了这个职务,也就意味着民生公司将成为川江航运的统一者,并拥有官方的支持。

民生发展的步伐从此大大加快了,旗下的轮船迅速改造和更新,增加了川江上中国轮船从未有过的救险设备、生活设施和娱乐空间。1931年民生公司总公司迁到重庆,接连收购了多家华商轮船公司。1932年又开始经营长江中下游航运业务。到1937年,民生公司已有轮船46艘,总吨位达19182吨,成为川江上最具实力的轮船公司,并逐步扩大投资范围,兼营煤矿、染织、水电、船舶修造、银行保险等业务。

    在实力扩充之后,民生公司与外商开始了激烈竞争。其时日资公司是最主要的对手。随着中日关系的恶化,民族感情成为当时中国商业界对抗日货的重要诉求。“九一八”事变后,卢作孚的社会活动非常活跃,他是救国会重庆分会的核心成员之一。

民生公司轮船的卧铺床单和职工宿舍的床单上都印有“梦寐毋忘国家大难”的字样,以此激励国人的爱国之心。另外,卢作孚还特地制定了一套针对日资轮船的服务标准??“招待乘客和蔼周到的精神要超过日船;保护客货的办法要超过日船;保护船身,节省费用的精神要超过日船;清洁整饬调理秩序的精神要超过日船;对于乘客要随时提起其抗日救国的精神”。

靠这样的精神和服务质量,民生公司的轮船大受欢迎,一度出现许多人宁愿多等几日也要搭乘民生轮船的局面。

    民生既有民族情感上的感召力,又有过硬的设施和服务,很快被挤出川江的就已经不仅仅是日本船只。1934年进出川江的旅客将近一半搭乘的是民生公司的客轮,民生公司在竞争中取得了绝对优势,该年度民生公司赢利16万多元,而英商怡和洋行却亏损4.

5万英镑。外商轮船公司不得不承认竞争失败,他们向卢作孚提议以“大打关”方式统一经营,结束竞争,为期半年。卢作孚接受了这一方案,乘机继续稳固实力。

6个月期限满后,民生公司宣布不再续约,竞争再起。在这种压力下,1935年美国捷江公司宣布破产,民生公司买下了它的4艘轮船。从此,民生公司不仅可以在川江上与各外商轮船公司分庭抗礼,而且渐渐在川江上游握有霸权。

    在这段创业和商战的历史中,卢作孚显示出作为一个企业家的多方面的能力,比如政府关系、资源优化配置、企业文化、员工管理、品牌营销。在那个年代,这些名词可能尚未出现,但是卢作孚的实践中已经蕴涵了这些现代化的商业元素,并且运用得浑然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