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学刘彭芝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彭芝——创新是学校发展的不竭动力

2017-10-3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10年12月,美国教育部常务副部长安·瓦·米勒一行访问人大附中时,在远程教室,看到美籍外教的英语数学校本选修课与贵州.河南.新疆.四川.宁夏等地的学校进行同步教学;在"中美学生科技教育项目"研究课上,看到人大附中学生与美国托马斯·杰弗逊中学及伊利诺伊理科高中的学生进行提高风能发电效率的合作研究.参观结束,米勒先生说:"人大附中让我们有幸在今天就看到了未来的教育是什么样的."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体现在教育过程中就是发现与培养.2011年,人大附中有七八个孩

2010年12月,美国教育部常务副部长安·瓦·米勒一行访问人大附中时,在远程教室,看到美籍外教的英语数学校本选修课与贵州、河南、新疆、四川、宁夏等地的学校进行同步教学;在"中美学生科技教育项目"研究课上,看到人大附中学生与美国托马斯·杰弗逊中学及伊利诺伊理科高中的学生进行提高风能发电效率的合作研究。

参观结束,米勒先生说:"人大附中让我们有幸在今天就看到了未来的教育是什么样的。"

创造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体现在教育过程中就是发现与培养。2011年,人大附中有七八个孩子获得了世界冠军。其实,好学生很多,只要我们能发现孩子的特长,挖掘他们的潜能,个个都会出类拔萃。

美国一年一度的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奖赛,被称为"中学生的小诺贝尔奖"。人大附中学生施轶萌于2011年获得了大赛一等奖和4个专项一等奖。听到这个消息我感到很震撼,因为她入学时并没有显得特别出色。当时她父母带着她找到学校,说孩子从小特别喜欢观察昆虫,喜欢自己动手做实验,希望能在人大附中发展这方面的特长。

我看这孩子很有灵气和潜质,就同意了。高三时,她入选参加英特尔大赛,但她不想去参赛,因为她没有获得保送资格,5月份参赛肯定会影响高考。

主管老师找我说明情况后,我想,我们国家缺的就是这样的好苗子,一定要想办法免除她的后顾之忧。最终,我向一位重点大学校长推荐了她,她才全身心地投入实验,最终获得了大奖。可以说,施轶萌是人大附中众多在国内外各类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的代表。

要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搭建平台,必须创设丰富的、个性化的、可供选择的课程。目前,人大附中已开设了几十门校本课程,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综合实践、体育与艺术4个领域的选修课150多门,法、德、西班牙、阿拉伯、日、韩、俄等10门第二外语选修课,以及英语物理、英语戏剧等18门外教学科英语。这些课程有很多与高考没有直接关系,但只要学生愿意学,学校就开设。

比如,为了满足学生对经济学的兴趣,我们将JA课程纳入了校本选修课,后来又与"JA-CHINA国家青年成就"合作,陆续引进了"学生公司"、"JA经济学"、"国际市场"等系列商业性课程。最有意思的是,这个项目到今天也没有真正的老师,而是由老师组织在学习中有心得的学生来讲,毕业的校友利用课余时间回来讲,师生都讲不了的就一起在网上学。

2011年,冯路、郭弘烨两名学生在"JA全球商业挑战赛"中从全世界38个国家的531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这也是中国参加该项赛事以来的第一个世界总冠军。这两个很普通的中学生为什么能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就是因为他们喜欢,愿意学,愿意研究。

如何激发每位教职员工创新的激情和潜能?我认为关键是尊重,尊重是创造的源泉。只有尊重每一个人的个性和发展诉求,才能激励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建功立业。

创造适合每个教职员工发展的教育

学校教职员工是实现教育创新的主体,如果没有他们主动自觉地参与和他们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校长的创新理念再先进,学校发展目标再宏伟,也不过是空中楼阁。学校工作的着眼点是学生,着力点在老师,我们不仅要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还要创造适合每一位教职员工发展的教育。

如何激发每一位教职员工创新的激情和潜能?这需要解决创新的动力机制问题。我认为关键是尊重,尊重是创造的源泉。只有尊重校园里的每一个人,尊重他的个性和发展诉求,才能发现他的亮点,才能千方百计地为他搭建平台,激励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建功立业。

我校物理老师胡继超十分喜爱桥牌,知道人大附中开设了桥牌选修课,就想成立一个桥牌队,但没有几个学生报名,他就找到我寻求帮助。我就安排胡继超在升旗仪式上发言,对全校师生讲学桥牌到底有什么好处,并在此后的课程、比赛等一系列问题上给他开绿灯。

这种尊重与支持极大地激发出胡老师的创造能量,桥牌活动在人大附中开展得风生水起,桥牌课成为学生最喜欢的选修课之一。目前我校开设了4个层次9个班级的课程,每学期有近400人次选修,甚至沉迷于网络游戏的学生也因桥牌有了改变。

学校桥牌队成立以来,多次在全国中学生桥牌锦标赛中摘得冠军,6名学生入选国家队,出国参赛。2011年12月,世界桥牌联合会主席一行访问人大附中,对学校桥牌活动及成果给予了很高评价。

胡继超是人大附中众多老师的一个代表,使我们弄清楚了为什么尊重是创造的源泉。其实,尊重与创新之间有一个传导环节,那就是"需求驱动"。学校尊重了学生和老师的内在需求,并创造条件帮助他们实现这种需求,他们就会充分发掘自身潜能。这种具有生发力的个体行为,就汇聚成了学校整体的创新源泉,学校发展就有了不竭的动力。可以说,人大附中的每一个创新成果,都是尊重和满足学生及教职员工发展诉求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