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丽安国 中国铁建王亚丽:“地下玫瑰”精彩绽放

2018-03-1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芳菲四月,北京苏州街.路上车辆.行人川流不息,"地下"施工紧张有序.她贯例检查随身携带的工具包:笔.本.尺子.手电筒.相机.图纸,戴好安全帽,走进北京地铁16号线施工通道口,绕着竖井下了102个台阶,来到地下20多米的施工现场.她拉开米尺,用手电筒照着,认真检查绑扎好的钢筋,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她就是王亚丽,十四局集团隧道公司16号北京项目副总工程师兼质检部长,荣获2015年"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称号."在南京地铁高考冲刺一样地努力"谈起十几年的地铁

芳菲四月,北京苏州街。路上车辆、行人川流不息,“地下”施工紧张有序。

她贯例检查随身携带的工具包:笔、本、尺子、手电筒、相机、图纸,戴好安全帽,走进北京地铁16号线施工通道口,绕着竖井下了102个台阶,来到地下20多米的施工现场。她拉开米尺,用手电筒照着,认真检查绑扎好的钢筋,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她就是王亚丽,十四局集团隧道公司16号北京项目副总工程师兼质检部长,荣获2015年“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称号。

“在南京地铁高考冲刺一样地努力”

谈起十几年的地铁施工经历,王亚丽最深的一个感触就是:特别珍惜岗位,特别用心,特别有感情!

2001年,王亚丽来到隧道公司第一个地铁项目——南京地铁从事试验工作。材料试验与她所学的专业风马牛不相及,她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门外汉,什么是配合比、混凝土、双液浆等等,一点儿也不懂。

不服输的她没有望而却步,反而激起了斗志。“我如同高考冲刺一样,每天从早忙到到凌晨2点多,学习规范,熟悉图纸,了解专业术语,不会的问题就跑到相邻标段请教。在短短2个月内,我完全熟知了相关的专业知识,得到了监理、业主和大学科研合作老师的认可。”王亚丽回忆说。

冬天的南京,十分寒冷。南京地区软流塑地质,地下水位高,王亚丽在隧道内做现场试验,雨鞋浸在泥水中,冰冷刺骨,忙起来就是几个小时。

在喷混凝土时,她到隧道掌子面上取样;每次现场注浆必定到现场给工人控制配比;在衬砌的时候,她既要控制混凝土的塌落度,混凝土的泵送状态,还要监督混凝土的材料用量,每个施工细节都逃不过她的火眼金睛。

当时,试块是采用150mm*150mm尺寸,一个试块接近8公斤,一组3块,在生产高峰期,制作试块、拆模、养护和送样这个流程下来,她每天要完成30多组,手掌磨起的硬茧至今没有蜕掉。

“在北京地铁发展了7个徒弟”

“王亚丽带了7个徒弟,3个跟她学资料,3个学试验,1个学质量,她在这3个方面都是专家。”北京地铁16号线项目经理冯振鲁说。

2004年12月,王亚丽调到北京地铁10号线——黄庄车站,全面负责试验室工作。

黄庄站是当时号称亚洲最大的一次性暗挖施工换乘车站,新工艺、新材料应用广泛。为了实际掌握“改性水玻璃”的施工工艺,她每天到北京地铁5号线学习,在井下一呆就是3个多小时,密密麻麻的写满了10多个记录本。

长期在隧道深入的研究学习,王亚丽在对试验精通的同时,对质量控制,施工工序,内业资料都了如指掌。

2007年,地铁10号线要完成“北京市结构长城杯”的评选资料和竣工资料的上交,时间紧迫,任务繁重,项目领导十分着急!

“我来负责内业资料的整理!”在一片沉静的会上,面对全项目的棘手问题,王亚丽霍地站起来,主动请缨。

接下来的30多天里,她又投入到没日没夜的加班中,凭着她对施工现场的深入了解,对每一个数字、每个细节、每页页码都认真检查。

“120多盒资料,每盒300多页,近4万张资料填写,她都在规定的时间内装订得整齐美观,用会计用的钢板压平,我们十分震撼。”冯振鲁由衷地说。

黄庄站竣工资料得到了运营公司、京投公司和京港地铁的好评:“十四局的资料与众不同,有自己的特色!”从此,项目的内业资料就自然而然地落到她的肩上。

2009年11月,王亚丽调到了北京地铁9号线项目部,全面负责施工质量、资料室和试验室及现场检测等多项工作。

9号线项目部所属六里桥东站、军事博物馆站、六西区间、西军区间、军东区间,外加一个北京西站改造车站,有明挖、有暗挖,工法繁多,工艺不尽相同,三站三区间同时施工,几十个工作面,她需要全部兼顾到。

项目部年轻员工较多,缺少经验,她经常组织培训学习,从材料入场检验到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的实施、检查和纠偏;从过程资料的填写到最终形成竣工资料的组卷,她耐心做好传帮带。

如今,王亚丽在北京地铁的3条线施工的16年里,试验员换了一批又一批,唯有她如同最初的执著,乐此不疲地专注于那微不足道却又举足轻重的细琐工作。

面对自己指导的7个弟子,她从业务知识到工作态度,毫不保留地传帮带,成为大家心目中的榜样和楷模。

“妈妈,我什么时候有自己的房间”

谈起女儿,王亚丽如释重负地说:“孩子现在念高中了,我轻松多了。”女儿蒙蒙在工地这个大家庭里整整生活了9年,直到去年到天津读高中。

王亚丽女儿小学和初中都是在北京当地学校借读的。

“早晨我起床时,她已经送孩子上学回来工作了,我们这些人都是6点多起床,而她要早起一个多小时,做饭、骑着自行车送孩子上学,我真挺佩服她。”北京地铁8号线项目书记李传营说。

讲起女儿的故事,她泪光闪闪。

记得女儿五年级上学期的时候,王亚丽正备战“市政长城杯”的检查资料,甚至忘记了去学校接孩子。当她忙完工作,赶到学校门口的时候,已经空无一人了。她跑遍周围的店铺,到处打听,终于在一家快餐店找到女儿,看着枕着书包睡着的孩子,王亚丽的眼睛顿时涌出一股热泪。

“蒙蒙是在女职工宿舍里长大的,每天放学都在王姐的办公室学习,深夜才回到六人一间的宿舍休息。”同宿舍的女工说。

在6人的集体宿舍里,王亚丽和孩子每天深夜,都是悬着心进行洗漱和交流的,生怕吵醒宿舍内的同事。作为一个孩子,她尽管十分注意,还是时常不小心会碰到东西或弄出声响。孩子每次遇到这种情况,就像犯了错一样委屈地问妈妈:“我什么时候能有自己的房间?”

回想起16年间4个地铁项目施工的经历,王亚丽充满感激而又一往情深地说:“企业培养了我,学到了很多东西,项目部就是我的家,我的家就是项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