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健协和 访北京协和洛奇生物医药发展公司董事长何健博士
价值中国:12月3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五部委起草的《关于进一步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医疗领域向社会资本开放,这是否预示着医疗服务业最佳投资时点已经到来?为什么?
何健:现在是医疗服务业历史上最好时机。医疗服务行业的最大症结是长期以来过多的监管和限制,导致医疗从业人员思维僵化。这次国务院发布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的意见通知,给该行业从业人员以巨大的想象空间和极其宽松的操作环境。所以我判断在医疗服务业将会出现一片巨大的蓝海。
我所提倡的现代医疗服务与现阶段我国大部分的医院服务不一样。我更愿意用"现代医疗服务业"这个词来形容,这是因为"现代医疗服务业"跟传统的"医疗服务业"有非常大的差别。现代医疗服务业应该是最人性化、最贴身、最能体现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应用现代生物学技术、IT技术、功能医学以及心理学等理念来从事医疗服务。
之前由于国家有很多限制,中国这种现代医疗服务体系一直在做但是发展很慢,我相信这次医改将会使这个模式得到"爆炸式"发展。
有一句话叫"春江水暖鸭先知", 投资人就是这个"鸭子",现代医疗服务的"爆炸式"发展肯定会吸引资本大举进入;面对这样的机会,投资人最苦恼的地方在于很难找到合适的团队,商业模式以及具体的公司平台来嫁接。
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走过三十年的今天,对于其他行业的企业来说,医疗领域的企业就像是国内仅剩的几只"恐龙",太古老了。所以现在再做医改有一个特别好的条件就是最起码大家对这个理念不陌生了。去过五星级酒店,应该知道酒店的洗手间是个什么样子。回到医疗改革,当然知道怎么改了。只不过以前体制和机制都不到位,现在放开以后必然要呈现一个"爆炸式"的发展,所以从投资上来讲这个机会太难得了。
价值中国:医疗改革给现代医疗服务业的发展带来很大的机遇,您认为现代医疗服务业最需要改善的是什么?
何健:第一是人才队伍。刚才谈到在过去医疗服务的体制下,国家大量的医疗从业人员已经变成"体制人"了,他们的行为和思维模式都是这种体制下的产物。他们思维的一个很明显的地方就是:医生还是坐在医院里,医生跟病人没有任何关系,根本不会把病人看成跟他有任何直接利益关系的人,所以有些医生态度很不好。
病人把医生看成"白衣天使",但是这种天使形象在看到某些医生的恶劣态度后彻底地消失了。因此在医生和病人之间就会产生矛盾甚至更激烈的一些行为。
因此,我认为人才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在高端医疗服务领域。因此中国的医疗服务改革初期可能会在高端人士这一块打开缺口,也就是说现代医疗服务机构的服务对象首选是高端人士。高端人士对医疗服务人员的要求就更加高了。
不仅要求业务能力,更重要的是语言沟通能力。医务人员说的话要让病人能够听明白,也就是说沟通内容最后是能够理解的。对一个已经具备成熟的专业知识的医务人员来说,能不能把医疗专业的知识讲明白决定了病人愿不愿意接受你的医疗服务。所以对于医务人员来说,沟通能力甚至要比医疗知识更重要。
第二是质量和流程。现代医疗服务是与质量和流程息息相关的。我们能够体会到体制内的很多医疗服务在质量和流程方面还是不到位的,医院在很多方面都没有达到既定要求。例如有些医院跟迷宫似的,如何交费、化验、检查、处理等指示并不清楚,这些都是服务质量和流程的问题。
现在到一些医院去"挂号",是病人自己决定"挂哪",挂号处的人也非医生,更没有对你做任何检查,无法判断你该"挂哪"啊!有些医院用导医,简单地将患者带到科室,来解决部分流程问题。
现代医疗服务要求医院要像酒店一样,而且所有的医院应该做成五星级酒店的标准,包括服务、清洁程度和装潢等,不要让人们到了医院以后就产生恐惧感、压迫感。我毕业的医院,美国梅约医学中心(Mayo Medical Center),一百年来在美国乃至全球综合排名保持领先,她的医生在坐门诊时,穿的是西装,而不是白大衣。这个理念就是要让病人感觉更亲切。
第三是服务内容。目前中国的医疗服务基本上仍旧以医疗为主。其实现代医疗服务简单说应该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治疗,多是用重磅的治疗方式来医治疾病,包括手术等;另外一部分是保健,包括疾病预防、慢病管理和康复医疗,这部分在中国还有大量的空白。
如此多的医疗服务内容,也要分化,这就衍生出来很多医疗服务外包业。外包越多说明医疗服务的市场化越成熟,比如现在已经出现的药房社会化和医学独立实验室等,将来还会有独立影像中心、手术中心、胃镜中心等等。
有意思的是每个外包业态一出现,都呈现了相对于医院服务本身超常的增长速度,比如当年药房与医院分离和现在医学独立实验室的发展。所以医院外包服务业是个很好的投资领域,也可以说是一片大蓝海。
最后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将来的医疗服务机构只不过是一个空间的提供者。对医疗服务来说,真正重要的是品牌,或者说由创造这个品牌的医生形成的一个群体。由于医生可以多点执业,将来的医疗服务业要以医生为主要的卖点。我们将来会看到,人们是去看医生而不是去看病。这个转变会迅速地改变目前的医疗模式,也就是说将来医生一定会结群,结群以后,医生群体的价值远远高过医院的价值。
价值中国:正如您所言,不管技术如何变革,我们都将会目睹卫生领域最重的变革。您认为医疗保健方面会发生哪些变革呢?
何健:对这个问题我有一些个人观点,而且我相信它一定会发生,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因为中国的这个行业窒息的时间太久了,像一个大坝拦水,积蓄的时间久了就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
首先,慢病预防管理很快会进入主流。所谓主流就是大批的人力物力财力将会投入到这个行业中来,而且很多人会因此而受益。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癌症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慢病,包括关节炎、帕金森病、肺结核等都是慢病,它们都不是短期形成的,也不会瞬间危及生命。
这些人都需要管,所以慢病预防管理将会成为主流。因此,目前的体检中心将会迅速变成健康维护中心,健康维护的概念不能仅仅是检查,而是要在检查以后提供一系列的措施维护病人的健康,特别是从饮食/营养/生活方式/监测等角度来进行。
第二,服务模式会发生变化。将会形成以医生为主体提供服务的医疗模式,会发生医生带动病人的趋势,以后的病人会追着医生跑,而不是追着医院跑。这样的医疗服务模式形成以后,头疼感冒都不用跑到大医院,大医院就不会出现日门诊量几千位的现象,每个医生平均在病人身上花1.5分钟的情况也会发生改变。
第三,服务的质量会大大提高。人们会迅速地抛弃那些低质量医疗从业人员的服务。有一些医生如果不去改变自己的服务模式,就会没有病人;有一些医院虽然有很好的品牌,但是如果医生不行,也将面临危机。所以,随着市场的变化,会有一个反作用促使这些医院迅速笼络一些好医生,而且医院本身是有能力能吸引好医生的。
发现病人都不来了以后,医院本身会引进内部的竞争淘汰机制,到时,一些老被病人投诉的医生会被淘汰出局,如果护士不会微笑,不去提高服务质量,也会被淘汰出去。
第四,医疗手段会大量增多,会有一点"百花齐放"的味道。现在中国的医疗手段远远落后于西方,但是由于我们的医院是垄断性质的,即便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引进最先进的医疗手段,病人也得来。以后,这种情况是一定会发生变化的,医院为了更好地吸引病人,会主动地引进最先进的手段。
因此,将来会出现由一堆公司为这些医生提供医疗手段、服务手段和检测手段的局面。比如说我们做的监测中心、放射中心、手术中心将来一定会给这些医生提供最好的服务、最全的检测项目,其他的一些配送机构也都会追着这些医生跑。医生到时会有一个最好的状态,选择最好的东西来提供服务,病人会得到实惠。
第五,国家的监管和审批机构队伍会扩大,水平会更高。医疗的产品和服务还是要经过国家审批的,这一点我也坚信不疑。现在因为人力有限审批不过来,所以审批队伍要加大,另外水平也要提高,否则先进的医疗技术手段就进不来。但是中国太大了,同时也会有一些医疗机构使用很多没有审批过的技术手段,因为这些技术手段是必须得用的。所以这就反作用于监管机构快速进行审批或者加大审批力度。因为不审批也在用,法不责众。
最后,医疗教育要改革。现在的医学院学生没学过现代医疗服务业的课程,但现改课程表来不及了,所以会出现大批的医学院学生毕业后接受继续教育或者进修教育。这些进修教育都是针对新的模式的,例如"如何做慢病管理"的培训班。
可能刚开始学校培养的学生还用旧的模式,但是因为新的模式是培养现代医疗服务业的医生,相信会有很多医生投资来学,慢性病、健康维护、功能医学的培训班就会越办越多,来报名的学生也会越来越多。西方用功能医学来做保健,中国用中医比较多,但是西方人活得比中国人还长。现在很多医学院毕业的医生在学功能医学,所以我认为医学教育这块也是值得投资的,也就是说医学教育的"新东方"应该会出现了。
价值中国:四十年前,心血管疾病还是一个男性的疾病,但是目前来看女性得心血管疾病的概率要大于男性,在这样一个科学技术呈指数性进步的时代,这样的悲剧为什么会发生呢?
何健:首先我用功能医学的理论来解释一下心血管病,有几个值得关注的鲜为人知的触发原因,一个是"炎症"。这个炎症是非菌性,炎症导致心血管产生一个粗燥的面,使高血脂病人的脂类沾到血管壁上,最终将导致心血管疾病。
还有一个叫做"氧化压力",它会杀伤体内的组织和细胞,包括让血脂硬化,脱落导致心脑血管"梗死"。 心理压力和环境因素都会触发上述两个因素。所以,做心脑血管疾病体检,要增加上述两类检测。心脑血管综合检测就包含几十个项目,这样才可以综合评估风险。
这个问题可以从女性和男性之间的差异去解释。女性有一个生理周期,在这个期间体内的激素有很大的变化。在这方面有一个很好的功能检测的方法,在两次生理周期期间,通过唾液测量女性的两个激素,共测量十次,这样可以标定激素分泌的周期。
然后跟正常值去比对,如果不正常就说明激素失调,激素失调导致很多病。另外一个就是现代职业女性比较多,心理压力会影响到生理健康,从而导致激素失调。当然还有其他原因,很多避孕药也会造成一些生理周期的异常。至于跟心血管病直接的相关性现在有很多研究,我不再直接去探讨它的具体原因。但是男性和女性之间这种差别,我认为对于女性来讲,更应该关注自己的健康。
价值中国:未来医疗服务可能使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份完整的自身DNA序列的拷贝,这份拷贝可以整合到精确的电子病历中,并且可以随时随地读取。这对医疗行业将产生哪些影响?人们是否会更加关注如何保持身体健康? 何健:我们把现在从人体中发现的、与个人疾病相关的基因叫做易感基因,也就是说有这些基因的人患相应疾病的几率就会加大。
比如说现在检测60多种不同疾病的基因,就是解读一个人体内的相关密码。
我个人的观点是不能只解读密码而没有后续的工作。所以,我现在一直在强调,后续一定要把它所对应的蛋白质的指标监测起来。比如说有心血管疾病的基因,就要把跟心血管相关的指标监测起来,因此我们提出一个理念叫"Delta健康管理"。
Delta就是要各项检测结果跟自己基线相比的差异变化要监控起来,这样基因检测才有它的现实意义。实事求是地说,病人听完基因检测报告以后都会害怕,因为它会告知你可能得这样那样的疾病,但不能吓唬病人,我们该做的是把基因所对应的疾病指标监控起来,这是第一点。
第二个观点是一定要根据个人的职业综合评估提出相应的建议。应该怎么办?建议一定是可行的,而且是有效的。比如说心脑血管疾病,我们就要抗炎症、抗氧化压力、降血脂。
这三项怎么降,怎么抗氧化压力?大量的保健品比如说维生素C、维生素E、番茄红素、硫辛酸、微量元素硒等一些非常强的抗氧化剂,得给他开处方,所以我们提出一个"处方保健品",保健品要进行开处方的,降血脂要吃大量的降血脂的药,血脂降下来以后,炎症压力、氧化性压力同时都要降下来。这样的话基因检测才觉得不害怕。
我的理念是:生命密码的DNA序列拷贝一定要做,人人都应该做。做完了以后,根据个人的情况进行后期的干预和检测,这个才是真正做的维护健康。
价值中国:根据您刚才所言,我们的医疗模式会不会转换成这么一种形式。首先它是一种前瞻性的医疗服务,有一种预防功能,同时根据每个人的特点,例如不同的DNA序列,医疗服务将更加个性化?
何健:未来,医疗服务肯定要个性化和人性化。这是我个人的专业,可以稍微深入一点去说明。
我现在看到太多的人老用别人东西跟你来比。比如说你去做检验的正常值,但正常值根本就不是你的而是一个人群的,而且这个人群是不是中国人或许都难以验证。但是查完了以后,医生就根据这个"正常值"判断"正常"或者"不正常","正常"或许会让你高高兴兴的回家,事实上你不该高兴。
这是一个学术的问题,就是你一定要跟你自己来比,也就是说做一个基线检测,在你正常的时候,20岁以后就该做这个检测,了解自己的指标到底是多少,越全越好。
然后每年都要进行体检,最好是盯住一家机构,不要老换机构,因为机构和机构之间有很多误差。 真正的健康管理要用这些指标作对比,告诉你"正常"、"不正常"是跟你自己对比。
所以你要问他"正常"是跟我自己还是跟正常值比。他要是说跟正常值比,你一定要注意,他说跟你自己过去的结果比较就好一点。所以我们才提出来通过"Delta健康管理",跟自己的正常值去比。
这实际上是对医疗改革以后中国的个性化、人性化管理有革命性作用的。也就是说大众第一时间就会想,你管我管了半天,你并没有让我跟自己比,老跟"那个人"去比,黑人白人你都不知道还跟我说正常呢。所以说会有这个问题存在。
所以我的结论是:目前医学临床所参照的化验指标的正常值范围往往很宽泛,没有细化到不同年龄、不同种族这样的层次,更没有细化到个人层次。因此现代健康管理理念是要以自身为参照,观察某一指标的变化趋势,对于重大疾病起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的目的。
价值中国:随着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协和洛奇针对老年养生开发了一些检测服务,这个模式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何健: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填补我刚才所说的空白之一。这个空白就是以一种医生为主的医疗服务,而且我们重点是在预防、保健、康复和慢病管理。但是这个模式不是以机构为主要核心,而是以医生为主要核心。我们的医生现在有一种新的名字叫"健康维护师",他们是维护病人健康的斗士,我们用了一些现代的、比较通行的一些办法,比如说功能医学。
功能医学就是维护每一个人器官系统的功能。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了解病人器官系统的功能,所以我们中心有很多功能医学检测的手段来帮助了解器官功能。
另外我们提供大量的干预,研究出让器官功能更好的服务和产品,包括排毒、补营养素、设计更好的生活方式等。这样一个以健康维护师为核心的现代医疗服务是我们正在推广的,健康维护师会以一对一的方式花很多时间去了解病人的病情,并提供足够的手段。
所以现在有很多机构把他们的产品提供给我们,因为健康维护师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讲健康维护师就是以人作为一个平台,而不是一个机构。这种模式我认为是现代医疗服务业的核心模式,无论谁做都一定会发生。
价值中国:您刚才提到中国医疗教育的手段落后于西方,协和洛奇倡导的"3D养生体检"是根据中医理论形成的,您认为"3D养生体检"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将中医推向国际化?
何健:落后的方面主要在西医教育。但今天的医疗服务是集各国、各民族的精华,特别是我国传统医学,即中医的很多理念和手段有其独有的优势。其中之一就是把身心结合起来,把人各个系统、各个器官都连接起来,所以我们提出3D养生体检,这三个D的含义是:一个D要通过基因检测解读生命密码,一个D是一定要做蛋白质指标的检测,最后一个D是一定要把心理的检测量化。
所以现在测心理压力可以用指标来测,这是国外发明的我们在用,但我们将它跟中医的理念结合在一起的。
所以功能医学讲人体是一个互联网,到处都关联着,消化道跟神经系统是紧密关联的、跟免疫系统更是密切相关。这是我们做功能医学在行业内一个非常大的卖点。我们不希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医治的是与疾病相关的各个系统和器官的功能。
还需要指出的是,我提出这个3D的养生体检理念,是受到我国传统医学,即中医的启发。因为,中医的几千年的养生实践都是"以人为本""身心同治""治未病",正如《黄帝内经》中所说:"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岁。"
价值中国:我们通过协和洛奇的网站了解到,您在创业初期就是一支国际化的团队,您是如何做跨文化管理的呢?
何健:我之前在美国管理过比较大的机构,我的体会是在企业管理方面中美没有太大的区别,特别是我们在做一个非常专业化管理的时候,没有大的区别。但是国外的管理方式一定要跟中国文化结合起来。我去美国之前,在国内毕业后工作了几年,对于文化的结合也是水到渠成。
我认为海归人士回国工作基本上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没有障碍,但有是否愿意与之融合的问题。我个人的体会是,首先从管理上要借鉴国外的东西,借鉴的越多越好,但是从文化上要吸收国内的东西,吸收的越多实践的越多越好。
比如说,同事之间很多人与我从一开始干到现在,他对你有一定的信任,这很关键,信任以后做事很主动心里也很舒服,人家就不愿意再跳槽了。毕竟中国人不愿意为了利益跳来跳去,因为在专业领域最重要的一点是有一个职业圈,在职业圈跳来跳去的人名声是很不好的。所以这也是中国人一个很大的特点,国外对这个看得轻一些。这是文化的差异,不是利益的问题。
价值中国:您认为在医疗服务领域创业与在互联网领域创业有什么差异?
何健:我在跟互联网的创业人士接触的过程中,最大的体会是做互联网首先是年轻人多,创新很多,成功的企业也多。所以会出现一浪高过一浪,都是华尔街上市等让年轻人心潮澎湃的事情。相反在医疗服务业,刚才提到过大部分搞医疗服务的人都是"体制人"。
"体制人"最大的问题是创新能力不如IT人,学医在国外8年、国内也要6-7年,还要当很多年的驻院大夫,等真正出来可以执业的时候多半人的年龄都偏大,所以这个是很大的差别。但从创业这个角度,我觉得过去之所以没有出现医疗服务企业上市是因为体制的原因。
今天的医疗服务业相当于1995或1998年的IT产业。这个时候我愿意呼吁更多的年轻人,有医学背景和没有医学背景的人进入到医疗服务业这个领域创业。我相信未来的十年,会有很多医疗服务的公司进入股票资本市场,会有很多今天在医疗服务领域创业的年轻人成为亿万富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