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晓晨山水比德 山水比德:突围行业瓶颈
上海徐汇易园创意园区,穿过两旁错落有致的绿林,走进一幢充满现代感的小楼房,二楼全玻璃透明的LOFT设计显得简洁明亮,办公桌上随意地放置着几张手绘的景观设计草图,墙上挂满了各种类型的景观设计图,这是广州山水比德景观设计有限公司(下称“山水比德”)的上海办公室。
继昆明、青岛、珠海之后,去年8月,山水比德落地上海。“今年我们计划再拓展1~2个城市,就此完成全国布局。”山水比德(上海)董事、设计总监马晓晨说。
景观设计,就是用设计创意把建筑与景致进行完美的结合。然而,景观设计行业却正面临着全行业范围内的瓶颈:仅仅依赖房地产行业的发展,这个行业受制颇多。
成败全系地产业
得益于房地产行业的兴起,2000年~2010年被景观设计行业称为黄金十年,山水比德的起步正受惠于这十年。马晓晨回忆,山水比德是2005年从广州南林设计院走出来的团队,凭借之前累积的资源开始以工作室的模式闯荡华南景观设计领域。“当时市场行情好,国内的景观设计公司多如牛毛,但最终决定市场的还是作品以及自身的人脉资源。”他说。
目前与房地产项目合作已为山水比德贡献了超过60%的业绩。万科、万达、恒大、保利、世茂……马晓晨说凡是现在地产界报得出名字的地产商几乎都与他们有过合作。虽然背靠上游房地产业这棵大树,但景观设计行业的发展却也因此受限。
马晓晨直言,目前国内对于景观设计的认识过于狭隘,觉得景观设计仅是对建筑物外观包装,以环境美化来提升视觉感受。往往是有了建筑之后才想到需要景观的陪衬,这也使得景观设计受到很多的制约。但在国外,景观设计更多的是结合城市设计、土地研究、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甚至需要在规划之前做整体的统筹。
一般国内景观设计需要研究当地的文化脉络,作为建筑源的延续,还需要考察建筑风格,以此确保与建筑和谐统一。但由于目前国内大部分景观设计公司背靠房地产,而不少房地产开发商在全国布局时为了追求速度,会在不同的城市复制相同的建筑,甚至把景观标准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从一个优秀的景观设计师的角度来讲,目前最大的难度在于无法解决设计师单纯的专业追求与市场需求的矛盾。”如果从专业的角度来讲,设计师从拿到方案到细节推敲再到确定方案,之后启动施工以及现场跟进,往往需要半年的时间。但现在很多项目从拿地到开盘仅3~4个月,这也就意味着景观设计最快需要在1~2个月内完成,无法获得充足的创意周期。此外,不少设计师的专业景观设计创意很多时候因为开发商对商业因素或是成本要求的考虑被放弃。
“对这个行业而言,创意往往决定了企业的竞争力,但现在更多时候设计师就像是开发商的绘图员,间接导致目前行业水平趋于雷同。”马晓晨颇为无奈地说,“如果设计团队的设计观念输出后能有人接受,那对设计师来说就是成功。”
向下游拓展
行业遭遇的困难还不仅于此。马晓晨告诉《第一财经日报》,目前景观设计普遍收益较低,而由于目前仍以房地产景观设计项目为主,房地产市场走势的下滑对毛利率水平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也使得山水比德开始考量其他的出路。
相较景观设计而言,施工的利润明显高于前者。为此,山水比德已开始向行业下游延伸,涉足景观施工、监理、维护等后期工序。但现实的问题也接踵而至,施工业务具有劳动密集和资金密集的产业特点,相比景观设计依靠设计师的设计水平,通过艺术化的表现完成项目,施工业务在前期需要大量固定资产投入。
“目前我们主要把设计的收益投入到施工业务的拓展上,并计划在短期内收购某家甲级资质施工企业,以此尽快拓展下游资源。”马晓晨说,“完整的产业链是一种资源,体现产业集聚的规模效应,设计、施工、苗木、养护各个环节互动,相互促进和牵引可形成经营上的规模效应。”
另一方面,马晓晨透露,山水比德同时也把目标瞄准旅游地产及养老地产,瞄准旅游资源开发热土,在昆明的分公司拓展就是一个信号。
在马晓晨看来,人才是设计行业最大的竞争力筹码,为此,优秀人才的争夺也成为了业内企业领先与否的关键,而真正成熟的景观设计师起码需要近10年的历练。据悉,为了尽可能争取人才,山水比德成立了设计学院,以与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合作的形式培养储备优秀人才。
“该行业未来或将有两个发展方向,即通过行业间企业的收购兼并树立业内巨无霸的地位,另一个则是借助明星设计师做精品项目,我们希望能两者兼而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