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本忠的家人 【华工人】唐本忠:一位学者的黄金时代
唐本忠,1982年毕业于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高分子化工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获日本京都大学高分子化学系博士学位。曾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化学与药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在日本NEOS公司中央研究所任高级研究员。2008年升任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在高分子化学领域取得突出成绩,是聚集诱导发光(AIE)现象的发现人,被认为是“中国科学家开拓和引领的一个新研究领域”。
“当年‘修地球’的时候,从未想到以后会做科研。”
唐本忠认为,包括自己在内的77、78级同学运气很好,碰上了黄金时代。“国家当时需要大量人才,加上个人努力,才有了今天的一番作为”。当年下乡劳动之时,他从未想到自己会有今天。回忆过往,所有的清贫与磨难、拼搏与付出,都已成为珍贵的人生财富,共同成就了属于唐本忠的黄金时代。
在唐本忠儿时的记忆中,由于只有父亲工作,加上家大口阔,能吃顿饱饭几乎是一种奢望。令他至今记忆犹新的是,在困难时期,每到吃饭时间,母亲用野菜混合大米煮一锅粥,由于水多米少,兄弟几个端起飘浮着一层菜叶的饭碗时,总是习惯性地看看锅里,想多捞点稠的填饱肚子。“虽然家里捉襟见肘,但父母非常重视教育,对我们6兄弟要求甚严,省吃俭用也要供我们读书。”
高中毕业后,唐本忠到熊口农村插队。虽然农村繁重的体力活让他这样刚出校门的下乡知青苦不堪言,但每次打堤挖河后,有坚定理想的唐本忠总能心无旁鹜地在知青们的满腹牢骚中埋头苦学。
几年后,唐本忠被招工到武汉一冶成为一名工人。白天上班,晚上他就找来小板凳,披着破旧的大衣,借着厂区昏暗的路灯看书学习。这曾一度成为一冶厂区一景,更成了不少一冶干部职工教育子女的典范。那段时间,唐本忠省吃俭用,把每次2角钱的夜班补助费节省下来购买学习资料。
1977年,中断了10年的高考恢复,唐本忠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高分子化学系。苦中有乐的大学生涯,让唐本忠一直津津乐道。为挤出更多的时间学习,大学四年里唐本忠很少回家。“暑假基本都是在图书馆里度过的。那里的书多,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这些书不用自己花钱去买……”那段日子里,唐本忠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的营养,觉得非常幸福。在他看来,上大学的机会来之不易,所以非常珍惜时间。那时比较难忘的业余娱乐活动便是去暨南大学看电影,当时流行放港片,可他也只是偶尔去看看。校友黄宏生曾讲述当年不少同学为了在学校熄灯后仍“挑灯夜读”,不惜背着电线、灯泡到公共电箱“偷电”的趣事。唐本忠则调侃说:“因为黄总他们是学无线电的,知道怎么‘偷电’,我们高分子不懂怎么接电,只能在被窝里打手电筒。”
年轻时的生活、学习历炼,让唐本忠对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有了更深的认识:养成良好品德,做对社会有用的人;培养自己的兴趣,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坚定目标,最终才能做出学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大学四年打下的深厚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为他人生后来的腾飞奠定了至关重要的基础。
1982年,唐本忠以优异成绩取得华南理工大学高分子专业学士学位,并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后首批公费留学生,被教育部选送到日本京都大学攻读高分子专业博士学位。繁忙的学业、祖国的重托,让唐本忠不得不放弃与家人团聚的念头,一心苦读。在他获得博士学位,即将启程远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化学系做博士后研究之际,74岁的父亲却与世长辞了。为了不让弟弟回国奔丧耽误行程,几个哥哥商量后,决定隐瞒父亲去世的消息,唐本忠对此一直深感遗憾。在加拿大做博士后研究期间,唐本忠同时被聘为日本NEOS公司中央研究所高级研究员。1994年,唐本忠赴香港科技大学执教。2008年,他晋升为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并被国内外多所著名高等学府聘为客座教授。
唐本忠长期从事高分子化学和材料科学的研究,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裘搓高级研究成就奖、爱思唯尔出版社冯新德聚合物奖、中国化学会高分子基础研究王葆仁奖等。作为项目负责人,他先后承担科研项目60多项。目前已发表学术论文近500篇,其研究被引用近万次。他在学术会议上作近200场邀请报告,拥有10多项美国和日本专利。因其卓越的学术成就,2009年年底,唐本忠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也是当年唯一获此殊荣的香港科学家。
回首往事,谈及对成功最深刻的感悟是什么,唐本忠说:“是努力。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像我们这些从乡下出来的孩子,能够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肯努力。”唐本忠认为,这个世界上优秀的、有潜质的人有很多,但最终能不能成功,根本因素还是在于自己是否努力,并在机遇来临时,能否牢牢抓住它。“我希望通过自己的经历,让现在的年轻人知道:不管你出身如何,只要你肯努力,善于学习,抓住目标,就能成功。”
本文由学生记者魏泽根据《乐学善思 天道酬勤一一记香港科技大学讲座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唐本忠校友》等文章改写。
编者按:
南粤学府,人杰地灵,华园六秩,英才辈出。自1952年建校以来,华南理工大学已培养各类学生30万余人。他们中有的成为知名学府的专家学者,有的成为工厂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有的成为自主创业的企业家,有的成为政府机构的领导者。时代大浪淘沙,他们于改革发展的洪流中拼搏进取、砥砺前行,在光环的背后,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华工人。
自2014年4月起,华南理工大学校友会将每两周推出一期《华工人物周刊》,记录时代风云中,华工人的成长与命运、得失与悲欢,讲述这些业界精英青春洋溢的华园往事和不为人知的心路历程,关注他们成就背后的艰苦奋斗和默默付出,呈现一位位真实而鲜活的华工人。
讲述华工人的故事,关注华工人的成长,更多精彩,尽在《华工人物周刊》。欢迎订阅华南理工大学校友会微信公众账号,订阅方式如下:
1.点击右上角按钮,查看官方账号,戳“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