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琴陈一鸣 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一)
陈鹤琴1892年生于浙江省上虞县百官镇的一个平民家庭。六岁丧父,靠帮助母亲替人洗衣服补助生活。1906年十四岁靠亲友资助入杭州惠兰中学读书。1911年考入北京清华学堂。1914年考取奖学金赴美留学,与陶行知同行。
在美五年留学期间,先后在霍普金斯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学**,获教育硕士学位,1919年8月,他回国任教,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科教授。1949年8月,被任命为**大学师范学院院长,1953年为南京师范学院院长。1982年12月30日病逝,终年91岁。
陈鹤琴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名望卓著的儿童心理学、幼儿教育和儿童教育专家,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家。他长期从事儿童心理学、幼儿教育和儿童教育的科学研究和实践,提出“活教育”理论和家庭教育思想,为我国教育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
一、“活教育”的思想体系
陈鹤琴1940年在江西办幼师时开始提出"活教育"思想,经过几年的教育实践,直到1947年他在上海逐步整理出"活教育"的思想体系,“活教育”思想体系内容极为浩繁,包括三大纲领、十七条教学原则、学**的四个步骤、“五指活动计划”、活教育的十个特点、训育的十三条基本原则、生活哲学的十个“经常”和一个“假如”等等。最重要的是三大纲领: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
1、“活教育”的目的论。
陈鹤琴说:“活教育的目的就是在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他认为做一个人、做一个中国人、做一个现代中国人是要有条件的。"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受教育者具备这些条件。
第一、要具备健全的身体。他认为一个人身体的好坏,对于他的道德、学问及从事的事业有很大影响。中国人身体素质不好,一向被人讥笑"东亚病夫,因此具备健全的身体,更为重要。
第二、要有建设的能力。当时中国"凡百俱废,急切需要的是各种建设",而过去的教育培养的人不重视建设的能力,所以"活教育"则重视建设的能力,"要把它培养起来",以便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
第三、要有创造的能力。他认为中国人本来有很强的创造能力,无论是文化或制度,在古代的中国就己经很好,只是近几百年来因循苟且不知创造。"及至科举一兴,思想就格外受到束缚,一般文人学士,摇笔呐喊的能力本领虽有余,而创造的能力则不足。时至今日,我们亟需培养儿童这种创造能力",他一向认为儿童本来就有很强的创造能力,只要善于启发诱导、教育和训练,创造能力是可以培养起来的。
第四、要有合作的态度。他认为中国人个性强,往往各自为政,在团体活动中,常缺乏合作的态度。"所以我们对于小朋友要从小就训练他们能合作团结,才能使他们配做一个新中国的主人翁"。
第五、要有服务的精神。他说:"如果我们训练的儿童,熟知各种知识和技能,可是不知服务,不知如何去帮助人,那这种教育可以说全无意义"。他认为"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教育儿童知道应该帮助别人,知道为大众服务,具备服务的精神。
2、“活教育”的课程论。
陈鹤琴认为“课程与方法都是达到目的的工具,所以谈教育,第一应当解释目的。教师先测量儿童的个性,了解儿童,希望他们达到怎样的目的,然后选择最适宜的教材和方法,以达到所希望的目的。他提出,“活教育”的课程目的在于发展儿童的心智和身体。
具体目的有以下四方面:1. 做怎样的人:应有合作的精神,同情心,服务的精神;2. 有怎样的身体:应有健康的体格,养成讲卫生的**惯,并有相当的运动技能;3. 怎样开发儿童的智力:应有研究的态度,充分的知识,表意的能力;4. 怎样培养情绪:应能欣赏自然美和艺术美,养成欢天喜地的快乐精神,消泯惧怕情绪。
“课程内容应为实现课程目的服务”。他首先确立了“儿童是主体”的思想,课程内容的选择注重儿童的生活环境,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那就是:“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他认为,学前儿童是在周围的环境中学**的,应该以大自然大社会为中心组织课程。
学前儿童周围的环境不外乎两个方面:大自然和大社会。由此,大自然构成的自然环境和大社会构成的社会环境一道组成了学前教育课程的中心内容,学前儿童应该在这样的环境中获得发展。设计和选择学前教育课程内容,必须符合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把大自然和大社会作为中心。这样设计出的课程才是合理的。
根据课程内容的要求,为此,陈鹤琴以人的五个连为一体的手指作比喻,创造性地提出了课程结构的“五指活动”理论。五指活动包括以下五个方面。1.健康活动:饮食、睡眠、早操、游戏、户外活动、散步等。2.社会活动:朝夕会、周会、纪念日、集会、每天的谈话、政治常识等。
3.科学活动:栽培植物、饲养动物、研究自然、认识环境等。4.艺术活动:音乐(唱歌、节奏、欣赏)、图画、手工等。5.语文活动:故事、儿歌、谜语、读法等。
3、“活教育”的方法论。
陈鹤琴说:“活教育的教学方法也有一个基本的原则。就是:‘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活教育”的教学不重视班级授课制,而重视室外活动,着重于生活的体验,以实物为研究对象,以书籍为辅佐的参考。即注重直接经验,不重视间接知识。
"活教育"把直接经验当作为人们进步的最大动力。所以“活教育”的教学过程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是实验观察,第二是阅读参考,第三是发表创作,第四是批评研讨。教师的责任是:引发、供给、指导、欣赏。
陈鹤琴还详细阐释了"活教育"的教学方法论,即十七条教学原则:(1)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2.凡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3)你要儿童怎样做,你应当教儿童怎样学;(4)鼓励儿童去发现他自己的世界;(5)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6)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7)比较教学法;(8)用比赛的方法来增进学**的效率;(9)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10)替代教学法;(11)注意环境,利用环境;(12)分组学**,共同研究;(13)教学游戏化;(14)教学故事化;(15)教师教教师;(16)儿童教儿童;(17)精密观察。
方法论和十七条教学原则,突出了以儿童为学**主体的思想及一个“活”字,一个“做”字,使儿童处于主动学**的地位,体现了陈鹤琴先生的儿童观和教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