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丽如评书排行榜 连丽如流行味儿评书吸引青年
评书作为传统曲艺形式中的一种已经越来越多地被年轻人所接受,在茶馆、书馆听书也成为了很多人周末休闲时的选择。作为北京评书的代表性传承人、连派评书继承人连丽如和她的徒弟们六年间坚持在文化馆低票价说书,演出达700多场。同时,连丽如还不忘传承与创新,让北京评书路走得更远。
文化馆变身传统书馆儿
东城区第一文化馆是坐落于交道口的一座现代建筑,首层的落地窗不仅让房间变得明亮,也透着一股简约风。可就在这样一栋建筑里,却散发着传统文化的气息。文化馆一层的观众吃着瓜子、喝着花茶,有的还把玩着手里的扇子,他们中的很多人每周日都会如约而至,为的就是听这里味道十足的北京评书。
红色灯笼分别摆设在两侧,中间一张长条桌子,后面一把椅子,从连丽如、李菁、王玥波,到后来的张怡、张硕等,都曾在这里话古今、品人生,而串流在观众席间的“小二”,蹬着布鞋、拎着铜壶,时不常为听客们添茶倒水。78岁的老马,右胳膊下架着一只单拐,走路时有些不便,但他却是这儿的常客,“不来不行啊,故事勾着我呢”。
场所负责人正是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连丽如,她告诉记者,常来的观众喜欢喝的是花茶、绿茶还有大红袍,不用多说,沏茶的伙计就能主动备好,而观众与演员之间的关系则更像是朋友,“就如同早年间的书馆儿一样。”
小到桌椅板凳、瓜子茶叶,大到评书内容、表演方式,连丽如几乎都要亲力亲为,每周五的东城区第二文化馆(原崇文区文化馆)、每周六的宣南书馆、每周日的东城区第一文化馆,连丽如与徒弟们一直在坚持说书,6年间他们已经演出700多场,没有封箱,可票价仅为30元。
如此算下来,尽管来看的人超过100位,几乎每次满座,可几千块钱的收入刨去成本所剩并不多,连丽如常常义务出席,而王玥波这样备受观众喜爱的演员也只分得几百块钱。“其实就是坚持呗。”连丽如说,“我们坚持,评书还能继续传承,年轻人也愿意来,我们要是不干了,那评书怎么办呢!”
幽默风格吸引年轻人
今年71岁的连丽如儿时的梦想其实是成为女华罗庚,“我在北京师范大学附中上学那会儿,成绩特别好,尤其是数学,在班里是拔尖的。我当时就想长大了成为一位女华罗庚。”但“文革”期间,连丽如没能如愿上大学继续深造,只得选择跟随父亲连阔如学习连派北京评书。
也许是因为擅长数学,连丽如的逻辑思维和记忆力非常好。学习评书的第二年9月,连丽如就在天桥书馆登台演出了长篇评书《三国演义》并一炮打响,成为北京的第一个女评书演员,也是我国第一个说《三国演义》的女演员。连丽如为广播电台、电视台录制了十几部长篇评书,播出后受到了听众的热烈欢迎,被评为“优秀演播艺术家”。
从1993年至今,她多次赴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新加坡国际广播电台播出连丽如播讲的《红楼梦》也同样受到了听众的热烈欢迎。连丽如是第一个把评书艺术带到国外的艺术家,也是第一个尝试用评书来演播《红楼梦》的人,受到了国外华人的赞誉。
连派评书精气神十足,连丽如说这是因为父亲喜爱京剧,常喜欢和京剧演员学习唱念做打,然后再将此精髓运用到评书中去,因此连派评书就有了“神”,同京剧演员一样,说书人的眼睛也同样可以随故事变化而表达情感。
连丽如的表演不仅具有精气神,也很风趣幽默,唱流行歌曲、说网络用语、甚至溜出几个英文单词,她的评书与时俱进,也拉拢了不少年轻人。连丽如认为唯有创新才能够继续发展。“我最反对来我这听书的都是老人,因为没有年轻人就说明你完了,不会再继续传承了。所以很多东西只有年轻人喜欢,它才有继续发展的可能,越多年轻人喜欢评书,我们的评书才能继续发展下去。所以我们就得想办法留住年轻人,让他们也喜欢评书。”
严格收徒 细心教授
在文化馆听评书的除了老人、年轻人外,还有很多小朋友,连丽如告诉记者,这些孩子在近期的作文大赛中都获得了好成绩,这与听评书,感受语言的魅力不无关系,而评书中不仅有历史、民俗文化,也同样蕴含着做人的道理。连丽如学习了这些道理,也同样将它们传授给徒弟们。
王玥波算是连丽如的徒弟中最为受欢迎的一位了,很多人听书也是奔着他去的。用连先生的话说,“王玥波一上场,现场就变成了欢乐的海洋”。而她对王玥波也是有机会尽量都交由他去发挥。“我常说我不需要什么奖杯,王玥波受欢迎就是我最高兴的事,他就是我最大的奖杯。”
今年6月,连丽如再次收徒,这回是一位女徒弟,名叫张怡。采访当天,张怡上台表演了评书《和氏璧》,短发、短衫、长裤,一看就是个利索人。虽然也是女将,但说起评书来底气十足。选徒弟对于评书行来说是件难事,首先说评书要求口齿清楚、字正腔圆,其次需要能吃苦,再厚的书能背下来,而后还要有肯钻研的精神,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勤查勤问,当然做到上述这些就自然要有对评书的爱了,“他得有无限的爱才行。
爱加聪明加口才加悟性,找这样的人太难了。”
张硕,作为李菁的徒弟、连丽如的徒孙,也同样下了不少工夫,他跟随连丽如、李菁学习了三年,才有机会上台为观众表演。而每次张怡、张硕演出时,连丽如都要在台下认真地听,听出毛病,她会下来第一时间给他们指点,而后也会在教学中继续强调。
创新演出 与京剧合作
现场评书是很吃功夫的,有些说书人可以在广播里说书,但现场未必做得到。“广播里听其实和现场差很多,说白了对方要是照着稿子念,你也不会知道。但是现场就不一样了,必须得会说、会演,这样观众才买账。”
评书开场不到十分钟,现场已经开始加座了,为了保证观众都有地方坐,连丽如和老伴只能站在最后面。连丽如说:“我常告诉徒弟,人不吃饭不行,不听评书可以。所以咱们得善待观众,得感谢人家愿意来听咱们说话。”
如今,连丽如正在演说评书《东周列国》,这是一部涉及人物众多的作品,光是记忆就很难,要把它说好就更不容易了。“我得更用功啊,我把三国教给徒弟了,我自己就得更上一层楼。”演出、教学之余,连丽如还会悉心研究评书,并整理父亲留下的珍贵资料。她称,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没有想过今后会成为什么样的说书人,“努力就对了”不仅是当初连丽如对自己的要求,也是现在她对徒弟们的教诲。
今年,评书表演艺术家连阔如诞辰110周年,为纪念父亲,连丽如再次与京剧名家合作,将评书与京剧的形式结合起来,并大胆创新,让说书人与京剧演员在台上互动。在纪念座谈会上,她还会按照行内的规矩,在各大曲艺门派代表人面前正式收张怡为徒,这不仅意味着张怡被承认,也是托付行内人今后对自己的徒弟多多关照。此外,连丽如和徒弟们还出版了《三国演绎》、《东汉演绎》、《雍正剑侠图》等书籍共9本,今年还将继续再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