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非遗”保护传承 推动文化强市建设
济南是具有4600多年历史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丰富。现有国家级非遗项目7项,省级非遗项目44项,市级非遗项目177项。5人入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2人入选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继2010年成功承办首届全国非遗博览会之后,今年10月又承办了第三届非遗博览会。国内外近700个项目、560多位传承人进行了展示展演,参展项目交易签约额总计409亿元,约80余万名外地游客和泉城市民共同见证了博览会的空前盛况。明年5月,济南国家级非遗博览园也即将开园运营为巩固拓展成果、查找补齐短板,进一步加强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推动文化强市建设,11月中旬,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联合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召开对口协商座谈会。市政协委员、非遗传承人和文化行政部门的同志就如何进一步挖掘整理、申报、抢救保护、开发利用、传承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非遗项目的社会宣传推介与对外交流合作、非遗项目文化惠民、新兴文化业态培育与市场运作,大力加强非遗传承人队伍和非遗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发表意见建议。
处理好四个关系,围绕十大文化做文章
市政协委员、市文联原主席 邹卫平
做好非遗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必须通天线,接地气,顾大局,联实际。既要挖掘整理地方文化精髓,积极申报国家级、省市级非遗文化项目,打造知名文化品牌,又要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得到群众的热情欢迎和自觉参与。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合理利用就是最好的保护;二是非遗保护和物遗保护的关系,两者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结合起来进行保护传承事半功倍;三是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创新是传承的关键;四是消极保护与积极保护的关系,消极保护被动短效,积极保护更主动长效。近几年,济南的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建议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今后济南非遗保护工作可围绕极具济南地方特色的十大文化(泉水文化、大舜文化、龙山文化、名士文化、诗词文化、演艺文化、书画文化、商埠文化、宗教文化、革命文化),科学规划、逐步实施、大做文章。
完善组织体系,实施分类保护,在互动中提升
市政协专职常委、文史委副主任 周长风
非遗保护、传承、利用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仅是文化部门的事,应建立健全各相关部门(如宣传、旅游、园林、商务等部门)共同参与、协调管理的良性工作机制。加强各级非遗保护中心建设,完善设施、设备、工具、教材和资料配套,建设一支热爱非遗工作、尊重非遗传人、知识结构合理、具备一定技能技艺和组织协调能力的专职工作人员队伍。按照非遗项目自身特点,可分为个体传承、团体传承和群体传承三种类型,实施有针对性的传承保护。比如对济南烤鸭等一些作为非遗项目的传统鲁菜菜品的传承保护,仅靠某个大师傅或某个传承人,效果不会及时、持续难以长久,还不如通过政府协调或指定,挂靠或依托燕禧堂、济南饭店、舜耕山庄等特色饭店、著名饭店、定点公务接待饭店,授以某某菜品非遗传承单位的牌子挂牌经营挂牌保护,以传承单位的形式来承担传承任务,保住品牌、保住技艺。非遗传承要多搞活动特别是文化惠民活动,关键是要群众喜欢、市民参与,市场才会欢迎,在互动中提升层次水平。
遵循规律,科学保护,打造四个中心
市政协专职常委、文史委副主任 韩圣喜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脆弱性,好比是一朵生长在民间社会、特定自然环境中的花朵,一旦脱离原有生态而变成温室中的花朵,其原有的抵抗力很容易因环境的改变而下降。面对即将凋零的文化遗产,不管不行,但如果干预过多、急功近利、无序开发,甚至将非遗当成摇钱树,同样容易会将真民俗变成假民俗,真遗产变成伪遗产。要科学利用非遗的经济价值,更要关注其重要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努力把济南建设成为非遗保护传承工作舆论宣传和研究中心、非遗项目成果及衍生品交流交易博览中心、非遗特色剧目优秀作品演艺娱乐中心、非遗品牌文化旅游中心。
运用新媒体新技术,提高非遗保护传承质量效益
市政协委员、山东世博文化传播公司董事长 王振华
正确处理保护和利用的关系,对于需要市场化开发的非遗项目进行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具有生命力的项目进行合理化的开发利用。运用新兴媒体传播途径,对文化遗产包装诠释,使其具有现代性,符合大众文化消费需求,通过产业化进入市场。例如,济南面塑、龙山黑陶、福牌阿胶、油旋等项目,大可进入市场,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市场中发展,在增强其自身传承发展能力的同时,成为促进文化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在非遗项目中,不是所有项目都适合产业开发,如发源于特定地域、民族、生存空间而又丧失发展前景的某些民间文学、古音乐、手工技艺等就需要进入博物馆,由国家养起来。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保存好非遗项目和非遗传承人的相关音像视频、档案资料,建立非遗数字博物馆,永远留住我们曾经的文化业态和生产生活方式。
非遗保护工作的核心是对传承人的保护
市政协委员、市群众艺术馆研究馆员 胥正君
传承人是非遗的活性载体,他们掌握并传承着非遗的文化源脉与技艺精髓,非遗保护工作的核心就是保护传承人。没有了传承人,也就没有了非遗。要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创造有利条件,不断改善传承人工作、生活待遇,营造拴心留人的好环境。可以规划新建、改建一批传习基地,鼓励、帮助传承人开展带徒授艺、团体传承等多种形式的传承活动,培养出一批新的传承人。另外,对于各级非遗保护中心的工作人员,必须加强历史学、民俗学、社会学、文化遗产学方面的理论知识培训,提升专业水平,在业务工作中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调查经验,更好地担负起非遗保护专门工作机构的职能责任。
延续民族文化基因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国家级非遗项目济南皮影戏第五代传承人 李 娟
我家世代以皮影戏为业,素有传男不传女的祖训。尽管长辈不支持我从事这个职业,但我自幼喜欢皮影戏,跟着玩跟着练,耳濡目染,略有所成。在政府关怀下,我爷爷李兴时被评为济南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虽然他醉心于皮影戏的创作、表演和授艺,但毕竟年逾七旬、力不从心,而且这个行业收入不高,后继乏人。我大学念的是少儿英语教学,工作几年后,我毅然辞掉了工作,专门从事皮影戏工作,一方面是出于对皮影戏的喜爱,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照顾爷爷身体,帮他把手艺传承下去。皮影戏道具多、材料杂、花销很大,没有政府的扶持,不可能取得现在的好成绩。按照非遗保护中心的安排,现在我每周都要到纬二路小学、趵突泉小学教授皮影戏,看到孩子们学得起劲、玩得高兴,我也感觉自己的工作很重要、很有成就感。听到有些专家的建议和群众的呼声,下步,我还准备把皮影戏和少儿英语教学结合起来,搞一些创新;与旅游景点合作,开辟固定演出场所,让更多的市民和游客观赏皮影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基因。传承济南皮影戏虽然困难很多,但我有责任、有信心一直做下去。
大力推介鲁绣艺术 扩大城市品牌影响
山东省非遗项目鲁绣代表性传承人 徐秀玲
鲁绣的特点是工艺复杂、制作期长、产品精美、艺术价值高,有时为了创作一幅好的鲁绣作品需要花费一两年的时间,其价格自然就会提高,容易导致有价无市。同时,人才生成周期也较长,现在的年轻人往往缺乏耐心,所以带徒弟也不容易。2011年6月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与中国非遗保护中心联合主办根与魂●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我受省文化厅派遣参展,进行了为期20天的鲁绣技艺展演,使这项古老独特的绝活在澳门绽放齐鲁文化华彩,让澳门人民特别是年轻一代耳目一新,获得较大社会反响。建议省、市政府有计划地订购、定制鲁绣工艺作品,作为国内外经济文化交流、公务外事活动的馈赠礼品,既可以融洽感情、深化交流、推动合作,又可以展示山东、济南的传统文化艺术,扩大城市品牌影响力,引导繁荣鲁绣工艺品市场,吸引更多的人群来从事、传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我们的生活方式。非遗保护,我们的共同责任。非遗传承,我们在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