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残疾企业家徐林的创业故事
徐林是武川县中后河乡什八台村人,今年42岁。他拄着一副双拐,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更苍老。了解他的人都说,徐林的坚强和执着是很多正常人无法相比的。22岁正是人生最宝贵的岁月,可就是在这一年,刚刚结婚1年多,妻子刚刚怀孕4个月的徐林在黄金开采队干活的过程中不慎发生意外事故,腰部双腿以下瘫痪了,落下了终身残疾,他曾多次想到轻生。在他绝望的时候,是妻子握着他的手鼓励他坚强地活下去。善良的妻子不忍扔下残疾的丈夫,她的爱是徐林活下去的全部力量。
身体残疾的徐林不能下地干活,全部家务和生活的重担压在妻子一个人身上。年幼的孩子“呀呀”学语叫“爸爸”,这让徐林感觉到了作为父亲,作为丈夫的强烈的责任感。他鼓足勇气,拄着拐杖向亲戚朋友借钱,又挨村向附近的农民乞讨。就这样,经过几个月的乞讨,他积攒下500元钱。拿着这500元钱,1992年徐林和妻子、女儿来到武川县城,在汽车站租了一间3平方米的小铁棚做起了小买卖,卖烟、卖雪糕。寒来暑往,这一干就是10年。
妻子梁仙美回忆往事,不禁热泪盈眶。她说那时他们一家三口真可怜。她背着孩子,推着轮椅车上的徐林,一家三口吃了太多太多的苦。徐林不知磕磕碰碰摔倒过多少次,多少次摔得血流不止,不省人事,多少次摔倒了又咬着牙爬起来。徐林是一个硬汉子,他自己能做的事决不去麻烦人,而且他是一个很勤快,很诚信的人,他的生意由小到大,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无偿为老乡卖土豆
1994年的时候,武川县农民的土豆并不好卖,而且价格极低。当时开公用电话亭的徐林看到农民卖不动土豆着急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非常理解。他想到自己当年在父老乡亲的帮助下才有了现在的好日子,他决定利用开电话亭接触人多的优势帮助他们卖土豆。他坐班车到呼市拄着双拐考察市场,他想在武川开一家货运配载信息部。通过7天的考察,他发现那时呼市有42家信息部。他花20元印一打名片,又花了210元做了3个宣传牌挂在武川县显眼的地方,他给农民找车卖土豆,无偿为农民联系买主。
土豆卖了个好价钱
看到农民们的土豆卖不上好价钱,徐林拖着残疾的身体,搭着外地拉土豆的货车自费到山东寿光、济南的蔬菜批发市场考察,回来后,带着武川当地农民把土豆拉到外地,卖了个好价钱。武川土豆也从前些年的1角/斤卖到现在的5角/斤。
燕麦事业是他的大事业
徐林是个有心人,经营信息部时他结交了许多外地朋友。有一次,一位南方朋友给他带了几包南方黑芝麻糊。徐林一边品尝一边思考,南方人生产的芝麻糊销售得很火爆,为什么风味独特、美名远扬的武川莜面就不能再深加工拓展销售空间呢?一个激动人心的念头在他的脑海中划过……
2001年夏天,为了彻底摸清武川莜面在外地市场的销售情况,徐林决定到南方和周边省市转一转。在做通家人的思想工作后他来到北京、太原、西安、哈尔滨、济南、南京等地,进店铺、入超市、问食品加工厂,这个坐轮椅的内蒙古残疾人不停地询问,不停地记录,他艰难地转动轮椅。困了,在阴凉处歇一会儿;渴了,喝一口随身带的白开水;饿了,吃几口妻子烙的大饼。45天的市场考察让他开阔了眼界,收获很大,用他的话说,“再苦再累也值得!”
认准的事情就要做成功
2002年6月,徐林拿出全家所有的积蓄,又从银行贷款20万元,投资80万元在武川县金三角开发区建厂,创办了武川县富民莜面加工厂。去年8月,徐林注册了“蒙川”牌商标,注册了“内蒙古康乐食品有限公司”。“蒙川”牌燕麦糊问世了。
现在,徐林买回了电脑,学会了网上销售,并在上海、山东、东北地区、山西、呼市及周边地区设立了销售点。徐林看准了市场前景广阔,纯天然、无污染、适于“三高”人群的武川燕麦是未来餐桌上的健康首选保健食品。武川燕麦的事业将会做大做强。徐林坚信,他的事业一定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