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匡省委 原广东省委书记王德
前阵子重读连山文史资料《鹰扬上草》,沈容、欧阳仲高等人写的关于上草“五七”干校的回忆文章再一次灼痛了我敏感的神经,撩起了我对文革时期的“五七”干校历史的兴趣。于是按捺不住好奇的心,向父亲询问了关于“五七”干校、农垦大学的一些史实。
因为年代久远,当年的父亲也只是十来岁的孩子,他只能给我提供一些零碎的记忆,语焉不详。 “五七”干校是“文革”的产物,是“改造”干部的场所,源于毛泽东的《五七指示》。
1968年 5月7日,黑龙江省在纪念毛泽东的五七指示发表两周年时,把大批机关干部下放劳动,在庆安县柳河开办一所农场,定名为五七干校。 1968年 10月5日,《人民日报》在《柳河“五七”干校为机关革命化提供了新的经验》一文编者按中引述了毛泽东的有关指示:“广大干部下放劳动,这对干部是一种重新学习的极好机会。
”此后,全国各地的党政机关都纷纷响应,在农村办起五七干校。中央、国务院所属各部委及豫、赣、鄂、辽、吉、黑等18个省在全国各地共创办五七干校106所。
直到1979年 2月7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停办“五七”干校有关问题的通知》,各地五七干校陆续停办。期间,党政机关、高等院校、文教科技战线的大批干部、教师、专家、文艺工作者等知识分子,以及他们的家属10万多人先后被下放到农村,到五七干校参加体力劳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1968年中共中央下令撤消中南局,是年11月在广东连山创办“上草五七干校”(原中共中央中南局干校),成为全国100多所五七干校之一,建校时学员83人(包括原中南科学分院部分下放干部),一直办到1973年9月才由广东省革委会批准撤销。
1969年4月,大批干部下放后,上草“五七”干校一分为二,原中南科学分院的下放干部分到永和成立广东省永和“五七”干校;中南局的干部学员仍留在上草“五七”干校。
1969年6月,经广东省革委会批准,正式成立干校革委会,下设政工、办事、生产组。
陈郁发同志任革委会主任,关相生、覃遵双任副主任。 五年间,原中南局机关先后695人被下放到上草“五七”干校劳动锻炼。其中省级厅、局干部近100人。省级干部包括金明、王德、李一清、吴南生、薛光军、王全国、周光春、王匡、李尔重、于明涛、胡广恩、陈希愈、陈郁发、杨青、范华、李普、蒋占义、陈冰之、严亦峻、葛震、马文、李逖、杨震等人。
这批被下放干部的主要任务是劳动锻炼,期间也组织政治理论学习,参加当地农村的斗批改和支农活动。
在当时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干校的干部学员还参加了整党、审干和“一打三反”、“清查五 一六”等运动。直到1971年7月,干校的下放干部才得以陆续分配工作,离开上草“五七”干校走上新的工作岗位。
40多年前,来自中南局机关、中南科学分院的数百名下放干部一下子涌到粤西北隅,在上草“五七”干校参加劳动锻炼,在上草这片贫瘠的土地上挥洒着血泪与汗水。40多年后,经历过那一段辛酸历史的下放干部许多已经悄然离开人世,活着的已都是两鬓苍苍的老人了。
数十年不经意就过去了,随着时间的流逝,上草“五七”干校的历史已经变得鲜为人知,悄无声息地渐渐被历史的烟尘所湮没。
只有经历过或目睹过那场“文革浩劫”的人,才会依稀记得当年干校的人和事。对于七十年代后出生的年轻人来说,即使伫立在干校遗址----上草寺贝岭,凝视着干校当年办公使用的瓦房,“‘五七’干校”也只不过是一个陌生的词语罢了。
当年文革的风风雨雨,那么陈旧,那么遥远,有谁晓得? 附: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南局机关在广州,中南局管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河南五个省(区)。中南局第一书记是陶铸,第二书记是王任重,各省第一书记都是中南局书记。
专职书记有陈郁、王首道、吴芝圃、李一清、金明。建国初期全国划分为六个大区,中央不直接管理各省。华北局书记是彭真(驻在京),东北局书记是高岗(驻沈阳),西北局书记是彭德怀(驻西安),华东局书记是饶漱石(驻上海),中南局书记是林彪(驻武汉),西南局书记是邓小平(驻重庆)。
各大行政区人民政府机构多由临时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由中共中央批准后建立。以党的六大中央局为依托,在1949年前后设立了六大行政区域,即东北人民政府(1946年8月成立为东北行政委员会,1949年9月改称东北人民政府)、华北人民政府(1948年9月成立,不久改成中央人民政府华北事务部,归政务院直接领导)和华东、中南、西北、西南四个军政委员会(都是1949年12月成立)。
即形成了西北、华北、东北、华东、中南和西南六大局。
金明,男,汉族,1913年12月出生于山东省益都县(今山东省青州市),原籍江苏省常州。1952年,中共中央任命金明为湖南省委书记兼湖南军区政委,并担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主任林彪)、中共中央中南局委员(第一书记林彪)。
1953年11月,中央调金明任国家财政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部长兼党组书记邓小平)。 1954年底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兼任财政部长,金明任副部长兼党组书记。1961年10月,金明调中共中央中南局工作,先后任候补书记、书记。
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残酷迫害。粉碎“四人帮”后金明得到平反后,任商业部部长、党组书记。1979年3月任国务院秘书长、国务院财政经济领导委员会成员(主任陈云,副主任李先念)。
1980年1月任河北省委第一书记、河北军区第一政委至1982年 7月。金明同志是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82年9月被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连任两届直至1990年10月。10月后离职休养。1998年3月15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
王全国,1919年11月生,湖北襄阳人。1938年入党,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襄樊工委书记,荆(门)钟(祥)特区书记,当阳县委组织部部长,鄂皖地区社会部副部长,京(山)钟(祥)中心县委组织部部长,浠(水)圻(春)边县委书记,洪湖工委书记。
解放战争时期,任东北局社会部科长,营口市公安局局长。建国后,任武汉市公安总局处长,桂林市市长,代理市委书记,广东省工业厅厅长,省工业办公室副主任,省建委主任,省计委主任,中南局计委副主任,经委主任。
1963年至1966年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委员。1970年任韶关钢铁厂革委会副主任。1975年1月任国家计委副主任。1975年6月任广东省革委会副主任,省计委主任。
10月任广东省委常委,省革委会副主任。1977年9月任广东省委副书记(分管经济),省革委会副主任。1978年4月任广东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省革委会副主任。
1979年12月任广东省委书记,副省长。1982年10月任湖北省委常务书记。1983年1月任湖北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1983年12月任湖北省委副书记。1984年11月至1994年任广东核电合营有限公司董事长。
中共12届中央委员。 吴南生,男,汉族,1922年出生,笔名左慈。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关埠人。中共党员。1936年肄业于汕头市商务英文专科学校。1936年参加革命工作,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历任抗日团体燎原文艺社、汕头文艺座谈诗会负责人,中共县委书记、中心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延安中共中央党校二部学员,中共吉林市委宣传部长,中共海南区党委副书记,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长,中共中央中南局副秘书长、农办主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广东省政协主席。
中国作家协会权益保障委员会委员。1936年开始发表作品。1958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长篇报告文学《松柏长青》等。1944年赴延安中共中央党校学习。
1945年8月后,历任中共吉林省委政研室副主任,吉南地委民运部长、宣传部长,吉林市委宣传部长。1949年后,历任南昌市副市长,中共汕头市委副书记,海南行政区党委副书记,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宣传部副部长,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长,中共中央中南局副秘书长、农业办公室主任,中共河南省委调研室主任。
1975年后,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省委书记。1979年初,负责筹办广东省三个经济特区,兼任省特区管理委员会主任,同时兼任中共深圳市委第一书记、深圳市市长。
1985年后,当选为广东省第五、六届政协主席。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李普,原名李前管,曾用名杨壬练、李凤展等,李普是他在《新华日报》撰稿的笔名,沿用至今。
191竞聘报告8年9月出生在今金石镇灌湄和合村。1938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初受命为《观察日报》特派记者。不久去贵阳,在国民政府军政部和内政部合办的卫生人员训练所任政治教官。
后又辞职去重庆,在中共中央《新华日报》社作记者。1941年“皖南事变”后去昆明,考入华中大学历史系。一年后,回到《新华日报》社任记者,后改任编辑、研究员兼专题作者。1945年8月他奉调作为《新华日报》特派员随军调部前往各地采访,写了一本近20万字的书稿《苏鲁纪行》,可惜大部分遗失于战乱。
1947年,随刘邓大军进行采访,后任新华社鄂豫皖野战分社(即刘邓大军野战分社)社长。
1948年7月,新华社中原总分社成立,他任采访部主任。1949年8月,调北平任总社特派记者,接受采写新中国成立的报道任务。1949年10月1日,李普随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一起登上天安门城楼,报道了开国大典这一激动人心的场面。
建国后头三年,李普作为新华社特派记者兼国务院财经委员会新闻秘书,主要从事财经报道。1953年调任中宣部宣传处副处长。1955年内部肃反,因亲属中两个冤假错案的株连受党内严重警告处分,同时调北京大学,先任教员,后筹建政治系,为第一任系主任。
1960年调到广东,任中共中央中南局政策研究室主任。在“文化大革命”中,他因“特嫌”受到迫害,后经两位同事的努力,还他以清白。此后任广东省委宣传部副部长,1973年调回北京,任新华社北京分社社长。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之后,中共中央派了一个5人小组接管新华社,他是5人之一。后来,被任命为新华社党组成员兼国内部主任,新华社副社长,并当选为中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书记处书记,直至1982年离休。
出版的主要著作有:《光荣归于民主》(1945年初版、1980年再版时改名为《我们的民主传统》),《开国前后的信息》,《记者甘苦谈》,《记刘帅》,《我们只举行过一次婚礼》(与夫人合著),《洋女婿土老帽》。
周光春,安徽无为人。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复旦大学肄业。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新四军华中运粮司令部副司令、山东省财委副主任兼财政厅厅长。建国后,历任华东军政委员会财政部部长,国务院第四办公室副认行,中共中央中南局常委、经委主任、计委主任,广东省计委主任,广西壮族自治区计委主任、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委书记、副书记,国务院上海经济区规划办公室副主任,国家审计署特约顾问。
是中共十二大代表。 李尔重,男,1913 年1月生,河北丰润县王豪庄人。原名育三。中共党员。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早年曾就读于丰润车轴山中学,后肄业于北平大学农学院、北京大学哲学系。1931年肄业于日本仙台帝国大学社会经济专科。1929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中共北京市东城区代书记,八路军晋南干部学校政治队主任,冀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武装部部长,冀南第五军分区地委书记兼政委,东安土改工作团副团长兼中共鸡西县委书记,中共牡丹江省委常委、民运部长,铁道兵团党组成员、宣传部长,中共武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市委第二书记,湖北省委常委,中共中央中南局常委、宣传部长,农委主任,中国科学院中南分院院长、党组书记,[1]中共广东省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中共广东省委常委兼海南区党委书记,中共陕西省委常务书记,中共河北省委书记兼省长。
中共湖北省顾委会副主任。2009年12月26日6时38分在武汉逝世,享年96岁。 于明涛,直隶(今河北)深县人,1918年生。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家乡参加抗日斗争,曾任河北省深县小学教员、人民自卫军政治部宣传干事、河北游击军政治部宣传科长、冀中行署武装科科长、固安县县长、冀东三专署秘书主任、晋察冀边区参议员。
1943年任冀东十六地委委员兼专员、十二地委委员兼专员。
1949年随解放大军南下入湘,历任湖南省零陵地委副书记、书记、专员和湘南区党委委员兼行署主任。后调到湖南省委工作,任省委工业部部长兼省委工业办公室主任、省委工业领导小组副组长。1959年任湖南省委常委、省委书记处书记兼省经委主任。
1960年10月至1966年冬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委员,其间:1960年12月起任中南局秘书长(至1963年6月)兼中南局财贸办公室主任。1962年2月至1966年任中南局常委兼中南局财贸委员会主任。
1966年至1970年“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1970年任广州市委书记、广州市革命委员会副主任。1971年调回湖南省委工作,任省委书记。1977年在党的十一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
1977年后,调任中共陕西省委书记、省长和河南省委书记、省长。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继续当选为中央委员。1983年调任新成立的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党组书记。是中国审计学会第一届会长。是中共第十一、十二届中央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87年在党的十三大上当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胡广恩,1917年7月生,河南许昌人。又名胡殿奎。1936年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参加革命工作。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初任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长治县特派员兼人民武装自卫队总队长。1938年4月任山西长治专区保安司令部政治部秘书。
同年12月任山西抗日游击队第3团政治部主任。1939年秋任牺盟会常驻中心区路东办事处宣传部长,太行黄河日报社社长。1940年4月到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总校学习。同年12月毕业。
1941年1月任太行抗日根据地涉县县长。1944年5月任安(阳)汤(阴)县长,汤阴县县长。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7月任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建设厅秘书。1947年8月南下到大别山。1947年冬任鄂豫区第5专区副专员。
1949年5月任湖北省黄岗专区专员。1952年7月任湖北省商业厅厅长,湖北省人民政府财经委员会副主任,中共湖北省委财政贸易工作部部长。1960年11月-1967年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副秘书长,中共中央中南局财贸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文化大革命”期间受到迫害。1973年10月恢复工作,任广东省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省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兼广东省财贸办公室主任,广东省人民政府顾问(副省长级)。1967年曾兼任第21届广交会秘书长。1986年1月-1987年10月任中共广东省顾问委员会常委。1987年11月12日下午18时20分在广州逝世,终年70岁
陈希愈,1911-2000,山西霍州贾孟村(原霍县贾孟村)人。1935年参加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体育系。曾任冀南银行副行长、八路军野战卫生部副部长、中州农民银行总经理。
建国后,历任中国人民银行中南区行行长,中共中央中南局财贸委员会副主任,财政部副部长兼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顾问。是中共八大、十大代表,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