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毛泽东 毛泽东为追求丁玲写《临江仙·给丁玲同志》?

2018-02-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本文摘自<激扬文字:告诉你一个诗人的毛泽东>,作者:史一帆,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毛泽东这首<临江仙·给丁玲同志>最早发表于<新观察>1980年第7期.发表以后,在社会上引起不同的反应,甚至引起一些人的猜测.有人猜度,这是毛泽东追求丁玲的一首求爱词,理由是<临江仙>本是唐教坊曲,原为赋水仙花而作的词牌名,丁玲是湖南临澧的一位美貌才女,毛泽东采用<临江仙>词牌,自有他用意所在.毛泽东和丁玲是同乡,毛与贺子珍的感情,当时已产生裂痕,丁玲又是美貌才女,毛

本文摘自《激扬文字:告诉你一个诗人的毛泽东》,作者:史一帆,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

毛泽东这首《临江仙·给丁玲同志》最早发表于《新观察》1980年第7期。发表以后,在社会上引起不同的反应,甚至引起一些人的猜测。

有人猜度,这是毛泽东追求丁玲的一首求爱词,理由是《临江仙》本是唐教坊曲,原为赋水仙花而作的词牌名,丁玲是湖南临澧的一位美貌才女,毛泽东采用《临江仙》词牌,自有他用意所在。毛泽东和丁玲是同乡,毛与贺子珍的感情,当时已产生裂痕,丁玲又是美貌才女,毛泽东爱上丁玲也是可以理解的。也有人猜度,毛泽东的这首词从艺术角度看写得很成功,为什么在世时没有发表,里面可能也有说不清的原因。有些人因此猜度毛泽东曾经一度追求过丁玲。

很显然,这些都是没有足够依据让人相信的猜度。

1937年的延安,已经成为中国革命的圣地和中心,吸引了大批爱国青年奔赴延安,给延安带来了生机。毛泽东是个博学的人,对许多问题感兴趣,他很喜欢同丁玲这样的知识分子交往。他在与这些知识分子交往中得到启示,获得知识,也感受到很大的快乐,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况且丁玲是一个知名作家,又是毛泽东的老乡,并是杨开慧在周南女校的同学,毛泽东和丁玲之间的较多的接触,乃至毛泽东献诗给她,可谓人之常情。并且在迄今已经发表的毛泽东诗词中,毛泽东也给其他人写过赠诗,有的也是在毛泽东去世以后才发表的,因此,某些人的猜度是没有什么依据的。

毛泽东与丁玲之间的情谊的确很深。但这只是一种同志式的深情厚谊。

在延安期间,丁玲与毛泽东之间接触的确比较多。那时,毛泽东每周都去红军大学讲唯物辩证法,每次警卫员都通知丁玲去听课。

有时,丁玲也到毛泽东的窑洞去,听他谈天,说古道今。毛泽东常常以极欣赏的口吻谈李白、李贺、李商隐,谈韩愈,谈宋词,谈《红楼梦》……

毛泽东渊博的学识,妙趣横生的话语,深深地吸引着丁玲。丁玲的到来也引发了毛泽东的文学心境。他常常谈着谈着,诗情横溢,随手挥毫抄写自己作的词,有时也抄赠丁玲。

1937年,卢沟桥事变中国开始了抗日战争。中央军委委托中宣部组织西北战地服务团奔赴前方,丁玲被任命为服务团主任。

接到任命后,丁玲到毛泽东的住处请示工作。毛泽东告诉她,服务团的工作很重要,“对你也好,到前方可以接近部队,接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扩大党的影响”。

在谈到服务团的宣传方针时,毛泽东说:宣传上要做到群众喜闻乐见,要大众化。现在很多人谈旧瓶新酒,我看新瓶新酒、旧瓶新酒都可以,只要对抗战有利。

丁玲回到团里,传达了毛泽东的这番话。西北战地服务团在奔赴前线之前,赶排了一些话剧、歌剧、大鼓、相声,还把秧歌改成了《打倒日本升平舞》搬上了舞台。

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同志观看汇报演出后给予极高的评价。毛泽东说:“节目可以,就这样搞下去。”

1942年3月7日,丁玲应《解放日报》约稿,写了杂文《“三八节”有感》。丁玲在这篇杂文中指出,延安的妇女是比中国其他地方的妇女幸福,但也不能免除“幸运”。4月间,整风学习开始,在一次高级干部会上,《“三八节”有感》受到批评。但毛泽东在会上作总结时对《“三八节”有感》作了中肯的评价,从而保护了丁玲。

事后,毛泽东找丁玲谈话,说:批评同志要实事求是,讲点辩证法。一定要估计人家的长处,肯定优点,再谈缺点,人家就比较容易接受了。这件事给丁玲很深的教育,使她懂得了如何批评人,才能使人心服的辩证方法。

5月,丁玲参加毛泽东主持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受到很大教育。她认为,毛泽东在文艺座谈会的讲话中提到许多重大问题、根本问题,也提到写光明与黑暗的问题。每个问题都谈得那样透彻、明确、周全。丁玲表示,将“非常愉快地、诚恳地用《讲话》为武器,挖掘自己,在整风运动中痛痛快快洗一个澡,然后轻装上阵,以励再战”。

会后,丁玲遵照《讲话》的精神,深入部队、农村,到工农群众的生活中去,先后写了《陕北风光》中的7篇散文。她认为这是走向新的生活开端,是读了《讲话》之后有意识地去实践的开端。

在参加了陕甘宁边区的合作社会议之后,丁玲写下报告文学《田保霖》,歌颂了边区合作社中的新人物。

1942年7月1日清晨,毛泽东读了丁玲写的《田保霖》和欧阳山的《活在新社会里》,从中感受到了新鲜的创作作风,当即给他们写了信,认为这是他们写工农兵的开始。毛泽东在信中为他们两位的新文风而庆祝,并约丁玲和欧阳山一叙。下午,丁玲和欧阳山应约到枣园,傍晚留在那里赴便宴。后来,毛泽东在干部会上,在合作社会议上都提到了丁玲写的这篇文章。他肯定说,丁玲在创作道路上跨进了真正“写工农兵”的新阶段。

1948年5月,毛泽东和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同志来到河北省平山县的西柏坡村。七、八月间的一个下午,毛泽东约请胡乔木、萧三等人一起驱车到野外。在一个树林边他们下了车。胡乔木等人利用这个机会一块讨论丁玲写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是一部反映张家口附近农村土地改革的小说。丁玲请胡乔木等人看看,提提意见。毛泽东问胡乔木等讨论得怎么样,胡乔木说:“写得很好,个别地方修改一下可以发表。”

毛泽东听后说:“丁玲是个好同志,就是少一点基层锻炼,有机会当上几年县委书记,那就更好了。”

不久,丁玲到了西柏坡,听到毛泽东对她的评价,很高兴,也很激动。在西柏坡,丁玲拜访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并和毛泽东一起散步,交谈。

1951年夏天的一个星期天下午,毛泽东在罗瑞卿的陪同下,来到颐和园云松巢,看望住在那里写作的丁玲夫妇。

毛泽东踏着山坡上的台阶拾级而上,显得有点气喘,身上穿的黄绸衬衫被汗湿透了。丁玲赶忙迎上前,拉着毛泽东的手在廊前的木椅上坐下。

毛泽东、罗瑞卿和丁玲夫妇一边吃着西瓜,一边聊着天,互相问候、交谈。他们谈到了对小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的团结和改造,气氛轻松欢快,就像家人团聚。

休息了一会儿,丁玲送别毛泽东一行。毛泽东的来访,意味着他对丁玲的信任和褒扬,也表明了他对知识分子、对文化工作的重视。

而《临江仙·给丁玲同志》这首寄赠之作中毛泽东对丁玲的欢迎、重视、信任和礼赞,也绝不限于这一位女作家,而是体现了毛泽东对所有投身革命的知识分子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