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威福建师范大学 【海峡教育报】福建师范大学:“发展性”助学助推贫困学子扬帆
福建师范大学在物质资助取得扎实成效的前提下,积极实施固基提质工程,转变观念,以资助育人成长成才为重点,打造 “发展性”资助模式,不仅有力推动了学生资助工作全面、协调、健康发展,而且全面提升了受助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发展性”助学助推贫困学子扬帆
(来源:海峡教育报 2017-04-24 03版 特别报道)
记者 罗菊熙
4月13日上午,雨后暖阳,福建师范大学行政楼一楼宽敞的学生办事大厅里,一个穿着绿色外套的女孩正柔声细语为前来办理奖助贷等事务的师生解答疑问。
女孩名叫官雨昕,来自南平,是该校传播学院广告专业2014级的学生,7年前父亲早逝,母亲下岗,家庭经济困难。就读福建师大2年多以来,她坚持勤工俭学,在减轻家庭负担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该校学生工作部处处长杨建义告诉记者,学校根据需要,设有1200多个勤工助学岗位,同时搭设多种拓展能力的资助项目和平台,积极打造学生资助“一二三”固基提质工程,帮助包括官雨昕在内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立自强,全面发展。
受助学生参与公益活动
精准发力实现资助全面覆盖
“因为有国家奖助学金和社会助学金的帮助,我上大学之后没跟家里要过一分钱。”官雨昕告诉记者,进入师大之后,她每年能拿到2500元困难学生助学金、5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等,总金额可达一万多元,加上每个月几百元不等的勤工俭学补贴,基本解决了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问题。
官雨昕对此满怀感恩:“只有解决了温暖问题这个后顾之忧,我才能把更多的精力用来学习和提升自己。”入学以来,她先后担任学校学生发展与服务中心助学事务部助理、副部长;积极参加关爱自闭症儿童、生源地贷款志愿服务等活动,迄今志愿服务时间已超过500小时;专业成绩一直在年级保持上游;和同学合作的策划类项目在第十四届春季大学生广告艺术节学院奖大赛中获奖……在校内外各类平台中,她获得了全面的成长和进步,先后获得校优秀学生干部和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
在福建师大,目前,同官雨昕一样的家庭经济困难学子共有4500多人,如今已实现资助全面覆盖。杨建义告诉记者,福建师大非常重视做好学生资助工作,每年学校用于学生资助的资金有6000多万元,这其中政府投入2000多万元,学校自身投入1000多万元,助学贷款2000多万元,此外还获得300万元的社会资助。
学校针对实际情况,将学生分为困难和特别困难两个等级,进行分类资助,最少2500元/年,封顶1.2万元/年,有效保障学生的基本生活。
杨建义说,要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必须做好资助对象的认定工作,确保“精准度”。学校建立以学生家庭经济收入、家庭人员组成、家庭成员健康状况以及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消费情况等组成的认定指标体系,将福州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学生家庭情况相关数据分析结果作为评定的参考依据,借助系统申请和审核,做到“互联网 ”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从而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一个也不少。
搭建平台资助育人促进成长
福建师大在构建发展性资助过程中,除了精准发力,实现所有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之外,还注重资助育人,打造“发展性”资助模式,提升受助学生综合能力。一方面,学校加快“发展性项目”建设,将更多的社会资助项目转变为帮助学生提升素质,拓展视野、提高能力的资助项目,先后设立了“本科生赴国(境)外高水平大学交流学习资助奖学金”、“大学生创新创业奖学金”、“真维斯大学生助学基金”等项目,促进学生发展和成长;此外,还加强感恩教育、公益服务、能力提升、就业创业等“发展性平台”建设,提高学生感恩、诚信、励志意识和勇于体验、敢于尝试、勤于锻炼的能力,提升学生群体综合能力。
福建师大2014级软件学院学生胡斌强就是在学校发展性平台上成长起来的代表。他先后获福建师范大学第十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2016年福建师范大学大学生优秀创新创业学生、福建省互联网经济创业创新大赛决赛第十三名、2016年“创青春”中国青年互联网创业大赛全国铜奖等创业方面的多个奖项。
胡斌强对记者说:“我有今天的成长,得益于学校搭建的发展性平台。”他来自甘肃农村,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家庭生活拮据。上大学后,他萌生创业的设想,希望可以多赚一点钱,让父母过上好日子。2015年,学校举办的“圆梦工程”大学生创业培训班,胡斌强积极参加,并顺利拿到结业证书。
之后,他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校友一起孵化一个跟体育锻炼相关的创业项目,接下来便是带着项目马不停蹄参加校内外的各种创业比赛、找投资商,失败了就总结经验教训再次挑战,成功了就继续向更高处冲刺。胡斌强说:“这个过程最锻炼人,如今我的表达能力、协调能力、抗压力大大增强!”
资助助人善其身则兼济天下
“我现在简直忙翻了,上课,做家教,学生会的工作,每周到附近一所小学支教两节课,还要着手为暑期的一份科研课题做诸多前期准备工作,一天恨不得有48个小时,自己能长出三头六臂。” 采访刚开始,2014级化学与化工学院的颜美燕就忙不迭跟记者“诉苦”。但她迅即强调:“再忙,今年暑假的永春山区支教行动我还是会挤时间参加,这已经是我第三年参加这个活动,以后还要坚持下去!”
颜美燕来自泉州一个农村家庭,六岁时母亲去世,家庭经济困难。因为社会各界的资助,2014年,颜美燕顺利上了福建师大,命运出现了转机。
进入大学两年多以来,颜美燕刻苦学习,专业成绩始终保持在年级前茅。课余时间,她积极参加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慈善协会等活动。与此同时,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她在课余时间还要兼职做两份家教。
颜美燕告诉记者:“出生时的命运自己没办法决定,但是以后的人生可以通过努力去改变。进大学后,我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努力拼搏,才能变得更强大,才有足够的能力去帮助别人。”
古语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福建师大“发展性”资助模式引领下,有很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像颜美燕一样,用自己的行动去拓展了这句古语的内涵——虽然现阶段他们经济并不宽裕,但已学会了感恩和回报。在努力进取,完成学业,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善其身”的同时,也没有忘记“兼济天下”,用行动去关爱他人,奉献社会。
这些人中,有助人为乐、公交车上救助发病老人的许倩倩同学,有积极参与志愿服务的首届海西励志先锋人物方冬梅同学,有获得“中国大学生自立自强之星”的陈威同学,有福建省孝老敬亲道德模范楚玉春同学等等,学校大爱氛围日益浓厚,处处吹拂着向上向善的春风。
春风化雨,资助育人。目前,福建师大探索实施“发展性”资助模式已取得可喜成效,受助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获得整体性的提升,在各项比赛和活动中表现踊跃,就业率高。杨建义说,2016年,该校1138名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其中,考上研究生129人,升学率达11.34%。
相关链接
福建师大学生资助“一二三”固基提质工程,“一”是指转变观念,坚持以保障性为基础的“发展性”资助理念;“二”是推进精准资助,促进受助学生综合能力提升;“三”指实现受助学生、资助工作和育人氛围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