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平弦刘钧 听青海平弦 感受丝路上的秦腔秦韵

2018-01-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根据青海省民和县下川口的<冯氏家谱>所记载:"大明洪武年间从陕西凤翔.宝鸡县迁湟."由此可见,从明代一直延续到清代,随着全国各地移民的迁徙流入和军队的进入,以及山西.陕西等地的商人来青海经商落户等,也带来了不少外地的民歌.曲艺.戏曲在青海省河湟地区安家,开始和当地的民间艺术相互交融并衍变.发展.如青海平弦的"大莲花"."太平调"等曲,同陕西.青海眉户中的同名调在旋律和结构上基本相同,"十里墩"."牙牙儿月

根据青海省民和县下川口的《冯氏家谱》所记载:“大明洪武年间从陕西凤翔、宝鸡县迁湟。”由此可见,从明代一直延续到清代,随着全国各地移民的迁徙流入和军队的进入,以及山西、陕西等地的商人来青海经商落户等,也带来了不少外地的民歌、曲艺、戏曲在青海省河湟地区安家,开始和当地的民间艺术相互交融并衍变、发展。

如青海平弦的“大莲花”、“太平调”等曲,同陕西、青海眉户中的同名调在旋律和结构上基本相同,“十里墩”、“牙牙儿月”同青海眉户中的“东调”、“岗调”相同,青海眉户也是来自于陕西眉户。

由此可见陕西的平弦曲子和其他相关的曲艺对青海平弦也有一定影向。刘老先生在现场为采访团清唱了一段越弦的《五更》。曲调中透出熟悉的乡音和曲风,与宝鸡一带民间流行的眉户戏一脉相承。刘老先生还告诉记者,青海平弦就像阳春白雪,而越弦更接底气,被广大青海农村群众所喜爱。现在,青海农村红白喜事还会请越弦班子唱一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