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士嘉北航 陆士嘉先生诞辰106周年纪念会暨陆士嘉实验室揭幕仪式在北航举行
3月18日上午,我国著名流体力学家、教育家、“近代流体力学之父”德国著名科学家普朗特唯一女博士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主要筹建者之一陆士嘉先生诞辰106周年纪念大会暨陆士嘉实验室揭幕仪式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隆重举行。
北航党委书记张军院士,校长徐惠彬院士,副校长房建成院士,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杨卫院士,中国科协党组成员兼学会学术部部长宋军研究员,及郑哲敏院士、王永志院士、潘际銮院士、龙驭球院士、黄克智院士、过增元院士、李衍达院士、李家春院士、戚发轫院士、张涵信院士、陈懋章院士、李椿萱院士等学界代表与相关单位领导、嘉宾,会同陆士嘉先生的家属、朋友代表、学生代表共200余人出席此次活动。
活动由副校长房建成主持。
党委书记张军院士在纪念会上讲话。他代表全体师生,向陆士嘉先生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缅怀。张军书记深情地说,“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陆士嘉先生一生志存高远、胸怀祖国,为学校的创建和我国航空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陆士嘉先生一生严谨治学、丹心育人,作为普朗特教授唯一的女博士生、新中国流体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为发展磁流体力学、生物流体力学、分离流和旋涡运动为主体的流体力学做了大量工作;陆士嘉先生一生修身立德、淡泊名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践行了庄严的入党誓言。
张军书记指出,在陆士嘉先生诞辰106周年之际,学校将她创办的风洞实验室命名为陆士嘉实验室,以此鼓励青年人积极投身创新发展实践,紧紧围绕经济竞争力的核心关键、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国家安全的重大挑战,独立思考,有所创造,并在创造新知识的过程中努力培养和造就未来新一代知识分子。
张军书记强调,我们要学习陆先生忠心报国和矢志不渝的家国情怀、严谨细致和致真唯实的科学精神、甘为人梯和无私奉献的大爱品格。全体北航人要传承和弘扬陆士嘉等先辈们的空天报国之志,奋力拼搏、创新超越,加快建设扎根中国大地的世界一流大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更大贡献。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程建平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主任杨卫院士先后作为嘉宾代表发言,共同回忆了陆士嘉先生为祖国航空教育事业不断探索、奉献、前进的一生,共同缅怀陆士嘉先生不平凡的人生和学术经历,学习陆士嘉先生的高贵品质和崇高精神。
李家春院士、杨卫院士、李椿萱院士、王永志院士、龙驭球院士、陈旭教授、程建平教授、贺美英教授8人共同为陆士嘉实验室按下启动球。
北航党委书记张军院士以及陆士嘉先生之子张克澄先生共同为陆士嘉实验室揭牌,正式宣告了陆士嘉实验室的成立。
参加会议的全体嘉宾代表在主席台上合影留念。
陆士嘉先生的学生代表张涵信院士、朱自强教授、过增元院士、李素循研究员、周力行教授怀着思念与崇敬的心情分别发言,共同追忆了陆先生教育教学中的细节,生动展示了她对待工作一丝不苟,乐于奉献的形象,让今天的科学工作者再次聆听到了她的谆谆教诲,描绘出了一个认真负责、丹心育人的教育家。
陆士嘉先生的儿子张克澄作为陆士嘉先生的家属代表回忆了陆先生日常生活的点滴小事,为世人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和蔼可亲的科学家,对长期以来一直怀念陆先生的朋友们表示了感谢,为我国航空航天力学的发展成果表示了祝贺并祝愿了未来的科学发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沛清教授介绍了陆士嘉实验室的基本情况,阐述未来实验室的发展蓝图,表明了我国科学工作者在新中国老一辈科学家的精神光辉照耀下继往开来,更上一层楼的决心。
纪念大会简朴庄严、饱含深情,与会师生在对陆士嘉先生的追思和缅怀中,接受了心灵的洗礼和精神的激励。
陆士嘉实验室介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流体力学实验室始建于1952年。历经多年建设,形成了从风洞到水洞,从低速到高速,从教学到科研的一系列较为完整的体系。 2000年被教育部批准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流体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通过211工程、985建设、力学基地建设的投入,实验设备进一步得到完善和更新,实验能力大大提高。2001年建成的大型低速水洞,是目前亚洲最大的低速航空用水洞设备,综合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3年投入使用的低湍流度、低噪声风洞,与国内同尺寸的风洞设备相比,具有最好的流场品质。
在陆士嘉先生诞辰106周年之际,学校将陆先生长期工作的流体力学实验室命名为陆士嘉实验室。陆士嘉实验室现有风洞10座(低速风洞8座,高速风洞2座),待建风洞1座,水洞(水槽)4座。待建的BHAW风洞将作为我国高校首座航空气动声学风洞,承担与型号研制直接相关的应用基础和生产所需要的气动声学风洞试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