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王冬龄的书法的评价 71岁的王冬龄 深秋的北京太庙书写现场|「道象」王冬龄书法艺术展
艺术史家范景中先生曾在“书非书”2015杭州国际现代书法艺术展研讨会上说,王冬龄的作品令他想起席勒的两句诗,大意是:混沌之中迸发出星星之光。
他说,王冬龄的书法给他的感受就是如此——“既有混沌的东西,又有现代的星光。”
此时此刻,站在北京深秋凌冽的风中,眼前是肃穆的太庙大殿,雾霾刚刚散去,蓝天中有乌鸦盘旋而过,王冬龄一身黑衣,手执细而长的特制羊毫在殿前的金砖地上,完成了又一次乱书《心经》的书写现场。
背后的大殿里,是他新创作的大型镜面壁书——长32米、高3.5米,以白漆和镜面不锈钢完成的《易经》,微弱的光线透入古旧的皇家庙堂,与跳跃的乱书碰撞,范景中先生的形容,恰是一种预言。
这是今天“第三届《诗书画》年度展——道象·王冬龄书法艺术”开幕式的现场。
12:30分,王冬龄从酒店出发,12:40分抵达太庙现场。
今天,我的临时任务是看管王老师的笔,所以得以充分感受了一下这支笔。特制长锋羊毫,笔杆上刻有“王冬龄专用”。
我是小个子,笔刚好到我胸口 。
笔和我13寸mac的大小对比如下。
开幕前的太庙现场。
大殿西侧的书写场地,约5*10米,据介绍,太庙地面由金砖铺设而成。
14:20分,开幕式结束后,书写正式开始,大约持续十余分钟。今天风很大,有些冷。
图via 中国书法网
图via 中国书法网
图via 中国书法网
巨幅传统文本的现代创作,众人围观下的现场书写,从纽约、伦敦、土耳其、奥克兰、北京、杭州……无数次在人们面前重演的一幕,在这一刻的太庙,又有了一些不同。
金砖铺地、全新特制的长锋羊毫、以及太庙这一具有历史政治意味的空间……但所谓的“不同”决不在于这些,那么,在于什么?
来看这一次的学术顾问——
郑胜天、巫鸿、潘公凯、范景中、朱青生、雷德侯、何慕文、阿克曼、张颂仁、杜柏贞、林似竹,集结海内外知名艺术史论家及策展人。
这是一种全球化的关注,同时,也预示着未来更大的可能。
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雷德侯先生说,王冬龄先生以他的艺术创作,延续并弘扬着一个古老且可敬的传统。所有伟大的中国书法家,从王羲之、怀素到现代的书法大师,都会不时地在赏鉴的观众前挥毫。而冬龄先生更达到了一些早期的书法家未及的新境界——他惊人地掌握了所有的书法形式。虽然他最常写的是草书,但也写各种形式的楷书——其中精致的小楷经典作品如《心经》、以及有力的小篆和古老的大篆。他为所有这些书法类型都注入满满的创造力。同样令人惊叹的是这些作品的规格,从小册页到占据数面高墙的巨型书作,无一不有。除此以外,他用纸类型的广泛、纸张的质量和设计,也令人称奇。就连附有彩图的西方报纸也臣服于他中国毛笔的力量之下。而连结冬龄先生所有这些不同风格的,是他能够将巨大的控制力和纪律与无限的力量和活力相结合的独特能力。
他说,“我非常遗憾今天不能到现场观摩大师的表演,但我确信,他的展览将取得巨大的成功。”
展览现场,王冬龄先生导览了一部分作品
图via 中国书法网
图via 中国书法网
图via 中国书法网
王冬龄生于1945年,71岁的他似乎有着常人无法想象的精力,脚步快得惊人,并肩走路时,20多岁的年轻人常要一路小跑才跟得上。今天的书写过程中,他还时不时地轻巧跳跃着。
过去,还时有人问,“王老师你有什么秘诀?”甚至有人探究过,王老师每次写大字前是不是要“食补”,但回溯他书写如此高频的2015-2016,秘诀或许只有一个——他依然拥有强大的雄心与抱负。
乱书《心经》现场书写,布鲁克林艺术博物馆,美国纽约 ;
《逍遥游》现场题壁,汉堡大学,德国;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其二》,苹果杭州旗舰店,中国杭州;
乱书《心经》现场书写,溫哥华美术馆,加拿大溫哥华;
乱书《心经》现场书写,加拿大国家图书馆,加拿大渥太华;
乱书《心经》现场书写,奥克兰国立美术馆,新西兰奥克兰;
乱书《心经》现场书写,大英博物馆,英国伦敦;
《道德经》第一章现场题壁,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V&A),英国伦敦
长期关注王冬龄的人们,在钦佩他的同时,也越来越确信他的意义。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昨天以庄子“解衣槃礴,真画者也。”来形容他的书写现场。他说:“从2003年中国美院南山校园建成肇始,冬龄师写大字已成一个重要的文化现象。他的一双红袜子,脚踏数以百计的中国大字,足乘《逍遥游》、《道德经》、《心经》等东方贲典,攀援欧亚拉美的众多艺坛圣殿。仅十米以上的《逍遥游》就写过十次之多。这一书写现象不唯增添书艺表现的气势和样式,而且以其现场的效果,揭示字体与人体一体、手动与心动齐动的书写内涵,创立了当代艺术创作的新模式。他沉醉于这一模式之中,挥洒放骸,从容浮游,将中国的典籍、文字、书写、气格、体魄、文意融为一体,合成当代东方的新艺术。他是东方的泳者,搏击全球当代艺术的激流汪洋。”
他认为,“书非书,冬龄师在实现这卓然的沉醉之时,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书写的时代性觉醒。”
小草《道德经》
今天,也有许多媒体以“抽象艺术“、“行为艺术”来追问王冬龄的书法,许江反复强调,请不要总是用西方的概念来套用中国的艺术。但除却媒体,在各种各样的评价和探讨里,可以看到对王冬龄书法艺术极为丰富的定义,有一些关乎西方,有一些关乎传统。
在书法道路上执著到甚至有些固执的王冬龄,始终温和而包容地看待着不同的评论,甚至,包括那些对他艺术的不理解,但他从不动摇。
在他内心里,一定无数遍响起“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句话,直至现在,这已经成为他的一部分。
学术主持、《诗书画》杂志主编寒碧,似是王冬龄的知音。他的谈论,平正而全面:“王冬龄先生使得书法艺术一下子开广了一个视域。如果我们承认书法是关于文运文脉,关乎传统的斯文脉络,我们就觉得应该有价值上的回溯;但如果我们承认书法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当代艺术,我们就要融入国际的视野与情境。如果是斯文脉络,那就是‘道象’,如果是融入当代艺术,那就是‘乱书’。道象与乱书是王冬龄艺术上的两个方向,一个是逆流从古,一个顺流从时,在这个间距中,他具有一个巨大的张力。”
草书《庄子·内篇》
在面对媒体提问时,寒碧还说:“我觉得现在不必对王老师的艺术下定义,他是一种可能性,我们应该用艺术家创造的可能性来看这个问题。我们并不是说没有自己的观念立场,我们的立场是——开放我们的态度。我们尊重传统已经定义的东西,但当代艺术家有自己的生活情境和状态,我们可以尽量对新的样式和探求持一个开放的态度,一个不定义的态度。”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王冬龄艺术在这个时代里最大的价值,也是这个时代对他不断探索与追求所回馈的敬意。
[ 王冬龄 ]
又署冬令、悟斋、大散草堂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美术学院现代书法研究中心主任,兰亭书法社社长。
师从林散之、陆维钊、沙孟海诸先生,1981年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首届书法研究生班毕业,文学硕士,留校任教;1989年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讲授中国书法四年,为该校及加州大学(圣特鲁斯)客座教授;1994年回中国美术学院执教。在1987年、1994年和2007年先后三次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书法展。在国外举办个展30余次。倡导“大字写世界”,应邀在伦敦大英博物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布鲁克林艺术博物馆,加拿大国家图书馆和温哥华美术馆、比利时皇家美术馆、伦敦土耳其现代美术馆、香港艺术馆,以及哈佛、斯坦福、汉堡大学、大学等地公开演示巨幅大字草书创作。
主持策划'94现代书法探索展,'95首届国际现代书法双年展,书·非书:开放的书法空间——2005杭州国际现代书法展,书非书——2010国际现代书法艺术展,书非书——2015杭州国际现代书法展暨书非书文献展,兰亭书法社双年展等。
作品为伦敦大英博物馆、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大都会博物馆,中国美术馆,故宫博物院,美国哈佛、耶鲁、斯坦福、伯克利等大学和重要博物馆收藏。
道象
王冬龄书法艺术展
展览时间:即日起至11月14日
展览地点:北京太庙艺术馆
展览内容:王冬龄大型镜面壁书《易经》以及《道德经》、《庄子》等草书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