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四大家族角力寿州(2)
那年正月,捻军再次横扫了凤台县,各地团练被打得落花流水,当地豪富如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苗圩的土豪找到闭门在家的苗沛霖,让他出山抗捻。苗沛霖要求全村老小,必须听从指挥,违者斩无赦,并撕衫为旗,当场向乡亲们立下军令状:如果有捻军来犯,此招不管用,愿意自裁谢罪。在他的统一指挥下,分散的居民被集中在高台子上,四周挖了深沟,沟里挖出来的泥土筑成了一条村墙,在要害地方设置了土炮台和射击孔,圩子里面自给自足,有水井和粮库,整个村庄,实际上就是一座坚固的堡垒,能攻能守。每天,苗沛霖还指挥成年人进行操练,出则布阵,入则为营,编以队伍,齐以金鼓,束以号令。
1857年底,苗沛霖连圩数十,拥众数千。到了1859年,已拥有苗练十多万人,管辖区域横跨豫、皖两省十多个州县,成为淮北乃至全国最大的军阀。有人考证,苗沛霖是中国近代军阀第一人。
咸丰八年六月,翁同书接任安徽巡抚,移军定远县城。十一月四日,太平军在英王陈玉成的指挥下,在合肥南面的三河集,一举歼灭湘军6000多人,曾国藩的弟弟也在这场鏖战中毙命,太平军取得了威震八方的三河大捷。接着,又与捻军联手,攻克舒城、桐城、定远等地。翁同书只得移驻寿州,这里城防牢固,团练英勇,给翁同书带来了喘息之机。丢失定远,尽管朝廷没有治他的罪,但他还是感到羞愧难当。
咸丰九年(1859年)春闱,孙家鼐独占鳌头,乡亲们纷纷来到寿州城内北过驿道上的孙家老屋恭喜道贺。苗沛霖也带着100多个弟兄,骑着马,打着旗帜,抬着贺礼,耀武扬威地向寿州进发。孙家泰是接待总指挥,听说苗沛霖带着队伍要来贺喜,孙家泰很不客气地说:他是小人得志更猖狂。他这是来贺喜的吗?这明显是来示威!于是,他马上派人去城北见凤台县令,请他半路劝阻;如果不听,就关上城门,不予理睬。
到了靖淮门,苗沛霖见城门紧闭,城上兵勇荷枪实弹,如临大敌。苗沛霖两眼冒血,牙关紧咬。他又率领弟兄们绕城一周,东、南、西也像靖淮门一样。苗沛霖一头从马上摔下来,就像一匹被猎人射伤的野狼,双手拍地,掌上鲜血直流。他咬牙切齿地指着城门楼子高喊:孙家泰啊孙家泰,你也是欺人太甚!老夫我不争回这口气,誓不为人!众随行也是哭鼻子抹泪,义愤填膺。从此,两地矛盾更加尖锐,犹如水火不能相容。
同年四月,苗沛霖率领苗家军攻破寿州城外围的捻军重镇板桥圩,杀害了捻军重要头目鹿利科,声威大震。接着,苗沛霖传令各地大办团练,把寿州、凤台、灵璧、蒙城、怀远划为东练,阜阳、颍上、霍邱、固始、息县划为西练。自办的练勇分为20营,10营驻苗家圩,10营分派各地驻扎。后来,又随同袁甲三攻打捻军的临淮、凤阳两地,大获全胜。袁甲三与胜保合不来,对苗沛霖乘火箭青云直上心怀不满,更担心他得势后尾大不掉,难以驾驭,所以,只奏请朝廷授予苗沛霖虚衔四川川北道加布政使(二品),督办淮北团练。苗沛霖认为自己是功高赏薄,就怒气冲冲地把苗练带回凤台,不再接受袁甲三的指挥。依旧是青布长衫,不穿官服,也不准部下称呼他的官职。
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咸丰带领群臣妃嫔逃往热河,还强撑面子美其名曰秋狩木兰。苗沛霖决定利用清政府内外交困,扩张地盘,将清军在淮河流域的势力彻底挤走。闻讯后,袁甲三移营蒙城,害怕苗氏造反,便派人送去杂粮二万石,进行安抚。苗沛霖根本不领情,照样封锁淮河,设局抽厘,并散财聚众,编为五旗十四营,众逾十万,号称苗家军。11月,苗沛霖在蒙城设坛会,表示:天下已无主,我等当各自求全。并要求各路练总择日到下蔡(凤台古城)议事,令寿州十八坊团练往谒,听其调度,袁甲三、翁同书接到消息后飞奏朝廷,都说苗沛霖反了。各地练总,包括寿州四乡八镇的16坊练总都乖乖地前去听命,唯独徐立壮、孙家泰不予理睬。
徐立壮,凤台县北乡人。苗沛霖初办团练时,他与怀远邹兆元为其得力干将,并被任命为黄旗旗主。可是,事业做大以后,苗沛霖只重用家窝子的人,却对徐立壮、邹兆元产生了戒心,咸丰八年,竟设计将邹兆元暗杀。徐立壮愤而离开苗圩子,回到家乡鲁口子自立门户,与苗沛霖分庭抗争,寿州以西是他的势力范围。鲁口子在淮河北岸,处于正阳关与寿州之间。徐、苗经常为了争夺租税、兵源、粮饷而大打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