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军专硕 市委书记朱建军听取市政协常委会加快科技创新主体培育专题协商
6月22日,市政协常委会召开第二次会议,协商关于“加快科技创新主体培育,推进经济转型发展”的课题,并审议通过有关人事事项。市委书记朱建军在听取专题协商后要求,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支撑作用与企业的主体作用,搭建好平台、营造好氛围、建设好环境,合力推进创新主体培育,推动全市工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会上,政协委员们建议,要搭建好企业创新、人才创业的有效平台,政府部门充分当好智慧“店小二”的角色,做好服务和扶持工作;要加强海宁籍人才回归计划,建立好人才信息库,及时加强沟通联系,为他们回海宁创业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要加强企业自主创新意识,激发企业创业潜能,依托企业与人才之间的互赢关系,以人才建设项目,以项目招聘人才,吸引高端人才进入海宁。
朱书记对“加快科技创新主体培育,推进经济转型发展”的课题研究及市十三届政协工作开展给予充分肯定。他说,今年是市十三届政协的开局之年,新一届政协政治方向坚定、课题部署早落实早、调研协商快、民主监督准、服务发展实,在市政协常委会和全体委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良好开局。此次协商课题前期调研充分、内容详实,提出了有针对性、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全市人才工作提供有力支撑。
朱书记指出,在创新主体培育中,要把握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既要明确各自定位,发挥好政府的支撑作用,积极营造氛围、搭建平台、完善政策,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人才、支持人才创业创新的社会环境,真正让人才引进来、留下来;发挥好企业的主体作用,调动企业积极性,增强企业创新的信心和动力;又要两者合力推进,使政府的推动力与企业的主动力有机结合。
要把握好创新型人才和工匠型人才的关系,做到“两手抓”,既要积极引育创新型人才,又要高度关注企业基础一线的人才培养。
要把握好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以人才为支撑,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实现两者同步推进。要把握好近期与远期的关系,认真研究谋划,制定不同的政策,推动企业创新目标短期与长期兼顾。要把握好本地人才与外来人才的关系,在积极引进其他地区人才的同时,高度关注本地人才的培养和回归。
朱书记强调,创新主体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抓住从县域经济向都市区经济转型的发展机遇,从提升城市能级出发,多角度、多领域、多层面的研究好、谋划好人才工作,进一步扩大承接大城市“溢出效应”、破除“虹吸效应”。
要有平台的支撑,政府部门要抓住现有机遇和优势,要面向未来研究好定位好鹃湖国际科技城发展,推动成为引领海宁未来产业发展的新兴平台;要围绕经开区(尖山新区)、高新区、经编园区的特色,明确各自创新平台的不同定位;要搭好科研院所、实验平台等公共创新服务平台,为企业创新提供有力支撑。要有精准的培育,创新举措,引进培育更多创新主体。要有包容的情怀,为人才创业创新营造更好的社会环境。
朱书记要求,市政协和政协委员要用好专业多元的“独到”视角,积极协商议政;要立足客观公正的“独立”位置,强化民主监督;要发挥联系广泛的“独特”优势,坚持履职为民。希望大家继续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使命感,团结奋进,履职有为,一起把海宁的各项工作做得更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标杆市作出应有的贡献。
市政协主席周红霞表示,要把服务发展作为市政协履职的第一要务,在创新发展上再聚共识,进一步强化凝心聚力抓发展的大局意识,助力增强创新发展新动能。要在创新发展上再建真言,围绕区域重大规划和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工业强市和转型升级的瓶颈问题、人才集聚和科技创新的关键问题,多做调研、多谋良策、多出实招。
要在创新发展上再显身手,立足本职,以一线的状态、担当的勇气和团结的合力,全力助推实体经济创新发展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