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园中的钱钟书杨绛故居

2017-12-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在清华大学校园南侧,郁郁葱葱的树木和疏朗的竹林掩映之下,坐落着一片安宁的旧式庭院.古朴安静的院落,淡红色的砖墙,灰色的屋顶,窗前花木扶疏,古

在清华大学校园南侧,郁郁葱葱的树木和疏朗的竹林掩映之下,坐落着一片安宁的旧式庭院。古朴安静的院落,淡红色的砖墙,灰色的屋顶,窗前花木扶疏,古朴的庭院轻松、雅致,别有一番韵味。这里便是清华著名的新林院,或称新南楼或新南院,是清华1934年扩建的建筑,也是当时清华教师主要的住宅区。

“最开始我们都不知道这座房子这么著名,是近些年才知道的。这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是我们宝贵的遗产。”现居住在清华大学新林院7号的一位老人如是说。当得知自己住的房子曾是钱钟书杨绛故居,旁边便住着梁思成、林徽音夫妇的时候,老人显得格外激动和自豪。

新林院7号外观(清华大学外文系英81班提供)

抗战以前,清华园主要有四片住宅区:北院,西院,旧南院(以前叫南院),新南院。新南院由我国近代著名建筑设计师、时任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建筑系教授的沈理源先生设计,是当时清华园内设计好、质量高、功能全的西式花园别墅式住宅。据当时曾经参观过新南院建筑的人回忆:“(新南院)内部规划之精密,真是极其旁通曲折,虽不必雕梁画栋,然而洁白明净,若得在其中作公寓,哪怕不心旷神怡?有大客厅以资宴客,有小书房以备藏修,其余寝室、储藏室,应有尽有,以之供给五口之小家庭,尽可绰绰有余。屋之后进偏东,有浴室兼厕所一间,再外一间,为更衣室。前一间内充满极精美的20世纪用品,计有大洋浴盆一、白磁洋马桶一,洋脸盆一,盆之上装有大镜一方……”

新林院7号是新南院普通的一个院落,新林院建好后曾先后居住过清华会计科主任毕国葴和心理学系教授沈茀齋(沈履)。1949年,钱钟书和杨绛带着女儿钱瑗回到阔别十余年的清华园,便住进新林院7号,此时的钱钟书已从当年那个风华正茂、名震清华园的少年,成为了知名的学者。钱钟书到清华大学工作一年后,调任《***选集》翻译委员会工作,平时住在城里,周末回校,仍兼管研究生。钱钟书与杨绛一直住在新林院7号,直到1953年清华院系调整后离开清华园。此后,新林院7号曾几易主人,均为清华退休校友。

新林院7号的旁边便是新林院8号,1946年至1954年期间,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妇便居住于此,钱钟书夫妇与梁思成夫妇做了近4年的邻居。这也成为这两个院落广为流传的一段佳话。与新林院8号紧挨着的是当年清华哲学系教授金岳霖的住处,林徽因、梁思成与金岳霖之间数十年的友谊至今还被清华学生津津乐道。

1912年秋,十四岁的闻一多考取了北京清华学校,1922年毕业,赴美留学,1925年回国,曾先后在北京艺术专科学校、吴凇国立政治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后名中央大学)、国立武汉大学、青岛大学等校任教。1932年秋后,闻一多回到了离别十年的母校清华大学,任中国文学系教授,抗战开始后,随清华大学南迁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中文系主任。而在这十几年间,清华就成了闻一多先生的家,新林院便是他的居所之一。蒋南翔等也都曾居住于新林院。

新林院7号旁边,也就是新林院8号,如今经营者一家书吧,每天都有很多人慕名而来,在这方静穆的院落里,去探寻几十年前这些名人的气节与精神。

清华大学外文系英81班的同学们在参加“名居清华”调研活动后,提出了自己的保护建议:名人故居的经营模式可以多样化,可以尝试政府与民间投入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名人故居保护维修基金,鼓励和吸引名人的后代和社会力量参与进来,向书店、画廊、茶社等公用房屋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