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莱子戏彩娱亲 二十四孝感恩的故事:戏彩娱亲
戏彩娱亲是二十四孝故事中较为平凡的一个,但就是这种平凡中蕴含着感天动地的力量,下面是出国留学网为你提供的二十四孝感恩的故事:戏彩娱亲,欢迎阅读。想了解更多感恩的故事,请继续关注本栏目。
【戏彩娱亲】
《艺文类聚·孝引列女传》:"相传春秋时楚国老莱子事亲至孝,年七十,常著五色斑斓衣,作婴儿戏。上堂,故意仆地,以博父母一笑。"《幼学琼林·卷二·祖孙父子类》:"戏彩娱亲,老莱子之孝。" 诗曰:戏舞学骄痴,春风动彩衣。双亲开口笑。喜气满庭帏。
【戏彩娱亲故事全文】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的隐士,传说居住在蒙山之阳。楚王曾使其出仕,他和妻子便迁居江南,不愿应召。
老莱子是至孝之人,侍奉父母二亲,极尽甘美香脆的饮食。自己将要七十岁了,还说自己不老。他穿着五彩斑斓的衣服,扮作婴儿嬉戏舞于双亲面前。又曾经取水上堂,假装跌卧在地上,随即发出像小儿那样的啼哭,以此来使双亲高兴。
师觉授的《孝子传》中有关老莱子孝行的一个早期记载: 老莱子者,楚人也,行年七十,父母俱存。至孝蒸蒸,常著斑斓之衣,为亲取饮。上堂脚跌,恐伤父母之心,因僵仆为婴儿啼。孔子曰: 父母老,常言不称老,为其伤老也。 若老莱子,可谓不失孺子之心矣。 比较起来, 上堂脚跌 ,作为事实,而不是 诈跌卧地 ,似乎更合乎逻辑一些。
又徐坚的《初学记》有另外记载: 老莱子,至孝奉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著五色彩衣。尝取浆上堂,跌扑为小儿啼,或弄乌鸟于亲侧。 这里又多出在二亲身边把弄 乌鸟 的游戏。
在《艺文类聚》的《列女传》中还有一则记载: 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著五色采衣。尝取浆上堂,跌扑,因卧地为小儿啼。或弄乌鸟于亲侧。 此可以见到这些版本中的同与异,在流传中整合,在整合中又流变。
再看看武梁祠中的有关老莱子的画像,有学者作出了较详细的分析。武梁祠画像表现为四个人:老莱子的父母坐在帷幔下的榻上,一位妇女手持盘子,正在侍候他们进食;右边老莱子跌倒在地,并抬起手臂。再看武氏祠前石室的图像,重复了此图的左边部分,但右部与武梁祠画像不同,那位持盘的女性在此图中消失了,她可能是老莱子的妻子,但地上还留有一只盘子。老莱子跪在父母的前面,手持顶端有鸟的杖 此名鸠杖,是西汉政府赠送给耄龄之人的 这件器物表现出老莱子的年纪。然而另一种解释是,这只鸟是莱子用来取悦父母的真鸟,这就如上面说到的一样了。(巫鸿《武梁祠 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
在武梁祠的画像上还有榜题: 老莱子,楚人也,事亲至孝,衣服斑连,婴儿之态,令亲有欢,君子嘉之,孝莫大焉 ,还标有 莱子父 、 莱子母 字样。
这些都说明,作为孝子的老莱子,在民间广泛地传播着,且历史相当悠久。虽然老莱子孝行的做法,被后世认为有做作之嫌,甚至有些令人讨厌,但是其主旨很明确,就是千方百计让高寿的父母享受到生活的愉悦,希望永远保持像婴儿和父母相处的那种令人愉快幸福的感觉,使得父母之心常驻于年轻之时,常葆青春之态。
【戏彩娱亲读后感】
偶然看到一则故事,这则故事是说在春秋末年有位楚国人,名叫老莱子,他是楚国的隐士,对父母非常的孝顺。为了使父母免受战乱之苦,他带全家到蒙山隐居,开荒种粮自给自足。老莱子在七十岁时,为了让双亲心情愉快,便想办法逗老人快乐。有时老莱子穿花衣在地上翻跟头,有时还要学狗叫,把老莱子的父母逗得整日乐哈哈。
看后很受感动,想一想,谁没有自己的父母,谁又不希望自己的父母天天过得开心快乐。可是我们每一个人为自己的父母又做了多少呢?由于工作的忙碌,又有多少人能与父母长时间团聚在一起?由于生活的压力,我们每一个人又拿出多少时间去真正的替父母想一想?
看看故事中的老莱子,为了父母免受战乱之苦,便带全家去隐居。为了父母过得愉快,便穿花衣在地上翻跟头,学狗叫等等。老莱子身为隐士,也是有很高境界的人,他为了父母过得愉快,处处为父母着想,想尽一切办法来让他的父母过得愉快,并放下高高在上的隐士身份,还要学狗叫。
看到老莱子的所作所为,今天的人们应从中吸收好的养料。如果从老莱子孝顺父母来看今天生活中的人们,可能好多人都达不到老莱子的高度。
其实今天的人们,不用非得照搬老莱子的做法,非得也去隐居,非得也戏彩娱亲,那样在今天可能也不是十分现实和可取的。但只要今天的人们有时间多多想想父母,多多替父母分担一些忧愁,多多让父母过得开心快乐也就足矣!
其实父母并不希望过多的从儿女身上获得什么,只要儿女过得好做父母的也就心安。正因为如此,做儿女的也同样应希望父母过得好,并尽自己的努力让父母过得越来越开心。
人都有老的时候,当自己做别人的父母时,想来也不希望自己的儿女忽略掉他们的老人。
愿人人过得快乐,愿人人的父母过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