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韶华山水 纵情山水 魂牵威海——对话国画大师周韶华

2017-11-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纵情山水 魂牵威海--对话国画大师周韶华周韶华威海名人1月5日19时,一位84岁的老人在女儿的陪同下从武汉乘飞机抵达威海.这次回故乡,他是特

纵情山水 魂牵威海——对话国画大师周韶华

周韶华

威海名人

1月5日19时,一位84岁的老人在女儿的陪同下从武汉乘飞机抵达威海。这次回故乡,他是特地来看望年近90岁的姑姑,第二天再坐飞机回武汉。他不想让过多的人知道此次的行程,不想因为一些社会应酬而耽误跟家人团聚的时间。对于去年才刚刚离休的他来说,时间是他当下最看重的珍宝。

他就是,国画领域气势派的开宗创派者与理论建树者、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周韶华。

不间断的“万卷书”和“万里路”

因为此番回威的时间比较短暂,采访时间最终确定在5日晚上9点钟。

初见周韶华,满头银发的他儒雅地起身相迎,带着和蔼可亲的笑容,操着一口正宗的“荣成腔”说:“很感谢你们能来看我!”

2013年对于周韶华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因为他去年终于完成了多年来的心愿———从湖北省文联主席的位子上退下来。周韶华说,自己不太喜欢参加社会应酬,但是在那个位置上又推脱不掉。如今,终于可以潜下心来干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周韶华出生在荣成一个渔民家庭,自幼没了父母,12岁跟随八路军南征北战。而现在的周韶华却被称之为集美术家、艺术评论家等名衔于一身的复合型艺术家。他把这些荣誉归之于努力,不甘落后于他人的那种劲儿一直鞭策着他通过饱读诗书和远足山河不断突破自我。

周韶华说,如果只有一个轮子,那是独轮车,两个轮子就是双轮车,一个人应该有许多支撑点来让自己站立得更稳,所以他不仅从事绘画创作,而且认真地进行理论研究。

周韶华一直认为“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开阔眼界和感受文化的必经之路,他曾三下黄河,追溯三江之源,登上喜马拉雅山、昆仑山、天山、帕米尔高原和巴颜喀拉山,深入长白山林海雪原,考察白山黑水的苍茫浩瀚……这些经历都促使他形成了厚重的生命哲思与艺蕴积淀。

魂牵梦绕的“三点水”

“读他的画,你感知到的是山的呼唤、河的呼唤、海的呼唤;是历史的呼唤,时代的呼唤,一个东方赤子的呼唤;是风的呼啸、气的升腾、火的燃烧,光焰的喷射,生命张力的高扬。”知名美术评论家刘曦林这样评价周韶华的国画作品。

在20世纪中国山水画坛,周韶华是一位颇有争议的画家,也是画坛革新的标志性人物之一。

周韶华把自己的主要创作归纳为“三点水”:黄河、长江和大海系列作品。他说,水是生命的开始,文化的源泉,也是城市的魂魄。

30多年来,周韶华以钢铁般的意志,行程30多万公里,走黄河,越长江,跨大海,在历史与未来、传统与当代、西洋与本土之中不断探究,逐渐在中国画中矗立起“黄河文化”“长江文化”“海洋文化”三座高峰。

周韶华说,他特意去三江之源品尝三江水,黄河是母亲河,养育了芸芸华夏儿女,是中华文明的源泉,黄河作品有着一种拙朴、壮阔之美。作品虽然可能不及其他两个系列更出色,但仍是周韶华最喜爱的系列。

一个画家一生之中或许能创作很多作品,但是总有一种东西是牵连其中的主线。周韶华说,他画山水是对大自然的敬畏,但他更想通过祖国的大好山河来展示出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和深厚沉稳的文化底蕴,这是当代艺术目前缺乏而又应重点凸显的主题。

我是大海之子

84岁的周韶华精神状态很好,从天文到地理,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到当下的全球局势,他都侃侃而谈。老人爱调侃自己,一个小时的对话过程中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

虽然在巴蜀地区生活了60余年,但是乡土情结在他心中是根深蒂固的。他每年都会回威海老家看看故乡景,叙叙故乡情。如果不是武汉有熟悉自己健康状况的医生,周韶华很想回故乡继续他的创作生涯。

周韶华在威海生活了12年,家门口一望无际的大海、夜空里灿烂的繁星、渔民黝黑的脸上镌刻的笑容让他至今难忘。正如雨果的一句名言所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在周韶华的记忆里,以前渔民出海的时候遇上台风等恶劣天气就会有很多人回不来,但是海边的人从来都不怕。这种淳朴、豪爽的民风造就了他爽朗、豪放的性情。

当问起如果用自己的一幅画来展示威海,他会选择什么样题材的作品时,周韶华却摇着头说一幅画是完不成的。他认为,一个城市的文化不是几幅作品就能展现出来的,也不是靠绘画这一种艺术表现手法就能展现出来的。

周韶华现在每天的生活就是吃饭、睡觉、干活。所谓的“干活”就是:读书、画画、写文章。“书是读不完的,路也是走不完的,这两件事是我目前最大的遗憾。”周韶华笑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