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兰成毁了王治郅 独家评论:信兰成害苦了王治郅
王治郅要和国家队说再见了!只是,这声“再见”里满满的都是委屈,以及与他的历史地位和多年付出严重背离的不公。
对于王治郅来说,这是一届虐心的亚锦赛,他场均只打排在队内第7的16.7分钟,却得到第2的13.4分。王治郅依然是当下中国男篮性价比最高、最能在关键时刻解决问题的球员。但是,他决定不了中国篮球在技战术和精神层面的全方位退化,决定不了某些队友出工不出力的“实惠性”选择,甚至,他决定不了自己的命运,提线木偶般被篮协拽向毁灭之路。
几乎可以笃定,出征本届亚锦赛的12人名单是篡改版,如果不是篮协官员的行政摊派,王治郅本可以“体面”的落选,将自己的国家队影像定格在2010年亚运会脖子上挂满12面金牌接受队友膜拜,或者哪怕是2011年武汉亚锦赛那次不太光鲜的收复失地。
总之,王治郅告别礼的基调原本可以是淡淡的忧伤夹杂着浓浓的温情,到头来却因篮协的一厢情愿和不近人情搞得满地鸡毛。
扬纳基斯在第一版名单中“放逐”王治郅,是基于中国篮球的现状和未来,为长远构划:在保三即可进军男篮世界杯的“宽松”环境中,实在没有必要“唯冠军”论,因而也就没有必要过度消费老将,莫不如带上象征着明天的李慕豪;哪怕扬帅夜观天象,早就知道中国男篮会被人打成这个凑性,又何必带上一个满身是伤的老家伙呢?
即便杨帅看走了眼,认定王治郅现在的状态和实力配不上一个名额,他也在明面上知会本人了,每个教练都有自己的选人口味和组队思维,无可厚非。扬帅此举看似绝情,实则有情,是对球员的尊重。
然而,篮协官员只想着怎么撇清自己,规避潜在风险,认准了带上王治郅就是多上了一道保险,至于这道保险的系数有多高,扬帅和大郅怎么想的,一概不重要。
所以可以说,王治郅如此窝囊地谢幕,篮协是罪魁祸首,而信兰成再次因为王治郅——注意,不单单是因为男篮惨败——被推上风口浪尖也就变得顺理成章。
在其位、谋其政,担其责!谁也搞不清,将王治郅逼进12人名单是不是信兰成的个人意志,但事儿是篮协干的,信兰成又是最高领导,那就必须承受这份苛责——别忘了,倘若男篮夺冠,肯定不是信大人的一人之功,但政绩大抵都是他一人的。
从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算起,王治郅的国家队生涯跨越17载,从他个人角度说,这届亚锦赛耻辱般的第5名是不堪回首的“污点”,而另一次,则是迄今未能翻案的“滞美事件”。巧合的是,那次为时5年(2002-2006)的风波的行政责任人也是信兰成。
那5年,是王治郅的巅峰时刻,如果没有那段空白,他的篮球成就会更高。但那次风波对王治郅的影响,显然不只在篮球层面,据说那段时间,所有电视媒体、球赛转播都视王治郅为洪水野兽,NBA球队也不敢轻易收纳王治郅,更有甚者,王治郅当了爸爸之后,爷爷奶奶想看孙子一面,都只能赶NBA日本赛的巧儿。
那次风波或许只是误会:王治郅想在不损害国家队利益的前提下开拓NBA之路,领导却以为他忘本负国。而且,信兰成也绝不会故意整人,王治郅去NBA打球正是他亲手签字放行,据他自己回忆,当年做过很多努力,竭力平息风波,促成回归。
问题在于,那个误会不仅耽误了王治郅本人,也耽误了中国男篮:2002年世锦赛中国队排名倒数第2,釜山亚运会中国队惨遭韩国翻盘——作为一把手,信兰成难辞其咎。
最具讽刺意味的是,信兰成前脚刚被调离,接任者李元伟就圆满解决了“王治郅事件”,两任领导在办事能力和斡旋艺术上的差距,由此可见一斑。所以不妨这么理解,如果2002年时话事人不是信兰成,而是李元伟或者其他更有领导艺术的人,或许就不会有所谓“滞美事件”,王治郅的国家队履历上就会多上5年,记忆中也就没了那段梦魇。
只从个人角度说,“信兰成害苦了王治郅”的命题夸大其词,但从行政身份说,这样的命题又实实在在发生了。信兰成前后两次任职,王治郅先是损失了5年篮球青春,人生饱受煎熬,后又“晚节不保”,抱憾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