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琢的妻子 李玉琢:《一路直行——我的企业理想》

2018-02-2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与商业领袖万润南.段永基.任正非等人有过火花绽放,也有过矛盾冲突他被称为"中国职业经理第一人"39 岁下海参与四通打字机合资企业的创办,迅速改变四通OA 本部.华为子公司莫贝克的困难局面接手濒临倒闭.后来成为高压变频器领域第一品牌企业利德华福花甲之年投身中国风电企业--金风科技(002202,股吧),作出令人瞩目的贡献--他似乎有着点石成金的魔力,原本毫无起色的小企业,在他的领导和参与下风生水起本刊与您共赏李玉琢这本带着传记色彩的人生感悟约见任正非一天下班之后,我在宿舍里面给华为总裁办

与商业领袖万润南、段永基、任正非等人有过火花绽放,也有过矛盾冲突

他被称为“中国职业经理第一人”

39 岁下海参与四通打字机合资企业的创办,迅速改变四通OA 本部、华为子公司莫贝克的困难局面

接手濒临倒闭、后来成为高压变频器领域第一品牌企业利德华福

花甲之年投身中国风电企业——金风科技(002202,股吧),作出令人瞩目的贡献……

他似乎有着点石成金的魔力,原本毫无起色的小企业,在他的领导和参与下风生水起

本刊与您共赏李玉琢这本带着传记色彩的人生感悟

约见任正非

一天下班之后,我在宿舍里面给华为总裁办打了个电话,接电话的是个女秘书。我说我要见见你们任总。她问我是谁,找任总有什么事。我当时只说有事要谈,秘书便说任总很忙,不是什么人都见的,然后把电话挂了。我被气得不行,心想:堂堂四通副总裁居然遭到如此冷遇,任总也太狂了吧。

憋了15 分钟,又打电话过去,直接说:“请你转告任总,四通副总裁李玉琢求见。” 她说你再说一遍,我又重复了一遍,然后就放了电话。过了一会, 一个电话打过来,那个秘书的口气变了许多,说:“任总明天上午8 点在深意大厦五楼见你。”

那时四通很有名,华为还没出名。我在华为干了几年后,有人告诉我,任总当时以为我是去和他谈四通与华为合作的事。

第二天,我直接去了任正非在深意大厦的办公室。任正非给我的第一印象是,气质不凡,高大魁梧,一米八左右,满脸络腮胡子,有些老相,但很威严。穿着很朴素很随便,谈起话来滔滔不绝,经常会冒出一些你想不到的见解。

我开门见山地说道:“我是四通副总裁,在深通公司担任总经理,你们曾在我那儿加工过电路板,我想来看看你们公司。” 任正非也许是第一次见四通的副总裁,向我介绍一番华为的情况。当时在座陪同的是副总裁郭平。

听完以后,我问能不能去看看他们的企业,他立即安排郭平陪我到新能源大厦的研发中心参观。在新能源大厦四层的整个一层楼里,大概有三四百个工程技术人员,每人面前一台计算机在忙碌。我也算出过国、见过世面的人,这种壮大的开发场面还是令我非常震惊,因为当时四通虽然比华为名气大得多, 但是全部的开发人员加起来也不过才百八十人,差得远。

另外我还注意到一个细节,正在工作的每个人都很认真,井然有序。我的第一判断就是这里的管理水平很高, 员工的工作状态很好。

然后,郭平又带我去深圳二道关外的西乡生产基地。当时的西乡很落后,一栋六层大厂房, 每层的面积至少有3000 平方米, 生产饱满,物料、生产设备、半成品、产成品摆得满满的。我是四通合资公司生产部长出身,看得出他们做的通讯设备工艺很像样子。

回来的路上,我内心已经对华为产生了好感,琢磨在什么场合、以什么方式顺理成章地表示希望到这里工作的愿望,毕竟我来的时候并没有透露自己的真实意图。

中午,郭平请我在南海大酒店吃饭。席间,郭平问了我一些四通的情况,我一一作答。我也谈了对华为的印象,然后试探道: “郭总,如果我到华为来,能干些什么呢?”郭平大概没想到我会提出这个问题,愣了一下,然后说:“这个事儿得由任总来决定。”

晚上任正非请吃饭时,估计郭平已经把我的话告诉了任正非, 所以我便直接向任正非表达了到华为工作的意向:“看完你们公司之后,我非常震惊,公司发展不错,这个行业将来会有前途。我在四通干了八年,希望能到这儿做点什么。”

任正非听了没有马上表态, 而是说:几天后我们在北京的香山开会,那时我们见一面。我事后判断,他对一个四通的副总裁突然要求加入华为也不敢太相信。

另外,是真是假也不知道。更不了解我是怎样一个人。他需要调查。几天后香山饭店见面, 任正非正式邀请:我准备安排你把华为的一个子公司——莫贝克管起来,不知你是否接受?我倒不急了,说:最近几天我要到日本开董事会,15 日回国后再定。

客观而论,任正非的确有高明的地方。任是一个有特色、有思想的企业家,虽然这并不代表他永远正确。他有让人难以攀比的业绩, 但又有很多让人鄙视的弱点,甚至他的错也是有特色的。比如他总要提出一些耸人听闻的想法和口号, 老是过分地估计形势、提出指标。

人们认为不太可能的事,但他最后大都成功了,可谓是险中求胜的高手。相比之下,段永基靠的是聪明、权变;柳传志靠的是扎实、顽强。他们都有其过人之处,各自企业的走势和对社会的贡献、影响自然也不尽相同。

与任正非相处之趣

从进入华为到离开,都是任正非与我谈的话。在四年半近距离接触的日子里,他的所作所为, 点点滴滴,无不刺激你,推动你, 影响你,让你每一天不得安生。

四川华为成立之后,总经理付恒科刚刚上任,任正非的指示接踵而至:你们的主要任务是做好培训。之后怎么办,任正非没有说,付恒科也没敢问。员工们培训了一个月之后,付恒科给我打来电话:“李总啊,我就一直在这儿培训?最终这个企业靠什么吃饭?下一步该干什么?”我给他安排了三项工作,并亲自赶到成都,召开西南片区、成都办事处、四川华为联席会议,这次会议收到了两个结果:四川市场在合资企业的协助下,终于打开了局面,当年销售5 亿元;我还在回深圳的路上,有人就断章取义向任正非做了汇报,任正非打来电话怒气冲冲指责我,有什么权利取消办事处?然后一纸任命下来,要我搬到西乡去办公。

我知道这是对我的惩罚——像流放, 又像戴罪工作,有点小孩子赌气的味道。

但我始终没去,而是给任正非打了个报告:“我不明白为什么让我到西乡去工作,而且似乎只我一个人去,我的工作与西乡并无太多的联系,相反和总部的很多部门却要经常打交道, 我没有专车,这样一来我不知怎样开展工作。”心想在莫贝克你已经不明不白折腾我一次了,这回我有什么错?其他干部你随便折腾可以,我老李凭什么可以随便被你冤枉?我没有去西乡办公。过了一段时间,也就不了了之。

出差期间,只要跟任正非一块儿出去,每天早晨陪他散步是一定的,在昆明,在杭州,在长沙, 在成都,6 点不到他准打电话给你。我问,要不要叫其他人?他会说, 那些年轻人,都是懒蛋。他散步的特点是,背着手,一声不吭, 不停地走,很少驻足看点儿什么。你说照个像吧。他会说,要照你照, 我不照。

散步时,总要说点什么,有一次我说:任总,以后少发点儿火,对身体不好。任正非回答: 我发火时血压从不升高。我心想, 你发火时,谁给你量过血压呢?

任正非的脾气不好,爱发火是出了名的,也许与工作压力大有关,也许过于急躁。我亲眼见他骂过副总裁纪平,并把她的报告摔到地上,我在旁边感到莫名其妙。还有一次在青青世界,接待广东省局的领导,事后我跟聂国良、付恒科一起到任正非的房间,还没落座就把聂国良一通大骂,说他对待一个干部不该全听孙亚芳的。我和付恒科在旁边一直听着,退也不是,听也不是。回家路上我坐聂国良的车,他一声哀叹说:怎么做都不对,真的没法干。

最典型的是有一天晚上,我陪他见西安市电信局局长,吃饭吃到9 点。在回来的路上我问他回公司还是回家,他说回公司, 有干部正在准备第二天的汇报提纲(第二天时任全国人大委员长李鹏要到华为)。我陪他一起回了公司。

到了会议室,他拿起几个副总裁准备的稿子,看了没两行,“啪”的一声扔到地上:“你们都写了些什么玩意儿!”于是骂了起来,后来把鞋脱下来,光着脚,像怪兽一样在地上走来走去,边走边骂,足足骂了半个小时。总裁办的主任颜伟敏当时就哭了。后来他让人把郑宝用叫来重写, 郑宝用写了几页任正非看后说了句:到底是郑宝用,写得不错。一场雷霆暴雨才算过去。

这样的骂人,而且是对公司高层干部,不给面子,不顾人格, 我看到的不止一次两次。

一次在西湖边散步,他提到: 在杭州买个房子不错,退休了我们一起住在这里多好?我心想, 你的脾气这么不好,谁愿意跟你做邻居?现在想来1998 年真的在杭州买了房子,现在会很值钱了。那次散步差点误了他的飞机,我让他不回宾馆直接打车走,然后打电话让办事处把他的箱子送到机场。

任正非有一个习惯,在宾馆如果有服务生帮忙提行李、送水果之类的,他都会像在外国一样, 给服务生小费。这让我很惊讶, 在国内从未见有人这样做过。

任正非请我到他家吃过两次饭,一次在昆明,他妹妹的家里。一次在深圳他自己的家里。大约11 点的样子,他打来电话,让我到他家里吃饭,我知道有事要谈, 急忙去了。一进门,他问我:你的办公室里有什么人?我说,一个秘书被辞了,正在收拾东西离开。

任正非说:“她怎么骂人?” 我说,估计她心情不好吧。吃了一碗面条,我匆忙回到办公室, 秘书还没走,她得意扬扬地跟我叙述:哼,你们怕任正非,我可不怕。你刚走,他来电话问你在哪里?我说,谁知道他死哪里去了。他说,你怎么骂人?我说, 华为没有好人!他骂我混蛋。我说,你才是混蛋呢!

经常陪任正非去拜见各省市电信局的局长们,大多数情况下, 任正非都反客为主,滔滔不绝向人家兜售他的理论、想法。有时人家刚说一句话,他就打断人家, 弄得人家那么大的干部,压根儿插不上话。我在旁边看着干着急。有一次一位领导只好说:老任, 你看可不可以让我说句话。任正非这才打住。

任正非主张有效劳动和创造性的工作,有一次有人说了一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话,立即被他一通猛批:今后不准再说这种屁话,什么叫苦劳?苦劳就是无效劳动。无效劳动就是莫大(博客,微博)的浪费,我没有让你赔钱就不错了,还胡说什么功劳?

我在华为的时候,国家已经实行一周两天休息的制度,但华为一直坚持隔一周要有一个周六上班,大家都私下嘀咕这违反《劳动法》,但任正非对此置若罔闻。

跟任正非一起工作你会发现, 他是一个严重自我中心的人,一个既严厉又有趣的人。他的脑子不停地转,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他看问题的方法总与别人有所不同。跟他在一起,得随时防备他的突袭。他有时会突然地冒出一个什么主意,让你一时反应不过来;有时会莫名其妙地对你发火, 让你防不胜防,胆战心惊。

●《财经界》:书名叫做“一路直行:我的企业理想”,那么, 您的企业理想到底是什么?在您心里,什么样的企业,是理想的企业。

李玉琢:其实整本书,都是在说怎样办一个理想中的企业,而且, 我加入的企业,四通、华为、利德华福、金风科技,都有比较鲜明的理想追求,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有着各自不同理想追求的企业,不仅目标远大,他们都能将这些目标和理想贯穿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尤其始终如一注重对干部员工的教育和培养,因此,这些企业都做得很精彩。

在书的序言里我对理想的企业写了这样一段话:企业中的大多数员工每天不是迫不得已而是心甘情愿地去上班;不只是做一份工作以便养家糊口而是从自己的工作中可以得到快乐、得到成长;在企业的平台上,自己的特长和能力可以得到发挥,自己的劳动和人格能被尊重;大家团结友爱上下一心,企业的利益可以公平分享;人们在自己工作的企业有美好感、自豪感、成就感。

企业带给人们和这个社会的不仅是物质方面的,更有文化和精神层面的东西。如果说到企业的社会责任,非常重要的,就是看这个企业提供给这个社会的是什么产品, 什么服务,提倡什么文化,培养什么人。很多企业急功近利,以金钱为中心,就可能把企业,把员工引到邪路上去。实际上,企业如人一样,也是有灵魂的。好的企业一定有好的价值观,从长远看,这样的企业也一定是具有凝聚力和赚钱的企业,这就是企业理想存在的价值。

什么样的企业是理想的企业, 大家都在琢磨。四通、华为、利德华福、金风……他们都有相当的体现。刚改革开放时,我们离开国营企业,勇敢地投身到市场经济的大海中,真有一种身心解放的感觉, 在四通的几年,工资并不高,但是我们每一天都干得非常有劲儿,这里面不仅因为自己的能力得到发挥,还有一种目标的牵引在起作用。

“四通要做中国的IBM”, 让人一想起来就十分振奋。相反在研究所里,想干什么干不了,很多时间是混日子,这让我有一种混吃等死的感觉。在四通的时候,每天工作的都很疲惫,回家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但是却感觉到一种工作的快乐。

后来,四通提倡打工意识, 我突然觉得四通的企业理想在破灭。因为当初的四通,有这么一句话,叫做“金钱有诱惑力,事业才有凝聚力”。正是这种事业的感召力和凝聚力,让大家聚集到四通的旗帜下,而今天,突然口号变了,旗帜也变了,改为提倡打工意识,大家都是打工者, 干活儿而已,不要想那么多,事业和自己无关,做事的心境自然会改变。因此,我离开了四通, 离开时忍不住号啕大哭。

改革开放以后,人们思想解放,按照自己的想法办企业,摆脱了束缚,按照四自原则——自由组合、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创办民营企业,由市场、由用户来选择,这才是一个真正的企业。

四通当年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口号:“我们正在从事一项事业, 改革的事业;我们正在树立一种形象,改革的形象。”四通奉献给社会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 还有企业文化,以及这一文化的集中体现——四通人。后来我管理企业,都是按照这样的精神去管理, 不仅仅注重企业经济效益,更注重对员工的思想引导,对干部的培养, 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

到了华为,任正非说的很清楚, 就是共同富裕。我觉得这是他非常重要的一个思想。尽管大家都称他为老板,实际上,他的股份非常少, 百分之一点几,百分之七八十的员工,都是企业的主人。所以,华为能够发展到现在这么大,能够凝聚十五万人的力量,每年二千五百亿元的收入,专利也是中国企业中最多的,因为这个企业是大家的。

难道这不是理想吗?在华为,人人是企业的股东,人人是企业的主人。在四通的时候,还是一种目标的感召力,华为就是在践行共同富裕。

华为还有一条,是对知识、对技术的尊重,这与时代相契合。任正非是我遇到的企业老板里面对知识、对技术最关注的一个。他在讲话中, 就曾提出,“我们华为什么都不值钱,唯一值钱的,就是大家的脑袋。” 至少在别人还没听到知识经济这种说法的时候,任正非就提出了“知本主义”,这就是华为为何能吸引人才、有今天这样成就的重要原因。

万润南(曾任四通集团公司总裁)提出:先做人,后做事。很多人不理解。在长期的企业实践中, 我始终坚持这样的原则,坚持企业中人际关系的简单化,不搞并坚决反对所谓“企业政治”。包括书的名字,我也再三考虑,为什么叫“一路直行”?

实际上,很多的曲折,并不是不可避免的。有一些曲折是人为造成的,是因为我们的胆怯、回避、误解造成的。人们读完这本书以后, 可能会想,李玉琢这个人太自信了, 或者太自负了,的确有这样的东西在,因为有些东西光靠说还不行, 只有干出成绩来,才能说服别人, 所以,我常常不在乎别人怎么看, 会勇敢地去做,包括我在科学院计算中心的时候,在技术条件处,改选班长的时候,本来是要请示党委、请示所里才能进行,但是我觉得, 这样的事情请示了其实他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莫不如做了再说,当然这需要有承担责任的勇气。

记得在华为时,任正非曾对我说,“李玉琢,你得经常向我汇报。” 我说,一般的事,我用不着向你汇报,我的责任就是替你分担工作压力,解决问题。不该我决定的,或者我处理不了的事情,我一定会请示汇报。如果什么事都请示汇报, 那你要我干什么?

所以,我觉得,很多事情久拖不决,或者效果不理想,并不一定事情本身有多难,而是人们顾忌得太多了,或者说敢于负责,敢于承担责任的人太少了。

●《财经界》:您对管理企业有那么丰富和成功的经验,为何没有考虑自己办企业,自己做老板?

李玉琢:经常有人问到这个问题。我自己也在想,为何自己没有去办企业,自己做老板。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那些世界级的职业经理人, 哪一个办企业的水平不如他们的老板?他们也大都没有去办自己的企业。说明当老板并非是做企业最好的或唯一的归宿。

还有一个原因是,我比较幸运,总有好的工作等待着我,一个接着一个,甚至没有给我自己找机会办企业的时间。

有一点是我不愿意的,那就是一辈子守着自己投资的企业转, 天天担心自己的投资会不会赔了, 时时担心用的人是不是可靠,甚至担心是否有人觊觎自己的财产, 会不会有人谋财害命。见上帝的时候,还要考虑遗嘱如何写这样伤脑筋的问题,在惶恐不安中生活。我不担心上述的一切。我想活得自由潇洒一些,不想干了, 转身而去,没有任何牵挂。

社会本就是一个舞台,不必自己搭台子。演好每一个角色, 演出彩来,这才是人生的本质。只要锣鼓一响,人们关注的是角儿们演得是否精彩,情节是否引人入胜,而不会关注舞台是谁搭的以及门票的收入都归了谁。我的责任是努力把每一台由我主演的戏都演得鲜活、精彩。

在任何地方、做任何工作,我从来都觉得自己就是主角。一个人把别人的事情也当做自己的事情来做,做不好不大可能。如果任何工作,都能找到意义与快乐,那就再幸福不过了。

人都是这个地球上的过客,无论财富多少,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心灵的充实和安宁,一辈子无愧、无悔就可以了。我对此想得很明白。

●《财经界》:您经常接受一些烂摊子和一些你甚至并不精通的工作,大家可能都会有疑问,一个“门外汉”,如何能点石成金?

李玉琢:所谓工作,在很大的意义上就是解决问题的。做管理工作很大一部分工作,就是把别人管不好的事情经过你的手把它管好。在四通接手OA 本部,到华为接手莫贝克如此,接手利德华福也如此, 类似的事情很多。我常说,如果人家都做得好好的,要你来做什么? 正是因为有问题,才体现你的作用和价值。

当然,也不是任何烂摊子都可以点石成金,要有一些判断。最主要的判断是,决定接受之前,要搞明白为何烂,你有无能力解决它。搞不明白症结所在,搞明白了自己又没有本事解决它,自然不能接受。我在四通拒绝过接受被别人糟蹋亏损的企业,在华为拒绝到俄罗斯的高加索去工作,都是经过衡量之后, 觉得我难以完成,便坚决说不的。

至于改善一个企业中的某些部门,在我看来就更为容易些。比如在金风时的质控中心、电控事业部, 之前也都没有搞好,其实只要把人们引导到正确的工作轨道上,把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动员起来,一切便迎刃而解。

也有一些工作你可能不熟悉, 尤其一些技术性工作,必须尽快学习、掌握一些必要的知识,这是一个管理者的基本功。在华为,我钻研过接入网、通讯电源,在利德华福学习高压变频器,在金风要学习变流器和变桨控制器。为了解决兆瓦机组的稳定问题,还钻研过电磁兼容、永磁电机、电机轴承、磁钢等。不然作为管理者你如何作判断?如何作决策?但我至今认为,作为一个管理者,正确的工作思路和逻辑思维优于技术本身。

无论在四通,在华为,在利德华福,在金风,只要可能,我参加所有开发项目的立项,评审,转产, 优化的讨论,包括重大技术问题的解决。在我看来,技术产品是企业基本竞争力,是经营的主要载体,其他工作都是围绕它而运转的。因此,一个企业领导对这样重大的事项完全不闻不问,交由技术人员随便怎么做,出问题了才知道着急,我至今无法理解。

●《财经界》:书中很多次提到您的爱人,在辉煌时有她在您身边,在困顿时更有她的支持与理解。似乎印证了“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默默付出的女人”。是否可以谈一些她在您人生中所给予的感动与支持?

李玉琢:1989-1999 年, 我在深圳工作十年,她一个人在北京支撑着整个家,一个人带着孩子。一个女人独自面对这些,我深知她的不易和孤独。但她坚持了十年,而且无怨无悔,在我看来这是最了不起的。

2006 年,在我被人诬告、躲避的期间,她独自面对司法机构的追究。甚至为了我,她委曲求全,找各色人哭诉,请人伸手搭救。她一个人开车去北京西北郊区设在拘留所的预审处,一看到戒备森严铁丝网,她痛哭失声, 她知道弄不好自己的丈夫有可能就关在这里面了。在此期间,她的头发一绺一绺地掉,很多年都没有恢复。

这两件事并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我的妻子却一直勇敢地替丈夫遮风挡雨,不离不弃。

在书中,你会看到,我的很多工作的转折、选择,大都有我妻子的影子。她从没有因为利益、地位、官职等因素,阻止我的工作变化。相反,无论下海到四通, 还是离开四通,包括放弃华为回北京,离开利德华福,她没有说过一个“不”字。她的原则是两条: 只要你干得不痛快,就不要坚持了;只要身体顶不住,再好的工作也可以放弃。

●当代中国出版社:《一路直行:我的企业理想》是李玉琢24 年的职业生涯精彩纷呈、曲折前行的记录,其中折射出关于职业经理人和企业家、关于资本家和实业家、关于公司政治和个人价值观、关于信任和授权等问题。

●段永基:李玉琢始终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人,是一个拼命工作的人,一个动脑子办企业的人。

●曾仕强:“中国式管理” 有三个核心:修己——洞悉人性, 即洞悉人性动态变化,掌控变数, 有效沟通, 拥有丰沛人脉; 安人——知人善任,即掌握识人读心的领导本事,栽培能干得力的左右手;治事——运筹帷幄,轻松愉快,宁静致远,日理万机而不失策。在李玉琢身上,这三点都表现得很充分。

●俊俏的狐狸不说话:制度, 可小可大。对于一个家庭来说, 可以叫做家风。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可以叫做企业文化。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叫做国法。办企业, 管理企业,必须要建立健全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形成良性发展的企业文化。

李玉琢在这一方面, 很有手腕,很有想法,很有创新, 他有自己的一套绝招,十分中国特色的管理方法。目前,我们的诸多企管经验都是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但成功的少,失败的多。或许,读罢该书,人们可以改变些许认识。

●橙色的打印纸:读这本书, 让我体会到做企业,特别是大企业的困难和辛酸,很佩服李玉琢这种大气魄、大手段、大思维。现在搞经管的人很多,我也多少接触过一些,但李这样的人,还是少数。这本书,适合去讲书, 希望能现场听听李的演讲,最好还能略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