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发展规划
目前,吉林省的“一村一品”的典型乡镇已经达到了135家,“一村一品”的典型村达到1555家。“一村一品”的发展有利于推动地方主导产业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农民拓展市场的能力;“一村一品”也发挥了较好的典型示范作用,更重要的是可以拉动农民的增收,吉林省从事“一村一品”的农户平均比普通农户要增收3000元左右,“一村一品”的专业从业人员的收入比普通农户要增加1700多元。
一村一品运动起源于日本,是日本大分县前知事平松守彦于1979年倡导发起的。这一运动强调,要引导农村居民认识自我、发现自我,找到本地的闪光点,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开发生产具有本地特色、令人感到自豪的产品,并使这些产品不断走向国内外市场。运动秉承三条基本原则:一是立足本地,放眼世界;二是独立自主,锐意创新;三是培养人才,面向未来。一村一品是一种充分利用本地潜在资源和资本发展地方特色经济的模式,属于内发型发展模式。随着一村一品运动的深入开展,一村一品的基本理念已逐步为许多国家和地区所认识、所接受,在亚非等一些发展中国家,一村一品已成为振兴地方经济、消除贫困和城乡差距的重要措施。
我国引入一村一品概念,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2002年,陕西、江西、广东等省正式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来抓,并取得显著成效。一村一品很快进入中央决策,连续两年写进中央一号文件。去年5月,农业部在江西南昌召开了全国发展一村一品经验交流会议,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发展一村一品的高潮。现在我们讲的一村一品,在强调发展地方特色经济的同时,又赋予了它新的含义,即强调品的延伸、品的放大与品的集聚,把它作为农业农村经济专业化、规模化发展的一种模式。对于一村一品的内涵,必须完整、准确地理解。一村一品是一个形象说法,它并非要求一个村只限于生产一个产品,可以是一村两品,也可以是一村几品。所谓的村也是一个区域概念,可以是一个村,也可以是几个村,甚至是一个乡镇。一村一品强调的是,一个村至少要开发一种产品,一种具有本地特色、打上本地烙印的产品,并围绕主导产品的开发生产,形成特色突出的主导产业。这个主导产业可以是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也可以是商贸、餐饮、休闲、文化等行业。一村一品的发展过程,是一个由资源变产品、产品变商品、商品变名品的过程,是一个由品种到品质、品质到品牌的跃升过程,是一个通过产品的开发生产托起一个产业、振兴一方经济的过程。发展一村一品,是使优势不明显的村加快培育出主导产业,使拥有主导产业的村将产业规模做得更大,产业链条拉得更长,发展得更具特色。
发展一村一品是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综合作用的结果。农业产品与工业产品相比具有很强的特殊性,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规律在农业产品的生产和交换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自然条件看,受气候影响,我国农业形成的生物多样性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南方雨热同季,北方四季分明,东部沉降入海,西部翘首高原,中部平坦广袤。这些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经过自然选择,在不同区域培育了各具特色的名优产品。如东北三宝、西南藏药、东部水产和中西部的桑茶果艺等。这些产品带有很强的地域性,只有在适宜区域内生产才能取得最佳的品质和最高的产量。从经济效益看,发展一村一品的收益明显高于常规生产。原因是经过一村一品的专业化生产,促进了分工分业,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就地形成集散市场,降低了流通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益。据吉林有关方面调查,在专业村发展暖棚蔬菜的投入产出比为1∶2.9,不在专业村的为1∶1.9;在专业村生产中药材的投入产出比为1∶4,不在专业村的为1∶2.7。从社会发展的进程看,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等社会元素在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发展一村一品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农业资源,还能够通过整合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各方面的社会元素,开发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优势。从这些情况看,发展一村一品不是偶然的现象,而是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
发展一村一品是开发农业多种功能的有效载体。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农业的功能不断拓展、效用不断延伸、内涵不断丰富,日益显示崭新的面貌、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快速推进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经济在较长时期保持高速度增长,GDP总量和人均GDP增长迅速;二是国民经济结构变动明显,非农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国民经济结构变动,工业化、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工业化中期阶段,特别是随着工业化由农业提供积累向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到来,农业的功能定位发生了深刻变革。
新形势下的农业不仅具有食品保障功能,而且具有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从各地实践看,现阶段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最有效的载体就是发展一村一品,培育专业村和专业乡镇。比如,开发食品保障功能,认证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必须开展以村为单位或以乡为单位的环境监测;再如,开发乡村旅游最主要的卖点是民俗村寨,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村寨、吉林延边的朝族村等都是以村为单位发展起来的,不仅可以参观美丽的自然风光,而且还可以欣赏各具特色的民俗和风情表演,在繁荣经济的同时,还发展民族文化。这些专业村、专业乡镇在开发农业的多功能方面正在发挥着重要的载体作用。
发展一村一品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性工程。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最迫切的任务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现阶段提高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水平的关键在于怎样尽快将先进技术转化为农业生产力、怎样尽快用先进装备武装农业、怎样尽快用先进理念指导农业。近些年,国内外发展一村一品的实践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启示。日本大分县实行一村一品运动20多年来,全县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一个思想保守、经济落后的地区转变成为一个生活安定、环境优美、经济发达的国际化地区。现在已培育特色产品300多种,农民人均收入从1979年的10万元增加到20万元,在九州岛居首位,在全日本排在中等。尽管我国国情不同于日本,农民科技素质不高,生产经营分散等问题还比较突出。
但是,我认为在不打破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前提下,发展一村一品是现阶段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重要、最现实的基础性工程。发展一村一品,有利于集中生产要素的投入,推广现代农业科技和装备,实现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从而促进要素投入集约化、资源配置市场化、生产手段科学化和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从实践看,凡是一村一品发展好的地方,其生产水平、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也都相对比较高。最近我算了一笔账,按照现阶段专业村的发展水平,未来5-10年,如果全国专业村的比率能够达到40%,农民收入总体上就可以增长30%,农民在环境改造、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也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
在我国如何推进一村一品又好又快发展?我认为,发展一村一品应当走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化经营之路,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品一社,一乡一业、一业一企的龙型经济模式。一村一品的发展,必须以产品的顺畅销售为前提,没有市场的认可与接受,产品就成不了商品,更成不了名品。谁是市场主体?是龙头企业、中介组织、专业市场等各类产业化组织。新兴产业的形成,主导产业的培育,传统产业的提升,都离不开产业化经营。实践表明,哪个地方农业产业化经营搞得好,哪个地方一村一品就发展得快,主导产业就培育得好,专业村、专业乡镇就形成得多。在推进一村一品过程中,要用产业化经营的思路来谋划,把一村一品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个重要环节去发展,将一村一品专业村、专业乡镇打造成产业化链条的基础,产业化经营的“第一车间”、原料基地。
在发展一村一品的实际工作中,最根本的是要抓好主导产品、新型农民和流通组织的培育。
——主导产品培育。发展一村一品,“品”是主线,“品”是核心,“品”是前提。要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开发生产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名优特新农产品,突出“品”的特色;要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推介一村一品的产品,使其广为人知、广为接受,扩大“品”的影响;要推行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生产,保证“品”的质量;要引进农业新技术、新品种和新工艺,加快消化、吸收和改良,提高“品”的档次;要加强品牌的培育、认定、宣传、保护和推广,打造一大批竞争力强的名牌产品,增强“品”的亮度。
———新型农民培育。人是最能动的因素,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发展资源。农民是发展一村一品的主体。发展一村一品,关键是培育新型农民,让农民认识自我,认识本地资源优势,认识本地发展潜能,努力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产品。围绕主导产品和产业,以科技入户、阳光工程等为平台,创新培训形式,丰富培训内容,提高培训效果,培养有文化、懂技术的农村实用人才。积极引导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并以龙头企业为阵地,加强岗前岗中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造就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农村人才。
——流通组织培育。过去我们抓农业生产,时常出现抓什么什么多、谷贱伤农的情况,根本原因就是缺乏市场。发展一村一品必须汲取以前的教训,搞好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使开发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但卖得出去,而且还要卖得好价钱。龙头企业是靠山,是载体,是市场,要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壮大龙头企业群体,依靠龙头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中介组织是连接基地农户与龙头企业的桥梁与纽带,要利用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努力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农民经纪人队伍是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龙头企业孕育与发展的基础,要加强引导与支持,促进其快速发展。同时,要围绕主导产业的发展,建设形成各种专业批发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现代物流企业。
发展一村一品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遵循自然经济规律,在工作中要正确把握以下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一个好典型的形成、一种好模式的创立,都是其自身客观规律作用的结果,一村一品的发展也不例外。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而不盲从、不跟风。要立足于本地资源状况,综合考虑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条件等因素,因地制宜,扬长避短,找准一村一品发展的切入点,适合什么就发展什么,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以及发展乡村旅游业等农村服务业、文化产品、民间手工艺等非物质产业。积极培育发展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全方位、多层次、长链条发展,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变潜在优势为显性优势。
——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及其生产经营自主权,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调动农民发展一村一品的积极性,激发农民发展一村一品的创造力。要积极倡导农民树立自强自立意识,激励农民大力发扬艰苦奋斗、自主创业、自我发展的精神;要积极引导农民增强市场观念,转变经营理念,提高种养技能、加工技术、营销技巧,进一步提升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使农民成为推进一村一品发展的主力军。
——强化服务意识。在发展一村一品过程中,政府的角色定位至关重要。各级各部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改进工作方法、突出工作重点,为一村一品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建立健全市场信息发布制度,发挥市场引导作用,为一村一品发展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服务,实现产销对接,提高产销率;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拓宽信贷资金支农渠道,安排一定规模的信贷资金,支持一村一品的发展;按照“便捷、易行、实用”的原则,加快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为一村一品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服务;进一步加大对一村一品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整合现有人力、资金、项目等各种要素和资源,向一村一品倾斜。认真制定发展规划,促进一村一品、一乡一色的特色产品优势,向几村一品、几乡一色、一县一业的区域化、专业化、产业化的块状带状经济发展新格局转变。用典型引路的方法,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帮助农民富,走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一村带多村、多村成基地的路子,实现“兴一业、富一方”。加强对发展一村一品工作的宣传,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一村一品发展的良好氛围,为一村一品搭建良好的发展平台,推动一村一品又好又快发展。(来源:中国国家农业信息网-官方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