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将程世才 智勇兼备 能攻善守 堪称战略中将的程世才
1990年12月30日,原国家主席李先念在《人民日报》发表纪念文章《痛悼程世才同志》,饱含深情地写道:“在大别山区,在西征路上,在川陕根据地,在长征途中,在河西走廊,在风雪祁连山,我们同命运、共呼吸,带领部队浴血奋战,迭摧强敌,战胜重重风暴和苦难,经受过数不尽的血与火的考验,结下了披肝沥胆、生死与共的战斗情谊。
”对于程世才的军旅生涯,李先念予以了高度评价:“世才是从枪林弹雨中冲杀出来的,打过许多大仗、硬仗、恶仗,智勇兼备,能攻善守,屡建奇功,是人民军队的一员战将。”
能够得到李先念如此评价,可见程世才将军的不凡。
一、“一个团长,竟然想吃掉敌人13个团,有战略眼光啊!”
1912年8月8日,程世才出生于湖北省礼山县(今大悟县)一个贫农家庭,从小就过着饥寒交迫的苦难生活,养成了勤劳勇敢、敢于反抗的性格特点。
1930年4月,大别山区的红军队伍整编为红1军,在军长许继慎、副军长徐向前领导下,这支只有2000人的工农武装不断壮大。程世才就在这支队伍里开始军旅生涯。
1931年1月,红1军改编为红4军,程世才升任第11师第33团特务连排长。10月,李先念从地方上调入红4军工作,担任红33团政治委员,他很快认识了程世才,并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那时,他任排长,年仅19岁,头脑清晰,性情豪爽,作战勇敢,虎虎有生气。”由于一贯作战勇敢、忠诚革命,程世才很快被发展为中共党员。
1931年11月,红四方面军成立,徐向前担任总指挥。在徐向前指挥下,程世才每役必与,在战火中不断成长,历任红33团连政治指导员、红11师党支部书记、红33团政治委员。
1932年10月,由于张国焘错误指挥,红四方面军被迫放弃鄂豫皖苏区,向西实施战略转移。西征途中,红四方面军在枣阳新集遭敌重兵包围,红11师奉命夺路突围。激战中,红33团团长吴云山牺牲,程世才临危受命兼任团长,他拔出大刀冲向前线厮杀,身负重伤兀自不退,直至突围成功。
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转战到川陕边境,开始创建川陕苏区。次年2月,四川军阀田颂尧拼凑近6万兵力,对红四方面军发动“三路围攻”。红四方面军总部采取“收紧阵地、待机反击”的作战方针,主动向苏区中心退却,在运动防御中寻找战机。
反击发起前,程世才大胆建议方面军总部:派出部分兵力,秘密插入敌人侧后,切断贪功疾进的敌左纵队13个团退路,把他们一网打尽。建议上报后,一向不苟言笑的徐向前笑了:“程世才,厉害啊!
一个团长,竟然想吃掉敌人13个团,有战略眼光啊!”他随即指示,就由程世才担此重任。5月下旬,程世才带领红33团冒着倾盆大雨,穿过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秘密插入敌人侧后,为红四方面军一举全歼敌人左纵队13个团,创造了重要条件。
1933年7月,红四方面军进行整编,红11师扩编为红30军,李先念担任军政治委员,程世才历任第90师政治委员、第88师师长兼政治委员、红30军副军长,成为红30军的优秀指挥员,是徐向前的爱将之一。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会师懋功,程世才已经担任了红30军军长。在毛儿盖,程世才实现了多年的愿望,见到了毛泽东。时年23岁的程世才,引起了毛泽东的格外注意,他紧握着程世才的手说:“你这个军长很年轻啊!”同年8月,程世才参与指挥包座之战。在险恶地形条件下,他挥军攻坚打援、分割歼敌,取得消灭胡宗南一个主力师的重大胜利,打开了红军北上甘南的通道。
1936年10月,奉中革军委命令,红30军等部兵力西渡黄河,组成西路军,转战河西走廊,从战略上策应河东红军,伺机打通新疆。作为红30军政治委员,李先念对搭档程世才非常敬佩:
世才面对强敌险境,凛然不惧,上级指到哪里就打到哪里,带领部队与优势敌军反复拚搏、血战,在一条山、四十里铺、水磨关、永昌、倪家营子等地,予敌以重大杀伤。西路军失败后,我们率左支队的千余人转入祁连山中,同饥饿、伤病、严寒、冰雪、追敌顽强斗争,艰苦至极。他毫不灰心丧气,谈笑自若,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信念,有力感染着同志们。
1937年4月,经过艰苦转战,李先念、程世才带领西路军左支队终于脱离险境,千里跋涉到新疆地区(当时,新疆地方政权倾向革命)。中共驻新疆办事处代表陈云、滕代远亲自迎接李先念、程世才等,感谢他们为党保存了一批骨干。
二、酝酿“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发展平北”的战略方针
1937年7月,全面抗战打响。程世才人在新疆,心在战场,时刻想奔赴抗日前线!这年12月,程世才如愿以偿,回到革命圣地延安。考虑到对日作战不同于国内战争,中央领导让程世才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一年。
1938年11 月,鉴于八路军挺进冀东地区受挫,中央军委决定成立冀热察挺进军,恢复和扩大我党我军在冀东的影响。冀热察挺进军,编制序列直属八路军总部,由晋察冀军区代管。很快,程世才接到通知:做好去冀热察挺进军工作的准备,拟任挺进军参谋长,协助挺进军司令员萧克工作!
程世才得知这一战略决策的原委,深感中央对自己的巨大信任。对于萧克,程世才也不陌生:长征后期,萧克曾任红四方面军第31军军长,两人一起协同战斗过。
1939年1月底,萧克、程世才率领组建冀热察挺进军的近百名干部,终于到达(北)平西。2 月7 日,挺进军正式成立,同时还成立了以萧克、宋时轮(后为程世才)、邓华等5 人组成的军政委员会。挺进军由萧克任司令员兼军政委员会书记,程世才担任参谋长。
◆解放战争时期程世才与战友在东北柳河合影。
1939年5月,萧克去晋察冀军区参加会议,程世才主持挺进军工作,得以一露锋芒,让萧克赞不绝口:
就在我去军区开会期间,日伪军9000 多人从察南、北平各据点集结出发,分10 路向我平西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的“扫荡”。这时我不在平西,由参谋长程世才指挥反“扫荡”。程是老红军,是土地革命时期鄂豫皖地区产生的人物,与我从延安同来平西。
此次反“扫荡”,他指挥平西部队和地方武装,只十多天就把敌人打出去了。我回到部队,他向我作了详细汇报,使我深感有这样一位责任心强,又有指挥能力的好战友。我们在冀热察地区开展游击战争更有信心了!
对于冀热察挺进军的发展方向这一战略问题,程世才作为智囊,自然倍加关注。通过认真研读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文件、《论持久战》等著作,他脑海中酝酿形成了在冀热辽广大地区发展游击战争的构想,即“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发展平北”的方针。他找萧克探讨,萧克深有同感:“英雄所见略同!我也正是这样想的!”1939年11月,挺进军上报“巩固平西,坚持冀东,发展平北”这一“三位一体”的战略方针,得到八路军总部批准。
根据这一战略方针,平西是根本,它作为华北抗战重要战略支点绝不能丢;冀东是支撑,冀东在手,挺进军进可攻,退可守;平北是链条,从平西到冀东,从冀东到平西,都要经过平北。不控制平北,三位一体,那是空话。
“发展平北”是啃硬骨头,正如萧克回忆的:
发展平北,是“三位一体”任务中最为艰苦的。平北与冀东、平西不同,这里原来没有党的组织,主要是依靠外地派干部去工作。平北的名称,是我到平西后叫起来的,当时我们把冀热察地区分为三大块,冀东和平西二块,命名仍旧。二块之间的一块,因处于北平市区之北,跨长城内外广大地区,便称之平北,言简意明。这个地区是敌人经营已久的占领区。
程世才迎难而上,决定亲自发展平北。他和萧克反复商议,采取了独具特色的斗争方式:第一,先隐蔽发展,再公开活动。初进平北,程世才采取隐蔽发展之策,以免声势大惊动敌人,促其警惕,等力量慢慢壮大了,再公开活动;第二,采取逐渐增兵的方法。
旧军事典籍上,是忌讳这种做法的,但程世才认识到深入敌后有异于正面交兵,他先派出小部队进入平北,站稳脚跟后再增加兵力,如同滚雪球一样,搞得敌人焦头烂额;第三,组织形式不拘一格。平北虽有军分区、县大队等称谓,但不用统一编制,小名义中有大内容。程世才也常穿便衣,不光做领导和指挥员,有时还当侦察员。
1940年秋,“发展平北”结出硕果,平北军分区正式成立,程世才兼任司令员。到1941 年夏,平北主力部队已发展到2000 多人;同时,平西、冀东、平北真正实现了“三位一体”,遂在敌后形成了三大块互相邻近、人口达320万的根据地。加上北平南面为大清河解放区,这个千年古都已完全处在了八路军包围之中,驻北平日伪军一夕数惊。
1942年春,挺进军完成历史任务,领导机关撤销,程世才调任晋察冀边区人民武装部部长;1943年夏,程世才重返延安,进入中央党校学习,曾任中央党校四部副主任。
三、力主四保临江,被陈云称赞“有战略头脑”
1945年9月,抗日战争刚刚胜利,国民党人就在盘算内战。为把东北经营成为反对内战的堡垒,程世才等一大批军政良才奔赴关外。同年12月,他就任东北人民自治军(司令员林彪)辽南人民自卫军司令员,参加对国民党军的防御作战。
1946年1月起,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林彪仍任司令员。在东北民主联军管辖下,成立了北满(司令员高岗,政委陈云)、东满(司令员周保中,政委林枫)、南满(司令员程世才,政委萧华)、西满(司令员吕正操,政委李富春)四大军区。能够担任四大军区司令员之一,负责指挥南满地区的对敌作战,并与高岗、陈云、李富春、吕正操等并驾齐驱,可见程世才军政兼优。
1946年4月,国民党军继攻占沈阳、抚顺、辽阳、鞍山、营口等重要城镇后,又向林彪重点设防的本溪、四平疯狂进攻。为了保卫四平,东北民主联军总部成立了4支机动野战纵队,程世才兼任第3纵队司令员,罗舜初为纵队政治委员。他们率部从本溪出发北上,参加四平保卫战。
一开始,林彪命令程、罗:进攻开原,截断中长路,使进攻四平之敌有后顾之忧;同时,阻止沈阳方向援敌。不料,3纵向开原前进途中碰上了“硬钉子”:在威远堡和国民党新6军打了一场遭遇战。双方打得异常激烈,僵持住了,谁都难以前进。
程、罗把情况报告给林彪,林彪回电说:3纵的任务改变,不打开原了,就地阻止新6军北上,掩护四平我军左翼。于是,程、罗指挥部队同敌新6军顶牛,从开原老城一直打到莲花街。新6军是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全部美械装备,训练有素,曾经远征缅甸,战斗力很强,3纵实在是遇到劲敌。5月16日,程、罗电告林彪战况,足见这是一场恶仗:
自10日至今连续进行七天作战,部队没有睡过一通夜,终日作战,转移做工事,甚疲劳。可携带的各种子弹、炮弹已消耗尽了……
敌新6军也发现对手难缠,他们改变了战术,以小部队在阵地上和3纵纠缠,主力依仗机械化优势,乘坐600多辆汽车实行大迂回。结果,新6军迂回成功,林彪不得不放弃四平,参战部队大部分北渡松花江。新6军虽然迂回得手,但他们也不得不承认:“这次新6军是绕过去的,不是打过去的,实在惭愧!”
1946年7月,由于四平失守,东北我军控制区域锐减,南满军区遂改称辽东军区,萧华担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程世才专任3纵司令员。10月,辽东军区发起新开岭战役,程世才指挥3纵,协同4纵,全歼敌人一个整师,开创东北民主联军一战歼敌一个整师的记录。
同年12月,为加强南满地区领导力量,中共东北局派陈云、萧劲光等来到辽东临江,统一领导南满地区党、政、军工作,陈云兼任辽东军区政治委员,萧劲光担任辽东军区司令员,萧华改任军区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程世才改任副司令员。
作为负责作战的副司令员,程世才协助萧劲光指挥军区部队,时常提出极具战略眼光的意见。
◆1947年8月,程世才(二排右3)、萧劲光(前排右1)、韩先楚(前排左3)、罗舜初(二排右1)等出席辽东军区军事会议合影。
1947年3月,在三攻临江不克的情况下,南满国民党军拼凑了10万之众,第四次窜犯临江。国民党东北保安司令郑洞国坐镇指挥,展开500里宽的正面进攻,妄图直取临江。大敌当前,辽东军区召开党委会,分析撤守问题。会上,程世才慷慨陈词,力主四保临江:
解决东北战场的胜负问题,主要是靠北满我军主力,我们南满只是一个局部。南满吸引敌人越多,杀伤敌人越多,则越有助于北满主力下(松花)江南。坚守临江,硬着头皮打下去,虽然我们可能损失很大,但对整个战局是有利的。放弃临江,走为上计,南满就可能是敌人的天下,则敌人下一步就可以全力对付北满了。
程世才的发言,得到陈云、萧劲光、萧华等人的一致肯定:坚决打下去,坚持南满,是我们应尽的责任;这一仗是关键性的,应从全局着想。4月初,经过浴血奋战,敌人四犯临江又被彻底地粉碎了。战后,陈云致电林彪,谈到程世才关于四保临江的发言,称赞他“有战略头脑”。1948年8月,程世才又转任安东(今丹东)军区司令员。
综观程世才在东北解放战场的表现,李先念中肯地指出:“他为解放东北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程世才关于公安部队建设的观点,很有战略前瞻性!”
1950年9月,抗美援朝在即。作为安东军区司令员,程世才时刻关注鸭绿江对岸的战况,盼望参加抗美援朝作战。没想到,中央另有考虑,委这位战将以重任。
1950年9月22日,中央军委成立公安部队(今武警部队前身)领导机构,任命罗瑞卿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程世才为第一副司令员,负责公安部队的作战、训练工作。
程世才认为,把握住公安部队的任务特点,才能科学统筹战术训练与合理用兵,他和罗瑞卿都认为:“公安部队的任务,一方面带战斗性,一方面是特殊的警备。具体地说是:(甲)肃清分散活动的匪特。……(乙)镇压可能发生的反革命的暴动和捣乱。
……(丙)对潜伏的反革命分子进行侦察或逮捕。(丁)特殊的警备任务。如对党政军首脑机关,经济部门,铁道线上的重要桥梁、隧道,以及军事要地、工厂仓库的保卫工作。”正是从公安部队的任务特点出发,程世才科学地指出,公安部队战术训练有别于国防军:
部队的训练上,除施以一般军事训练外,还要有特殊的战术训练,如侦察、熟悉当地情况,及各种活动方法;因为要执行各种任务,经常会一连、一排、一班,甚至一两个,或军衣或便衣进行活动的,因而政治工作与政策的训练亦很重要。……与国防军营团以上干部学战略、学兵团战术不同,公安部队干部主要学班、排、连的指挥和战术、技术,还要学习游击战术,学习奔袭、突击、化装等,以对付狡猾的土匪。
程世才久经沙场,对于公安部队训练标准极高,强调向解放军(国防军)看齐:
我们部队的基本军事素养不能低于国防军,虽不是一切都照国防军训练,但必须完成公安部队所应该进行的军事训练计划。
从公安部队任务特点出发,程世才极其重视公安部队的合理用兵,他和罗瑞卿都坚持认为:
必要的警卫是需要的,但不要搞得岗哨林立,要想办法改进。精打细算,根据需要使用兵力。……某些单位那种“韩信用兵,多多益善”的情况必须加以改善,否则部队就不能训练,不能提高。因此,要做到:既保证完成任务,又不浪费兵力。……这样就可以避免滥用公安部队的现象,现在北京许多本来不用派兵的地方,如一些学校、公园等也派了兵去,这是不需要的。
多年之后,内卫战线老同志都说:“程世才关于公安部队建设的观点,很有战略前瞻性!对于今天的武警部队建设,这些观点仍然具有相当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尖锐复杂的内卫工作中,程世才反复强调:保证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党和国家首脑机关的安全,是关系革命事业最高利益的大事,必须做到万无一失。对国庆大典、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活动,他都认真研究,周密部署。
肃清匪患,是公安部队的重要任务,也是程世才的份内之事。20世纪50年代初期,国内还有许多残匪,主要在四川、云南、贵州和其他一些边远地区。他们或成股分开窜扰,或组织煽动暴乱,甚是嚣张。不将这些蒋介石的残渣余孽全部消灭,人民难以得到安宁。于是,罗瑞卿、程世才组织公安部队进行了大规模的清剿。他们动用了30多个团的兵力,打了著名的大雪山、黑水和草地等战役。
1952年3月间,窜逃缅甸北部的国民党第八军军长李弥,竟回窜到我国境内云南耿马一带,依托大雪山地区建立伪政权。这年5月,程世才亲自指挥进剿,打了三个多月,歼其一部,余匪逃出境外,再也不敢大举进犯了。大雪山战役,对于巩固西南边防有重大意义。
黑水位于四川北部,南北长200公里,东西宽150余公里,被以傅秉勋为首的数千匪徒盘踞,号称“陆上台湾”。1952年7月,在程世才组织协调下,西南公安部队一役投入兵力两万余人,按照“堵死、围死、全歼”的原则部署作战,连续打了两个多月,全歼这股匪徒。
以马步芳叔父马良为首的股匪,流窜川甘青边草地上,一度发展到9个纵队、4个支队和1个炮兵大队,四处烧杀抢掠,成为当时大陆上为害最大的一支股匪。1953年初,程世才组织大进剿,军事打击、政治瓦解双管齐下,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把这股残匪彻底消灭了。
经过罗瑞卿、程世才等10年不懈努力,基本上肃清了分散、隐蔽、零星流窜的散匪,为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社会条件。
1955年7月,公安部队改称公安军,成为五大军种之一,程世才仍任第一副司令员;9月,人民军队第一次评授军衔,他被授予公安军中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五、投身装甲兵建设,“又有重要建树!”
1957年8月,中央军委撤销公安军番号,程世才调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协助司令员邓华加强东北战备,防止美国在朝鲜半岛重燃战火。
1959年11月,为加强军委装甲兵建设,程世才调任装甲兵副司令员,直到1982年9月光荣退休,他在装甲兵一干就是23年。
装甲兵,是以坦克和其他装甲战斗车辆为基本装备的兵种。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中,我军吃过没有装甲兵的亏,程世才也有切身体会。因此,对于能够参加装甲兵建设,他是非常兴奋的。
◆1965年军委装甲兵首长合影,第一排左起:张文舟、贺晋年、向仲华、许光达、黄志勇、程世才、顿星云、钟人坊。
早在1958年7月,根据我国地理状况,中央军委确定了“南轻北重”的发展方针,即南方发展轻型和水陆坦克,北方发展中型和重型坦克。到装甲兵工作后,程世才协助司令员许光达大将,积极推进“南轻北重”方针的落实。20世纪60年代中期,62型轻型坦克、63型水陆坦克、63式装甲输送车相继装备部队,极大提高了我军装备水平,这是程世才对我军现代化的重要贡献。
1970年2月,作为装甲兵主要负责人(这时许光达已经逝世),程世才带领装甲兵机关和第五机械工业部联手,成立了“五种新型车辆会战领导小组”,旨在通过科研会战的形式,加速新型装甲车辆的研制速度,集中攻关122中型坦克、132轻型坦克、212水陆坦克、532履带式装甲输送车、522轮式装甲输送车(后又增加523轮履合一装甲输送车),力求在较短时间内明显提升我军装甲兵的装备水平。
在紧锣密鼓的9个月里,程世才带领装甲兵机关,积极与10个军区、7个军兵种、16个部委协调,终于完成6种车辆的样车试制,并在北京南口装甲兵射击场进行了汇报表演。
虽然这次科研会战存在过急、粗糙之处,但它对我军机械化建设仍然功不可没。对于装甲兵时期的程世才,李先念这样评价:“又有重要建树!”
1982年9月,在中共十二大上,程世才退而不休,担任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90年11月15日,一代战将程世才因病逝世,走完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在中国革命的不同阶段,程世才都有战略上的远见卓识,所以老战友们尊称他是“战略中将”。观其一生,确是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