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道名言 杨振宁和李政道一点也不淡泊名利 还争名夺利
李政道說不合作 楊振寧落淚 大陸新聞組北京9日電 December 09, 2009 12:06 AM
13700 觀看次數
17
播放
暫停
<< 上一頁
下一頁 >> 圖片 1 / 2 楊振寧(圖)、李政道曾經是最親密的合作者,最終卻冷眼相向。 諾貝爾獎得主李政道與楊振寧的分裂,是華人物理學界一段著名的公案。兩位曾經最親密的合作者,最終卻冷眼相向。
即將由國際文化出版公司出版的《諾貝爾獎中華風雲——李政道傳》首次詳細披露二人恩怨的始末。書中並透露當李政道去電建議兩人不再合作時,楊振寧十分激動,開始哭了起來。 30年合作告吹 瞭望東方周刊報導,出版社編輯說,這是樁學術界的豪門恩怨首次系統展示。
書的作者同樣值得一提,他是國學大師季羨林之子季承。季承長期從事科研管理工作,曾任李政道主持的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顧問,二人有長達30年的緊密合作。 儘管李、楊分裂已長達半個世紀,如今他們已分別83歲和87歲高齡,但時間並沒有消弭他們之間的恩怨。
讀《李政道傳》,二人的恩怨貫穿其間,其詳盡的細節直擊人性深處。 報導指出,1951年,楊振寧與李政道都在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任職。
書中寫道,當時兩人就因合寫兩篇論文署名次序問題,出現第一次分手。季承寫道,第一篇論文完成後,按慣例署名應按姓氏英文首字母的順序排列,應是李政道和楊振寧。但楊提出,如李不介意的話,他希望排前,因他比李大四歲。
李政道對這一要求很吃驚,勉強同意。 署名問題給二人帶來裂隙,李政道決定不再和楊振寧合作。之後兩人因緣際會再度合作,並發表宇稱不守恆共獲諾貝爾獎。根據《李政道傳》所寫,這一發現是由李政道先找到突破口。
恐鬧國際笑話 1957年,兩人準備去斯德哥爾摩領獎,在諾貝爾獎委員會通知及所有媒體報導中,兩人名字次序都是李在先、楊在後。書中寫道,當兩人抵達斯德哥爾摩,楊振寧忽然提出,授獎時希望能按年齡順序在李政道之前受獎,李對此大為驚訝,不同意這麼做,但楊振寧又去求李政道夫人秦惠。
秦惠對李政道說,假如為這件事鬧出笑話,會讓外國人看不起,李才勉予同意。 最後讓兩人分道揚鑣,是1962年5月出版美國《紐約客》雜誌上刊登伯恩斯坦寫的《宇稱問題側記》,記述李楊合作發現宇稱不守恆的故事。
1962年終分道 李政道當年4月收到伯恩斯坦文章校樣,沒作修改。楊振寧卻提出許多意見。楊希望名字在李政道之前,另外,他夫人杜致禮的名字也要放在秦惠前,因為杜致禮年長一歲。
第二天,楊振寧到李政道家中提出,凡文章裡提到「『李和楊寫了…』的地方都要加一個註,說明是出於字母排序的習慣」。 報導說,對楊振寧這些要求,李政道覺得無聊。
當天晚上,楊又來電,說那些註或許可不加,但文章裡都要寫成「楊和李」。李政道感到失望,建議他們今後不再合作。書中說,楊振寧隨即變得十分激動,開始哭起來,說他是非常願意繼續合作的。
但李政道感到無可奈何,最後他們都同意暫停合作。 報導指出,季承說:「他們之間的分歧,已經是一個科學史的問題了。其是非曲直,應該由歷史來判斷,應該由科學史家來研究。至於結論,這恐怕是沒有人,沒有什麼機構,可以做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