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岱年石林楷模 《张岱年:士林楷模阅读答案》解析
(2)①以刘鄂培对往事的回顾,从侧面间接地交代了张岱年前半生在历次运动和改造中遭受磨锉的经历。②以刘鄂培与张岱年的对比,突出了张岱年虽然具有与刘鄂培相同的坎坷遭遇,但性格不为之改变的广阔的胸襟和高尚的精神境界。③由概括地评价张岱年的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巧妙过渡到下文分项具体交代张岱年的品行。(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3)①本文节选一些往往不为一般的人所了解的小事,表明作者对传主了解之深,更能体现传记的真实性。②以小见大。以小事来表现传主的性格,更有利于从细节上了解人物的精神境界和人格魅力。③写这些小事,涉及面比较广,有治学、日常生活、学术素养、提携后学等多方面内容,这就使文章的内容更为丰富。(一点2分,意思对即可)
(4)①性格刚正,虽经历坎坷遭遇,但张岱年的刚正性格没有因磨难而改变。②为人谦虚谨慎,作为著名的哲学家,张岱年对自己的著作精益求精。③生活简朴,无论是住房,还是穿着、饮食,张岱年都和普通百姓一样,平平凡凡。④不遗余力地培养年轻人,对向他求救,请他做审阅文章等事情的人从不拒绝。⑤为人诚恳,在出版听课的老师整理的资料时,将大部分稿费送给其遗属。⑥对学术界贡献巨大,为当代中国和世界的哲学和文化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写出4点即给8分)
选项E,理解不当,“对于先生的为人,则心仪已久”的是季羡林,而不是刘鄂培。
【考点定位】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综合分析文章的题目,涉及到文章的细节、结构、传主的品格等,试题命制的错误选项多为无中生有、张冠李戴、牵拉因果,传主的品格和所举的事例不对应。答题时注意和文章仔细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注意1分选项,1分选项多为绝对、不全面、牵强、似是而非等特征。比如本题选项C,只从“背诵”这个角度考虑,忽视了这一句是对上一句“充满了感情”的具体阐释,就是犯看概括不全面的毛病。
【考点定位】把握文章结构。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解答中间段落的作用这一类题目,应注意两点:(1)中间段如果比较长,它在内容上的作用一般是扩展思路,丰富内涵,具体展示,深化主题或照应前文;(2)中间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比如本题在结构上引起下文,在内容上写刘鄂培是为了衬托张岱年。中间段作用和效果常常有以下几个方面:承上启下(概括上文某一内容,引起对下文的什么内容的叙写);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埋下伏笔;铺垫蓄势;详略结合;充实内容。答题时一定要扣住段落具体内容具体分析作答。
(3)试题分析:答题时先筛选出文中写了哪些“小事”,并对这些“小事”作初步分类,比如治学、日常生活、学术素养、提携后学等方面,再进一步分析其作用。这些“小事”都发生在大人物身上,很少为外人所知,它对刻画传主形象、对丰富文章的内容以及描写的真实性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从这几个角度分别作答,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定位】分析文本的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本题可以从四个角度分析:本文写了张岱年的一些“小事”,从“小事”本身来看,小事不小;从作者角度来看,反映作者对传主的深刻了解;从传主的角度来看,真实的细节,有利于刻画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魅力,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从行文角度来看,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回答“作用”类题目,关键是确定好答题思路。
(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探究文本某些问题的能力。第一问比较简单,文本第三、四、五节首句概括了张岱年的为人,第六、七、八节介绍了他的“治学”,抓住关键词分条列举出即可。
第二问,要注意“启示”这个词语。所谓“启示”,即传主的某些做法体现的人生意义、社会价值等。答案既要结合文本,又要联系实际作适当的引申。如:①做人要正道直行。张岱年虽在历次运动中受挫,但刚正的性格没有因磨难而改变,这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人格魅力令人钦佩。
②为学讲求“精熟”。作为著名的哲学家,张岱年不但对自己的著作精益求精,而且谙熟中国哲学史料,每提及历史上一个著名哲学家的哲学思想,都能够做到背诵。
对祖国优秀的哲学文化遗产充满了感情!③成全他人是一种美德。张岱年不遗余力地培养年轻人,对向他求教,请他做审阅文章等事情的人从不拒绝。这才是大师的风范。④为人要诚恳。在出版听课的老师整理资料时,张岱年将大部分稿费送给其遗属,其坦诚令人敬佩。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技巧点拨】归纳内容要点类题目,一是抓住重点段,找出总括句、中心句;二是抓住关键词,合并归纳;三是注意要点不要遗漏。探究的题目一般有两个方向,一是向内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内挖掘的题目主要是概括传主的某些品质,本题第一问就是如此,答题时首先概括出传主的品质,然后列举文章中的具体事件说明,不要脱离文本随意作答。向外延伸主要是针对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对自己的启示,答题时实现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进行论证,论证要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做到中心突出、简单明了。